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會在臺灣放映我很意外,隨便想都知道,這部電影必然很「藝術」,換句話說就是平板而沉悶。不過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非常好,平淡的劇情並不影響我的觀興,而且這個刻意的「平淡」,反而某種程度強化了電影的真實──雖然這可能只是電影手法,不見得內容真的有所本。

雖然我不甚清楚英國畫家透納(JMW Turner, 1775-1851)的生平,但我很清楚他在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透納以風景畫著名,最有名的是他描繪暴風雨的作品,驟眼看去彷彿只有一群渾沌的顏色,確抓住某種氣體氤氳的狀態。在當時強調形體分明的繪畫風格中,透納的作品在當時非常特殊。而且相較於後來巴黎印象派畫家被排斥在學院主流的情況,透納一直都在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而且生活頗為餘裕,這點在電影中都有著墨。

既然是英國人拍歷史題材,不用說,電影一定非常盡力還原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樣貌。跟美國人不一樣,英國人重現歷史時,非常強調原貌,甚至是醜陋的原貌,所以飾演透納的Timothy Spall決不會有著姣好的身形跟俊俏的面容(但現在所見透納早年的自畫像,卻是一位俊俏的少年),口音跟講話的方式也盡可能的復原,雖說非英文母語的人可能聽不太出來,但十九世紀中葉那種過分有禮而婉轉的英文,非常鮮活的帶出了時代感。而整部片最重要的,是電影畫面很著意表現風景的顏色與光影,壯麗的景色、雲彩與落日互相映射出的餘暉,沉靜的鏡頭隱約有種侯孝賢或李安的運鏡氛圍。像是其中一景,要被拖去解體的戰艦在落日下緩緩駛過的風景,正是如今英國人認為英國藝術史最重要的名作「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不過若與透納的著名的作品比較起來,電影裡的景色仍嫌過於清楚,不夠有「空氣感」──這正是學者認為日後影響到印象派的關鍵。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1838,倫敦國家畫廊藏)

MR TURNER
(電影一幕)

另一方面,電影也呈現了當時英國人面對時代進步的因應,比如新的交通方式──鐵路運輸。透納跟鐵路有關的作品,在電影中也出現了。另一個新技術是相片,在電影中,透納不僅自己嘗試去拍了一張照,還叫他的愛人跟他一起拍一張。攝影術的發明確實深深影響了西方藝術的發展,追求寫實在攝影術發展後顯得沒有必要,藝術家便開始追求更多攝影所無法捕捉的元素。如今看起來平凡無奇,甚至非常過時的拍照技術,在當時卻是扭轉世界藝術發展的重要關鍵。

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
(風、雨和速度─西部大鐵路,1844,倫敦國家畫廊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r. Turner Turner 透納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