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學科在台灣備受忽視,應該不用多論。但就我所理解,台灣並不是一直都很輕忽人文學科。當然,從歷史來看,台灣輕忽人文,有其歷史背景。日本統治台灣,嚴格限制台灣人的升學管道,雖然初級教育推行很廣,但高等教育則限制很嚴,日本只允許台灣人念醫、農等實用學科,文學、哲學、政治、歷史則在禁止之列。雖然台灣人可以負笈日本就讀,但畢竟是少數。大抵而言,日本統治替台灣社會奠定一個基礎樣貌,即生活相對富裕,但缺乏文化積累。

國民黨來台後,基本上沒有改變這樣的模式。當然,就教育資源論,由於過去在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有部分轉移到台灣,比如在台復校的大學,或者是中央研究院、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台灣的人文教育比過去來得豐富。但在政治高壓的情況下,對台灣帶來的正面影響,仍然有限。此外,就如同日本一樣,國民黨帶來的人文學科,基本上是大中華意識,與台灣的關聯很少。比如中研院史語所整理殷墟的考古報告,或者是故宮博物院的收藏與研究,對台灣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影響。以故宮為例,北溝時期固不用論,就是遷到外雙溪後,故宮所辦理的幾次重大展覽,雖然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歷史定位,但跟台灣卻是毫無瓜葛。但當時台灣以「中國」自居,若站在「中國」的立場,無論是中研院或是故宮,他們延續戰前的研究或整理,確實可以說是人文學科的里程碑。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中國新上映一部電影「我的戰爭」,當中的若干情節曝光後,引起爭議。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胡金銓談電影》,其實不全然是電影。不過理解胡金銓,此書不失為一入門。胡金銓的年代,與戰後日本電影的高峰,以及歐洲等地的新浪潮電影同一時期,看胡金銓舊文,彷彿親歷戰後電影史的現場。

但我在意的,還是胡金銓對電影美術的用心。書中有「從拍古裝電影找資料談起」,談到當時電影古裝戲考據之難。古裝電影大概要從胡金銓等人開始,才漸漸脫去戲曲服裝的陳套,慢慢往「歷史」靠近。但這個「靠近」其實相當困難,而且進步相當有限。當年囿於研究者少、文獻資料缺乏整理,電影工作者也對此陌生,在事倍功半的情況下,很辛苦的拍了一點較貼近明代樣貌的古裝戲。但之後似乎也未見深入,即使現在考古發現豐富,學術研究也較往日蓬勃,但是「寫實」這門功夫,似乎仍不在中國電影的考量當中。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學校大葉山欖結果纍纍,掉下許多果實,很多果實已經爛掉,剩下顯眼的種子,約莫三四公分,散落在地面,相當顯眼。

學校種了很多大葉山欖,有些是學校剛蓋好時就種的,有些是十年前種的,自學校搬遷至關渡邊地,已經二十餘年,大樹成蔭,姿態甚雄。大葉山欖是極好維護的樹種,落葉很少,沒有什麼病蟲害,而且不太需要修剪。去年因為風災嚴重,學校修剪了比較低的粗枝,其實大可不用。當時颱風肆虐,剛好學校又在山腰,有強烈的地形風,很多大樹都應聲倒地,移植的老榕尤其悽慘,有好幾棵連根拔起,也種不回去了,外來樹種也禁不住摧殘,藍花楹、黑板樹等,受損嚴重,有些幾乎夭折。此時台灣的本土樹種便顯優勢,樟樹、苦楝等,雖折損枝葉,大抵沒有很大的傷害,大葉山欖、杜英等樹就更強健了,只多少折斷一二分枝,樹形多半完好。且大葉山欖,一旦茂密起來,厚葉交疊,樹蔭濃密,看起來既美觀,且也真的有乘蔭納涼的能力。唯一缺點,就是開花時期,氣味濃重,並不好聞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敏勇在自由評論網發表一篇「祭拜亂象」,嚴詞抨擊台灣宗教祭儀,說台灣祭拜時「粗陋取巧」,到處燒紙錢「污染一片天」,「既不敬謹,也無誠意」,然後拿韓國連續劇裡的祭拜狀態貶低台灣祭典,說「這樣的文化怎麼建構一個進步、文明國家」?

這種以「進步」、「文明」為名目,要求台灣「革除陋習」,在我看來,其實就是破壞台灣傳統文化的元凶。為要追求所謂的進步文明,台灣的老建築毀於祝融或怪手,台灣的民間文化遭到「改正」與「革除」,從日治時期起,歷經國民黨統治,這種洗腦言論影響了許多如李敏勇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以為台灣就是這樣粗俗鄙陋、上不了檯面。若不巧持這樣想法的人還是官員,就會訂下許多日後看來荒謬無比的政策,養成台灣人目光只會往外,鄙薄自身本來就有的傳統,然後說自己沒有文化、沒有文明。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有位網民,寫了一篇沉痛的文章:國產電影用八個月,交出了一份令人噁心的答卷。簡單來說,中國電影雖然票房暢旺,但這一時榮景很快就開始腐爛,中國的電影工業似乎沒有因此愈來愈堅實,反而出現很多撈一筆就走的投機分子,掏空這個產業。我彷彿看到台灣過去電影榮景的翻版,只是中國的泡沫更大,品質更劣,更覺得糟蹋。郭敬明的《小時代》,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中國版的瓊瑤戲,所以可以想見,當年「三廳電影」一旦沒落,今日中國電影的沒落,可能就是當年的倍數。

這其實是一個弔詭的現象。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財力、有人力,為什麼撐不出一個比美美國好萊塢的市場高度,或至少至少,有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榮景?我可以學中國人長篇大論的講,但最根本之處,我覺得還是缺乏創作的自由。每部中國電影那個綠底金龍的片頭,就是架在所有電影從事人員的鍘刀,不斷的審查、不斷的自我制限,最終就是像台灣那樣,在不自由的國度裡開出一朵畸形的花,隨即腐爛,迄今都在承受苦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聲出版的總編輯過世,藝文界一片嘆息。林懷民寫專文懷念,點出這位傳奇人物,是國民黨將官之後,是美國出生的ABC回鍋重新學習中國文化。他用他像第三者又彷彿不是第三者的眼光,開始介紹、深入台灣,深入中國。

我覺得這是一段含意深遠的寓言。首先,漢聲所代表的文化高度,幾乎台灣再無什麼出版社可以比擬,可是他的遠因,居然奠基在黨國威權之下。雖然漢聲在表面上離政治很遠,可是正是這個「離政治很遠」,恰巧說明漢聲的根基,其實是最為政治的。不是黨國威權的庇蔭,無法「遠離政治」,無法用宛如手工業的出版模式,撐出四十年的長度。以我這後見的觀點,這大概算是最討喜的特權。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吾這本《香港 sex secrets》,得來不易。白卷出版社在台灣沒有任何代理,甚至在台灣「國際」書展也買不到。但偏偏我想看的香港書,白卷出版社所占比重甚高。我前陣子發現有一文青風格書店「水巷彎」,宣稱是港人來台辦書店,可協助代訂。我一次熱天午後,在大稻埕的偏僻巷弄找到這間書店,麻煩他們代購。說穿了有點像朋友去香港順道幫忙買那樣,只是多了一個名義上的商業模式。等了頗長一段時間,才終於得手。

此書也頗妙。白卷在台灣既無代理,書的內容顯然也不是兼寫給台灣人看的(裡面用了很多廣東口語),但出版社仍在書背慎重標上台幣售價,彷彿像是針對我這樣的台灣人,不覺失笑。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這幾年開始重視起字型,主要是網路的一個「justfont」網站,推廣大家重視字型的設計與重要性。由於一開始網站的運作是以部落格發文為主,累積相當數量的文章,後來出版了《字型散步》一書,除了部分原來的網路文章外,另加入了歷史考證等內容。

重視字型,對提升台灣美感訓練,自然很好。實則漢字文化圈中,台灣確實對字型的理解與認識都不深。這可能是長年台灣學子缺乏美術訓練的後遺症,過去印刷品仍侷限為專業領域的狀態下,台灣尚且沒有這種問題。但當個人電腦普及,電腦列印成為人人皆能做到的簡單事情後,長年缺乏美學訓練的結果,就是一堆人用自己電腦印出來的文件,字型、字距、標點、排版都不忍卒睹。特別是成年以後才開始接觸電腦的年長一輩,對他們來說,光是學著怎麼在電腦裡打出字,已經是極大的門檻,更不要說讓他們學會打出正確的標點符號,排出疏朗易讀的版面,字型這種事情,更是他們想也沒有想過。

文章標籤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05 Fri 2016 09:42
  • 通敵

最近對民國史的研究,出現許多翻案文章,如對袁世凱、北洋政府、吳佩孚、陳炯明,乃至滿洲國、南京維新政府的汪精衛等,一反過去全然負面的評價,重新肯定當時這些人在近代政治的地位與價值。我覺得,正是這樣的氣氛,使《通敵》一書得以出現。

無論是國民黨或是共產黨史觀,有一點他們都避而不談。二戰期間,那些「淪陷區」到底過著什麼樣子的生活?他們當然只以悲慘無比等語塘塞帶過,但實際上,有一點他們絕口不提的,正是那些淪陷區尚可維繫的狀態,確保中國在戰後不致一下子陷入極端的經濟困境。而弔詭的是,原本淪陷區在戰中尚可維繫的經濟,在戰後,卻因為國民黨強取豪奪,使經濟情況迅速惡化,造成物價騰漲,真正民不聊生。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