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在台灣備受忽視,應該不用多論。但就我所理解,台灣並不是一直都很輕忽人文學科。當然,從歷史來看,台灣輕忽人文,有其歷史背景。日本統治台灣,嚴格限制台灣人的升學管道,雖然初級教育推行很廣,但高等教育則限制很嚴,日本只允許台灣人念醫、農等實用學科,文學、哲學、政治、歷史則在禁止之列。雖然台灣人可以負笈日本就讀,但畢竟是少數。大抵而言,日本統治替台灣社會奠定一個基礎樣貌,即生活相對富裕,但缺乏文化積累。
國民黨來台後,基本上沒有改變這樣的模式。當然,就教育資源論,由於過去在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有部分轉移到台灣,比如在台復校的大學,或者是中央研究院、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台灣的人文教育比過去來得豐富。但在政治高壓的情況下,對台灣帶來的正面影響,仍然有限。此外,就如同日本一樣,國民黨帶來的人文學科,基本上是大中華意識,與台灣的關聯很少。比如中研院史語所整理殷墟的考古報告,或者是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與研究,對台灣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以故宮為例,北溝時期固不用論,就是遷到外雙溪後,故宮所辦理的幾次重大展覽,雖然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歷史定位,但跟台灣卻是毫無瓜葛。但當時台灣以「中國」自居,若站在「中國」的立場,無論是中研院或是故宮,他們延續戰前的研究或整理,確實可以說是人文學科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