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部片很強調其拍攝技術之新穎,但我最終沒有挑選可以播放這種技術的電影院來看,畢竟這還是跟價格息息相關。
電影裡「真實」的時間段其實很短,就是一大早出發到球場到晚上中場秀結束離開為止。但藉由主角的立場,我們看到主角的入伍前因、戰役過程、回家的互動,看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比利‧林恩」。
雖然這部片很強調其拍攝技術之新穎,但我最終沒有挑選可以播放這種技術的電影院來看,畢竟這還是跟價格息息相關。
電影裡「真實」的時間段其實很短,就是一大早出發到球場到晚上中場秀結束離開為止。但藉由主角的立場,我們看到主角的入伍前因、戰役過程、回家的互動,看到一個相對完整的「比利‧林恩」。
我還是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漫威的電影,演員是我進電影院很重要的原因。但與其說是因為BC,我可能還比較鍾情Tilda Swinton。
既然是漫威,自然不要強求他們在內容有什麼深度。雖然電影裡難得出現一點疑似東方思想的劇情,但不過是要帶出炫目電腦特效的過場。雖然已經二十一世紀了,像漫威這樣象徵美國最主流的通俗文化,他們的東方認知仍然沒有跟十九世紀的西方人有太大差別。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本不要把電影裡的內容看成「東方」,才不會心懷芥蒂。
「海的彼端」是導演黃胤毓「狂山之海」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寫當年因為種種原因,從台灣到石垣島討生活的台灣人,時代與個人交雜的故事。
陳鴻瑜教授的《柬埔寨史》雖然可以說是台灣出版品極少數國人自撰的柬埔寨史書,但內容欠佳。首先是早期歷史的史觀過於偏向漢文記載,雖然漢文史籍的紀錄,對於了解東南亞早期的歷史不可或缺,但也因為我們的歷史養成的背景,容易偏向以漢文記載單方的詮釋東南亞,這點實應盡量避免。當地出土的碑刻銘文、梵文文獻,乃至英美等國研究的二手資料,都應該是我們在理解東南亞早期歷史同樣要徵引的文獻來源。
其次,晚近歷史徒事堆砌資料,蕪雜而沒有重心。其離譜之處,我甚至看到一模一樣的段落同時出現在兩頁,不知道是助理排打一時眼花,還是真的原文如此,但這讓我非常懷疑此書的嚴謹度。且台灣人寫東南亞,不免只著重政治與經濟,文化、藝術層面幾乎不去提及,這也是台灣人吸收國際知識最大的問題所在。所謂的國際觀,不過是著眼在政治變遷或經濟發展,彷彿了解這些,只是方便投資國際金融市場,藉此賺到一筆快錢。除卻舉世聞名的吳哥窟,柬埔寨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不過是一個投資房地產的地方。這種偏頗的國際觀,卻是台灣的常態。
中國人出英文笑話,不是新鮮事。但自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中國的英文程度似乎沒有什麼長進。網路上轉貼許多中國的國際研討會、大型會議,簽到處屢屢翻譯成「sign everywhere」,令人失笑。有人以關鍵字查詢,發現這種笑話,幾乎是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