台灣許多書店的書架上,擺滿了有關中國大陸琳琅滿目的書籍。有許多來自對岸的朋友,會在這些書架前面停留。很多時候,他們認為,在中國看不到真實的中國,於是,他們把握機會,迫切想知道世界是怎麼看待中國。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藏書界竹野內豐」在PTT寫了一片長篇大論「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放在「台灣何時能成為文化輸出國?」底下。整理一點「國故」固無大礙,但要說「台灣曾經有機會成為文化輸出的寶地」,則未免太瞧不起台灣。至少到目前為止,台灣某種程度上,還是文化輸出國,只是台灣人毫無自覺。

反而另一篇由香港人寫的回應,比較切中實情。八十年代的台灣,與香港兩地,可以說是華人世界的「文明燈塔」。香港的流行文化自五十年代起就風靡包含台灣的廣大東南亞華人社會,到了八十年代,甚至「遠征」韓國日本,香港的武俠片及電影明星,不只是港台兩地的回憶,甚至是很多韓國人的回憶。至於台灣,除了早年電腦科技影響香港外,有一個台灣人所想像不到的影響力:台灣是西方知識引入華人社會的重要中介。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余杰

原文連結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訪,這個中國獨有的司法途徑,台灣人應該非常陌生。但這種方式其實在中國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如果看過古裝劇的話,上訪其實就是「上京告狀」的概念。只是在中國,中共為了要顯示他們與「封建社會」的不同,所以換了一種說法。

共產中國的告狀並不是像過往那樣「攔轎喊冤」,他們發展出一種比較制度化的模式,叫做「信訪辦」,也就是他們將申冤「集中處理」,同時也可以進行控管。為什麼告狀要特別處理?我想是因為中共在長期稱自己「偉大光明正確」的虛矯形象下,無法容忍政府貪贓枉法的現狀不斷被人民揭發。但中共無法管束自己的黨官不法(也有可能他們放任自己的黨官不法),只好管束人民。人民去上訪,基本上就是自投羅網,因為這證明這些人不願屈從在中共的淫威中,對中共是威脅。所以去上訪的苦主,反而成為政府著力打擊的對象,地方政府阻撓、威嚇、軟禁、甚至刑求這些上訪人,迫使他們放棄上訪。但即使真正成功「上訪」,也不見得有什麼成果,而且還會多一條「前科」,會遭到特別的監視。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へっさり かとぅかん こりr こったか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因為文革逢十,出現很多文章。有中國民主派人士寫了對文革的分析,大概可以一窺中國比較有腦子的人對文革是什麼想法。

以我看過有限的書籍,就政治上,文革的肇因其實很簡單:毛澤東的終極政變。在此之前,因為毛澤東任意的決策造成三年大飢荒,中共在第八次全代會上架空毛澤東,使毛澤東產生極大的權力危機。在黨中央的官僚體系無法「信任」的情況下,毛澤東只好直接訴諸輿論。台灣有文章認為這是因為赫魯雪夫的原因──蘇俄可能是一個間接的推力,但即使沒有赫魯雪夫,我相信只要毛澤東失去權力,他也一樣會試圖用各種方式奪回來。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っこ おじぇよっとん こ かた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新聞報導,中國一名年輕人魏則西,罹患癌症「滑膜肉瘤」(臺灣似乎稱作「軟組織肉瘤」),在中國的搜尋引擎龍頭「百度」搜尋資訊,找到「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但在花了大筆金錢後,病患仍因為病情擴散轉移而死。這件事情傳開以後,意外的是,百度居然成為眾矢之的。因為百度將關鍵字加以兜售,使特定網頁可以藉購買關鍵字而佔據百度的首頁。據說百度的負責人因此遭到當局約談,而有新聞傳出百度似乎是因為賭氣,忽然放鬆了如六四、巴拿馬文件的搜尋內容(新聞連結)。

年輕人因為接受不當醫療身亡,該檢討的應該是現行醫療體系的問題。但在中國,醫療體系的問題不但沒有在這次事件中得以討論,反而將矛頭指向網路的搜尋引擎。就算網路公司兜賣關鍵字,使搜尋者不容易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訊,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一個身染重病的患者,本來就不應該只透過網路資訊來了解自己的病況,而是應該要到有規模的大醫院,進行嚴謹的檢查與治療,如果有必要要進行轉診。如果病患無法藉由既有的醫療體系得到妥善的治療,反而得從網路得知資訊,真正的問題,應該是中國的醫療系統吧。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十年前的故宮八十院慶,故宮九十年的紀念平淡很多。故宮八十年雖然因為故宮大修的關係延遲,剛整修完的館舍也有很多爭議(我居然寫過,真是時間匆匆),但不可否認,當時的大展確實樹立一個新的標竿,要說從此時故宮在中國美術史的地位才真正凸顯,也毫不誇張。而且北宋大觀展下開故宮策畫大展的標準,之後的南宋展、浙派展、蒙元展、山水合璧等大展,我認為多少都依循當時的北宋大觀展,可以說是關鍵的分水嶺。但是九十院慶的展覽,不僅展出的作品重量不如十年前,就連整體的規劃也不如十年前,很難想像這竟是在國民黨執政下的規劃,如果單純看這兩次十周年院慶,套上平素民眾對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刻板印象,我會以為八十院慶是國民黨執政,而九十院慶是民進黨執政。

撇除故宮及臺灣政府的心態不論,拜這幾年中國遊客蜂擁湧入台北故宮所賜,故宮的能見度比起過往倒是高了很多─當然也不乏有弊案的關係。又因為去年年底故宮南院開幕,彷彿故宮之於臺灣,似乎不像過往那樣若即若離。是的,對我來說,故宮與一般臺灣人其實是很疏離的,我不只一次提到,我們家除了我,家中成員沒有人去過故宮超過兩次。有次我跟我父親說,你這一兩年練書法練這麼勤,為什麼不找個時間去故宮看一下書法作品,親眼看一下真跡?父親雖然覺得有理,但僅止於點頭稱是,他還是沒有去故宮。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因為各地將傳統信仰的活動當成是提振觀光的噱頭,紛紛大肆宣傳,連帶一些所謂的「陋習」也引起輿論注意,最近爭議最大的,大概就是放炮了。之前大甲媽祖遶境,台中市政府沿途拿著探測器,其「紫爆」的數據成為很多報紙的頭條,禁絕放炮似乎成為臺灣「改正陋習」的重要指標。但這樣看似政治正確的言論,卻也引來一些民俗研究者的不滿,比如此文

關於傳統信仰,其實最大的癥結,在於多數在網路上活動的「鍵民」,對傳統信仰其實一無所知。各地信仰活動看似蓬勃,但除了當地民眾或信徒,其他人多半只是來湊熱鬧,甚少有人真正理解「熱鬧」背後的歷史與文化。特別是都會區的居民,對傳統信仰不僅缺乏認識,而且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認為傳統信仰落後、迷信、浪費,他們的邏輯其實就是政府主事者的邏輯,如果信仰終究不能禁絕,至少要改造成符合他們理想上「文明開化」的模樣。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