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陳垣:摩尼教入中國考-3

(元代之《冥王聖幀》,藏於大和文華館)

第十三章 僧徒詆毀摩尼教

吾讀基督教史,無不诋毁摩尼敢。吾讀佛教史,亦無不诋毁摩尼教。所謂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也。當西紀三百年間,摩尼教興於波斯,基督教徒有因之改宗者,故基督教徒惡之。西紀六百年 間,摩尼教傳至中國,佛教徒亦有因之改宗者,故佛教徒亦惡之。《僧史略》謂此法誘人,直到地獄,其深惡痛絕之情可見也。《佛祖統紀》卷三九,於拂多誕始至之時,評之曰:
此魔教邪法,愚民易於漸染。由屢朝君臣,當世名德,不能簡邪正以別同異,故其法行於世而弗禁。嘑,是蓋西土九十五外道之類歟?

開元二十年,明詔禁斷摩尼。《佛祖統紀》卷四〇又評之曰:
末尼既是邪見,朝廷便須禁止。今乃縱其自行,不加科,曾不思此立有染其習者,邪以傳邪,適足為佛法之混濫。嘻,不知當時君臣,何其不能區別耶?

開元之詔,已禁止中國人崇奉矣,不過外國人之奉之者不禁而已。而佛教徒乃必欲并外國人而禁之,抑何褊狹至此?然此猶是以空論之也。更有造為事實以毁之者。如《太平廣記》卷一〇七所 引之《報應記》一則是。曰: 

吳可久,起人,唐元和十五年(八二〇年)居長安,奉摩尼教。妻王氏,亦從之。歲餘,妻暴亡。經三載,見夢其夫曰:某坐邪見為蛇,在皇子陂浮圖下,明旦當死。願為請僧就彼轉《金剛經》冀免他苦。可久歸佛,常持此經。

事之有無,可不必論。然佛教徒之嫉妬摩尼教,可見一斑。元和間,佛教入中國,已七百五十餘年,士民久漸其教。摩尼教欲以異軍特起,遽易其幟,事固難能。然西城于闐等國,昔何嘗非佛教國,何以宋初于聞國使者,乃竟出於摩尼?摩尼之感人,以盡無力哉?

第十四章 南宋摩尼復盛

唐代摩尼之盛,本藉回鶻之力。入宋而後,中國之摩尼教信者,乃漸自行組織教會,衍厥宗風。 至南宋而復盛。錢大昕《十齋養新錄》卷八云:
向讀沈繼祖劾朱公疏,有喫菜事魔之語,不解所謂。(原疏見李心傳《道命錄》卷七上)讀李心傳《繫年要錄》(見原書卷七十六):紹興四年(一三四年)五月,起居舍人王居正言:伏見兩淅州縣,有喫菜事魔之俗。方臘以前,法禁尙寬,而事魔之俗,猶未至於甚熾。方臘之後,法禁愈嚴,而事魔之俗,愈不可勝禁。自方臘之平,至今十餘年間,不幸而死者,不知幾千萬人矣。竊意陛下所宜惻然動心,而思欲究其所以然。臣聞事魔者,每鄉或村,有一二桀黠,謂之魔頭,盡錄其鄉村之人姓氏名字,相與詛盟,為事魔之黨。凡事魔者不肉食,而一家有事,同黨之人皆出力以相脤卹。蓋不肉食則費省,故易足。同黨則相親,相親故相卹,而事易濟。臣以謂此先王道其民使相親相友相助之意,而甘淡薄,務節儉,有古淳樸之風。今民之師帥,既不能以是為政,乃為魔頭者,竊取以瞽惑其黨,使皆歸德於魔,於是從而附之以邪僻害教之說。民愚無知,以魔頭之說為皆可信,而爭趨歸之。此所以法禁愈嚴而愈不可勝禁。臣愚伏望陛下念民迷之日久,下哀矜之詔書,許以自新,率眾歸善,庶舊染之俗,聞風丕變,實一方生靈赤子之幸。詔諸路帥憲司措置,毋得騷擾生事。乃知喫菜事魔,即今人所謂邪教也。

宋人所指之喫菜事魔,是否為摩尼教,抑包含白蓮、白雲在内,今不可知。然此等儒釋道以外之教,教外人每併為一談,如《僧史略》之於唐代大秦、摩尼、火祆,《釋門正統》之於宋代摩尼、白蓮、白雲是也。《釋門正統》卷四有斥偽志。所謂偽,即當時盛行之摩尼、白蓮、白雲也。摩尼本素食,又音與魔同,目事摩尼者為事魔,想亦當時之惡謚。惟方臘是否為摩尼教,亦無他證。史但稱其託左道以惑眾而已(《宋史》卷四八六)方勺《泊宅編》(《稗海》本卷下)言方臘始末甚詳,亦但稱其喫茶事魔而已,未明指為摩尼也。今觀王居正所論;於喫菜事魔之俗,實未有貶詞;至謂十餘年間,因此死者幾千萬人,則似非事實。當時事魔雖盛,其數未必至是,非千字或萬字衍文,即居正張皇過甚也。《十駕齋養新錄》又節引陸游條對狀,則確指摩尼矣。原狀見《渭南文集》卷五,云:
自古盜賊之興,若止因水旱饑饉,迫於寒餓,嘯聚攻劫,則措置有方,便可撫定。惟是妖幻邪人,平時誑惑良民,劫連素定,待時而發,則其為害,未易可測。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淮南謂之二禬子,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 號不一,明教尤甚。至有秀才吏人軍兵,亦相傳習。其神號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號。白衣烏帽,所在成社。偽經妖像,至於刻版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福州知州黄裳為監雕。更相結習,有同膠漆。萬一竊發,可為寒心。漢之張角,晉之孫恩,近歲之方臘,皆是類也。欲乞朝廷戒勅監司守臣,常切覺察,有犯於有司者,必正典刑,毋得以「習不根經教之文,例行闊略。仍多張曉示,見今傳習者,限一月聽賫經像衣帽,赴官自首,與原其罪。限滿重立賞,許人告捕。其經文印版,令州縣根尋,日下焚毁。仍立法:凡為人圖畫妖像,及傳寫 刊印明教等妖妄經文者,並從徒一年論罪。庶可陰消異時竊發之患。

陸游應詔條對,係孝宗初年事(一一六三年)。其所指摩尼教,較王居正所言之喫來事魔,更為明確。二禬子當即二宗。《九姓廻鶻可汗碑》所謂闡揚二祀是也。四果係白雲宗,非摩尼教,見·《釋門正統》。牟尼教即摩尼教。明教亦摩尼教。《佛祖統紀》所謂明教會,《通鑑》胡三省注所謂明教僧,均見前章。明使為摩尼教神名,見今京師圖書館摩尼教經。凡此所稱,皆南宋摩尼鼎盛之證。至其刻經流布,假借政和中道官程若清等為校勘,益可證宋摩尼依託道教之事實也。又陸游《老學菴筆記》卷十云:
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亦有明教經,甚多刻板摹印,妄取道藏中校定官衡贅其後。燒必乳香,食必紅蕈,故二物皆翔貴。至有士人宗子輩,眾中自言,今日赴明教齋。予嘗詰之:此魔也,奈何與之遊?則對曰:不然,男女無別者為魔,男女不親授者為明教。明教遇婦人所作食則不食。然嘗得所謂明教經觀之,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耳。又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不知信否。偶讀徐常侍《稽神錄》云,有善魔法者,名曰明教。則明教亦久矣。

唐以來中國人之信摩尼者為何等人,無可考見。今陸游謂至有士人宗子輩於眾中倡言赴明教齋,或指名族士大夫家,曰此亦明教也。則南宋摩尼教信者,固多智識階級之人也。然謂明教經誕謾無可取,直俚俗習妖妄者所為,則韓愈毁佛故智耳。明季天主教入中國,信之者多一時名士。然淸《四庫總目》(子部雜家類存目二)批評天主教著述,謂其誕謾支離,莫可究詰。陸游之論明教,抑何與紀昀等之論天主教同也?此中國儒者習氣也。

王居正、陸游皆以方臘擬摩尼。方臘之亂,在宣和二年(一一二〇年)。方臘亂後,禁摩尼愈嚴。故紹興四年有王居正請毋騷擾之疏。自是而後,禁網又寬,故孝宗初年又有陸游請防隱患之對。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年)沈繼祖劾朱熹,謂其剽竊張載、程頤之餘論,寓以喫菜事魔之妖術,則宋儒理欲二元之說,實與摩尼教旨有關。嘉定《赤城志》卷三七,有李守謙戒事魔十詩。嘉熙初(一二三七年)宗鑑撰《釋門正統》,咸淳初(一二六五年)志磐撰《佛祖統紀》,對於摩尼,糾斥不遺餘力。則終宋之世,摩尼實未嘗少息,可由種種觀察而得之也。

然此特南宋史料耳。同時北朝遼、金、夏關於摩尼之史料,當亦不少,因摩尼固嘗盛行北地。此節且待他時之發見。

第十五章 元明時代摩尼教

據十二章《佛祖統紀》所引《夷堅志》,及十四章陸游條對狀,知南宋時福建摩尼教特盛。吾求之今本《夷堅志》而不得,乃泛求之福建志乘,而得諸何喬遠之《閩書》。《閩書》著於明萬曆末年,以其人非佛教徒,故其言獨持平而無貶語,且於摩尼生卒及流傳中國年代,言之甚詳,為前此載籍所未有,而元明兩朝摩尼之狀況,亦因此可略見一斑。《閩書》卷七方域志云:
泉州府晉江縣華山,與靈源相連,兩峯角立如華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時物也,祀摩尼佛。摩尼佛名末摩尼光佛,蘇鄰國人;又一佛也,號具智大明使。云老子西入流沙,五百餘歲,當漢獻帝建安之戊子,寄形奈暈,國王拔帝之后,食而甘之,遂有孕。及期,擘胸而出。捺暈者,禁院石榴也。其說與攀李樹、出左脇相應。其教曰明,衣尙白,朝拜日,夕拜月,了見法性,究竟廣明,云即汝之性,是我之身,即我之身,是汝之性,蓋合釋老而一之。行於大食、拂菻、火羅、波斯諸國。晉武帝太始丙戌,滅度於波斯,以其法屬上首慕闍。慕闍當唐高宗朝行中國。至武則天時,慕闍高弟密烏沒斯拂多誕復入見,群僧妬譖,互相擊難。則天悅其說,留使課經,開元中作大雲光明寺奉之。自言其國始有二聖,號先意夷數,若吾中國之言盤古者。末之為言大也。其經有七部,有《化胡經》,言老子西入流沙,托生蘇鄰事。會昌中汰僧,明教在汰中。有呼祿法師者,來入福唐,授侶三山,游方泉郡,卒葬郡北山下。至道中,懷安士人李廷裕,得佛像於京城卜肆,以五十千錢,而瑞相逐傳閩中。真宗朝,閩士人林世長取其經以進,授守福州文學。皇朝太祖定天下,以三教範民,又嫌其教門上逼國號,擯其徒,毀其宮。戶部尚書郁新、禮部尚書楊隆,奏留之,因得置不問。今民間習其術者,行符咒,名師氏法,不甚顯云。庵後有萬石峯,有玉泉,有雲梯百級,及諸題刻。

華表山,閩志著錄者極少。弘治《八閩通志》,萬曆《泉州府志》,曹學佺《泉州府志勝》,均不見著錄。故此附麗於華山之元代摩尼教庵遺跡,亦隱沒而不彰。《敏書》獨能顯微闡幽,使此庵巋然獨存,不可謂非考古者之幸事。

據右所記述,有與以前各章歧異者。 

一、摩尼生卒年代,基督教史家據巴比倫曆所推算,謂摩尼之生,在巴比倫錫紐哥紀元二五七年,即西紀二一六年,其卒在西紀二七七年。今《閩書》謂摩尼生於漢建安十三年戊子(二〇八年),卒於晉太始二年丙戌(二六六年)生之年差八年,卒之年差十一年,未知孰是。民國十六年夏,胡適先生自歐洲歸,贈我倫敦博物院所藏敦煌出土摩尼教經影本二種,一為《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一為《忙你教下部讚》。忙你即摩尼之異譯。《教法儀略》即法國所藏摩尼教經之前截,首題開元十六年六月八日,大德拂多誕奉詔集賢院譯。謂按波斯婆毗長曆,摩尼光佛當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月八日生,晉太始二年正月四日寂。《閩書》之說,當本於此。同用婆毗(巴比倫唐譯)長曆,而二說不同,非計法有殊,即比曆有誤也。

二、摩尼教始通中國年代,據《佛祖統紀》,拂多誕以唐武后延載元年來,今《閩書》謂唐高宗朝其教已行中國。

三、摩尼教寺始建年代,據《僧史略》,摩尼教寺始建於大曆三年(七六八年),賜額大雲光明之寺,今《閩書》謂大光明寺作於開元中。

至其言老子託生摩尼事,與《夷堅志》所述相同。惟《夷堅志》阴謂此係自《化胡經》,今《閩書》乃直以《化胡經》屬摩尼教。《化胡經》今雖不全,然敦煌本尙存首尾二卷。其卷一蘇鄰一段,依託摩尼教,為唐時道家所偽,辨已見前。其他所言,皆不出道教範圍,與摩尼教旨絕無關係。何喬遠非摩尼教信者,固不能保其無傳說之譌。

至謂武則天時慕闍高弟密烏沒斯拂多誕入見,當即指延載元年事。據英藏本《教法儀略》慕闍譯云承法教道者,拂多譯云侍法者,然則延載元年入覲之拂多誕,名密烏沒斯。此節可補從來摩尼教史料之闕,其重要與景教碑之阿羅本等。

至云佛名末摩尼光佛,號具智大明使,與英藏本《教法儀略》所云光明使者,又號具智法王,亦謂摩尼光佛,語意正同。又言其國始有二聖,號先意夷數,夷數即耶蘇之唐譯,《忙你下部讚》有讚夷數文。統觀《閩書》所言,現存敦煌所出漢文摩尼教諸經,何喬遠似均曾寓目,故能言之吻合。

又其書名《閩書》,故言摩尼教入閩始末獨悉。並言宋真宗時進摩尼教經之林世長為閩人,足與《夷堅志》喫菜事魔三山尤熾之說,及陸游條對狀福建明教尤甚之相印證。又言明太祖之禁尼,係因其教名上逼國號;末摩尼之末,為言大也,說亦甚新。開元二十年勅,已稱末摩尼,不知所謂末者何謂,得此足備一解。明萬曆時此庵猶在,庵後有玉泉雲梯諸勝,亦可想見當時摩尼教徒修養之不凡。

第十六章 摩尼教與祕密教派 

摩尼教本非祕密教,今京師圖書館所藏摩尼教殘卷,可知摩尼教治已極嚴,待人極恕,自奉極約,用財極公,不失為一道德宗教。其所以能深入人心,亙六七百年而不墜者,亦自有故。當信仰不自由之世,以無大力者為之法,遂陷於左道惑眾之條,可嘆也。宋紹興間閩人莊季裕《雞肋篇》(《琳瑯》本)卷上云:
事魔食菜,法禁至嚴,而近時事者益眾,云自福建流至溫州,遂及二浙。睦州方臘之亂,其徒處處相煽而起。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神佛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方斂,盡飾衣冠,其徒使二人坐於尸傍,其一問曰:來時有冠否?則答曰無,遂去其冠。逐一去之,以至於盡。乃日來時何有,曰有胞衣,則以布囊盛尸焉。云事之後致富,小人無識,不知絕酒肉燕祭厚葬,自能積財也。又始投其黨有甚貧者,眾率出財以助,積微以至於小康。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穀焉,人物用之無間,謂為一家,故有無礙被(《說郛》本作彼)之說,以是誘惑其眾。其魁謂之魔王,佐者謂之魔翁魔母云。亦誦《金剛經》,取「以色見我為邪道」,故不事神佛,但拜日月以為真佛。其說經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則以無字連上句,大抵多如此解釋。俗誤以魔為麻,謂其魁為麻黃,或云易魔王之稱也。其初授法,設誓甚重,然以張角為祖,雖死於湯鑊,終不敢言角字。

摩尼來自外國,與張角何關,然中國人言左道者必稽張角。唐季禁摩尼,本以其為外教。至宋真宗時,閩人林世長因進摩尼教經而授官,且以其經頒入道藏,是其時並未被禁也。宣和而後,草寇迭起,持齋拜斗,擬於黄巾,於時始有喫茶事魔之禁。然喫菜事魔,未必盡摩尼,適其時摩尼正盛,世人不察,遂視與草竊同科,而摩尼祖張角之謬說出矣。直至晚明,何喬遠著《閩書》,始本本源源,述摩尼之所自出,而後知宋元間所謂魔教(《真西山文集》卷四十有魔教、邪師;至正《金陵新志》卷八有白雲魔教)所謂喫菜事魔者,果不盡摩尼,而摩尼實受當時諸祕密教派之株累。廖剛《高峰文集》卷二乞禁妖教劄子云:
臣寮上言,乞修立喫菜事魔條禁,務從輕典。臣謹案王制日:執左道以亂眾,殺。今之喫菜事魔,傳習妖教,正是之謂。臣訪聞兩浙江東西,此風方熾。創自一人,其從至於千百為羣,陰結死黨,犯罪則人出千錢或五百行脙,死則人執柴燒變;不用棺槨衣衾,無復喪葬祭祀之事,一切務減人道,則其視君臣上下復何有哉!此而不痛懲之,養成其亂,至於用兵討除,則殺人不可勝數矣!

右所論未明指摩尼教,然云一切務減人道,唯摩尼教似之。南宋人已混諸秘密教派與摩尼為一也。摩尼教對於教徒經濟,十分注意,故入其教者類多裕足。觀南宋諸人記述,一方詆為魔教,一方不能不極許其通財互助之精神。摩尼教經云:所至之處,若得儭施,不私隱用,皆納大眾。今秘密教派之所以能相結合者,未始不因其能採用此種精神也。通財互助而外,摩尼教徒個人之操行,亦極嚴謹,有為佛教徒所不及者。《佛祖統紀》卷三九,良渚曰:
準國朝(趙宋)法令,以二宗經及非藏經所載不根經交傳習惑眾者,以左道論罪。二宗者,謂男女不嫁娶,互持不語,病不服藥,死則裸葬等。不根經文者,謂佛佛吐戀師佛說啼淚大小明王出世經,開元括地變文,齊天論,五來子曲之類。其法不茹葷飲酒,晝寢夜興,以香為信,陰相交結,稱為善友。一旦郡邑有小隙,則馮狠作亂,如方臘、呂昂輩是也。如此魔教,愚民皆樂為之。其徒以不殺不飲不葷辛為至嚴。沙門有為行弗謹,反遭其譏。出家守法,可不自勉?

良渚即僧宗鑑。右所引即《釋門正統》斥偽志。二宗經即摩尼教經。其所舉不根經文,未必盡為摩尼教經。據今京師圖書館摩尼教經所述,則摩尼教倘有應輪經、寧萬經等。其所以罪之者,謂其不葷茹飲酒,交結善友;吾不知不茹葷飲酒,交結善友,果有何罪?至日一旦郡邑有隙,則馮狠作亂,舉方臘、呂昂為證;夫方臘、呂昂是否摩尼教,前已辨正。如以五代時毌乙之反為例,則五代時政治之紛亂,豈能禁人革命?至於沙門為行弗謹,反遭其譏,可知當時沙門,其操行尙不如摩尼教徒 之謹,不啻自暴其醜也。《佛祖統紀》卷五四,又以末尼、火、白雲菜、白蓮菜等為事魔邪黨。良渚曰:
此三者皆假名佛教,以誑愚俗,猶五行之有沴氣也。今(南宋)摩尼尙扇於三山,而白蓮、白雲,處處有習之者。大抵不事葷酒,故易於裕足;而不殺物命,故近於為善。愚民無知,皆樂趨之。有識士夫,宜加禁止。

南宋士夫既以摩尼與方臘混。南宋釋子又以摩尼與白雲、白蓮諸教相提,目為邪黨。自是而後,政府嚴加禁止,典籍上罕見有末尼教之名。摩尼只得秘密傳教。《元史》卷一〇五《刑法志》禁令云:諸以白衣善友為名,聚眾結社者禁之。白衣善友,即指摩尼教。所謂陰相交結,稱為善友者,明清律亦禁之也。《明律集解》附例卷十一云:
凡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敬、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扇惑人民,為首者絞,為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原註:西方彌勒佛,遠公白蓮社,牟尼明尊教,釋氏白雲宗,是四樣。)清律因之。安南律亦因之。開今法領安南,此律尙仍而未改。其實安南當日未必有牟尼明尊教,惟明初則實有之,故特著為禁令。明尊云者,明教之尊,所以稱明使,亦猶佛氏之稱世尊也。迄今祕密教派中,其徒往往有屛絕嗜慾,陰相交結,自為風氣,至死不變者。恐其受摩尼教影響不少。西紀三四百年,亞細亞西境,歐羅巴東境,修士之風盛行,克治私欲之法,斷絕嫁娶之說,出家修道之事,一時極盛。論者亦謂為是摩尼教之流風所被。至於十二世紀間,盛行法國南部之加利他會,尤與摩尼相類。今其說雖佚,然可從基督教史傳中得其涯略。是時東方佛教徒既毁摩尼為邪黨,而西方羅馬會適以是時用兵力痛剿其人,抑何巧耶?

〔本篇完成於一九二二年六月,發表於《國學季刊》第一卷二號(一九二三年四月)。發表後,作者於一九二三年九月、一九三四年十月又作過兩次校訂。現採用一九三四年十月之校訂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