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知道為什麼,台北市是一個充斥著許多花崗岩的城市。我曾想寫一篇「粉紅色的城市」,想用富有童趣夢幻的筆調寫台北市,一個用許多粉紅色花崗岩堆砌起來的城市。但我寫不出抒情夢幻的文字,以及讓人遐想的、富有異國情調的手法。但我還是想寫這個充滿花崗岩的台北城,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花崗岩的奇異之都。

若論地質,台北市並不是建立在堅硬岩層上的都市,像香港或紐約。台北盆地的前身是一座大湖,自從湖水從淡水河的出海口流瀉出去後,就留下一層層厚厚的淤泥,成為台北的基礎。可是如今走在台北街頭,花崗岩隨處可見。像是車站前面那棟「前」台灣第一高樓──新光大樓,通身赭紅,連地板都舖上粉紅色花崗岩。捷運車站是另一個大量使用花崗岩的建築群,地板、牆壁、柱子都有,單就建材來看,還真是貴氣得很,只是沒有像高級飯店的門廳那樣,在地板上拼出複雜的圖案,還標上東南西北的方位。我一直不覺得捷運車站需要使用到如此昂貴的建材,我們又不是俄共或北韓,得靠華麗繁複的車站來突顯「國家人民」的偉大。不過話說回來,諸如劍潭、新北投、淡水等車站,建築師用一種想要成為地標物的雄大企圖,蓋出了體積龐大、十分花俏的建物,和莫斯科地鐵站那些紀念堂式的建築物,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我看來,那些舖天蓋地的花崗岩,好似有那麼一點補償捷運施工延宕,造成台北交通黑暗期的心理存在,或者是無故多花了納稅人那麼多錢,在站體建築不太吸引人的狀態下,企圖以高級建材表達「物有所值」的感覺。

使用這些花崗岩,也可以解釋成某種台北的性格。花崗岩在台灣算是珍貴的建材,索價不貲,而且十分耐久,用這樣的建材來裝點建築物,作為地位和財力的象徵,在台灣十分普遍。台北則是更擴而充之,大幅度地使用在捷運站當中,頗有想要藉此提升整個都市格調的意欲,讓市民可以享受如此「高水準」的公共施設,落實另一種均富的精神。只是偶爾一二處用花崗岩點綴一下,可以烘托高雅的氣質,大量使用,就不免顯得俗氣了。政府雖然使用了高級的建材,卻只有庸俗的格調,大塊大塊磨得晶亮的石板,像是貼壁磚似的排出一大片單調無趣的平面,很像上世紀八零年代台灣所蓋的商業大樓門廳,從天花板到地板都舖上進口雲紋大理石,一種暴發戶的氣質。聽說高雄的捷運站費用遠比台北低廉,建材也普通的多,被某些自視甚高的台北人(如果那些留言是台北人留的話)拿來取笑。我則是不解,如果用了比較貴的建材卻蓋不出比較有格調的設計,那還不如把錢省下來多買些車廂或電腦設備。但,這就是台北獨有的霸氣罷。

這屬於台北的霸氣,看似猖狂,其實薄弱。文明社會的高下倚靠的是花錢能力的好壞,糟糕者如大陸,在公共廁所裡放電視機錄放影機來擺闊,顯得愚蠢且多餘。台灣好一點,但也沒有高明到哪裡,拿花崗岩置在月台前止滑,裝飾意義大於實用價值,那石板還有踩破的可能,有點置民眾安全於不顧的肉糜氣。在上面走動的人,又削弱了原本建築量體的「高貴性」。不是說平日擠公車、爭座位的台北人,到了捷運「聖域」就會自動乖乖排隊、讓座、講手機時輕聲細語、搭電梯一定服從指示?莫要忘了這種還在馴化中的社會仍然殘存許多「類獸」,比如橫衝直撞、講手機半天價響的歐巴桑,比如還沒上小學的小惡魔,或是尚不知天地、凡事大咧咧的白目小鬼,以及許多平日受禮教規範綁縛太久,有時不經意露餡的其他人、包括我在內。即便捷運站中大家普遍衣冠楚楚,爭相當「LV小學」或「GUCCI安親班」的成員,但其本質不會離對岸那些到處亂吐痰、嗓門如鐘鑼的大陸民眾差的太遠。看著在台北車站等車的民眾,在列車門打開剎那射出的凶狠目光,紅通通的粉紅色花崗岩內裝,反而像是個正在進行殺戮的戰場。

粉紅色花崗岩,還有許多其他顏色的花崗岩,在台北房市看俏、工地不斷的狀態,以及未來數年陸續通車的捷運來看,恐怕會繼續引領風騷好一陣子。堅硬的石塊妝點這一築在爛泥上的城市,帶來亙谷不變的美好遐想,這個夢,就別醒過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