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針】纏針式採用斜行的短針,纏繞著被繡紋樣運針,邊緣齊整如剪切般,排線勻密,底面效果相同,是應用很普遍的針法。但不便於和色,只一採用單純一色線或暈色線作繡。長於刻畫規矩、勁挺的花瓣、葉片和線紋,如繡長瓣菊花、文字之類多用此針法。
【松針】松針是按放射線狀運針,絲線布列如半扇形,或輪狀,外緣落針在一圓周上,但收針都在同一針孔內。這種繡法北方民間又稱作「扒松米」,繡成輪狀稱「扒車轂轆」。
【撒針】撒針的刺繡效果,是針腳分布有如一把撒出,針腳按放射狀四面運針,或蓬鬆地內聚外散地取漫射式運針,表現蓬鬆毛羽或枝葉的地方多採用這針法,也有的地方叫「蓬鋪針」。
【旋針】旋針又稱順線,繡紋的絲理是按旋擰的方向,或一放射狀來排列的,隨形就勢將繡眼「順」(排列)的合理,效果就好。繡線針腳可長可短,有的地區習慣上將長針腳的旋針叫「長出針」,短針腳的稱「短出針」。
線紋針繡
【滾針】滾針多用來表現彈性線條,齊表面效果如同一條股線。又有:曲針、棍針、㧙針、咬針、牽針、柳針等名。繡成的線紋不露針眼、針針相㧙,後一針約起於前一針的三分之一處,針眼藏在前一個針腳的下面,銜接自然。線條粗細勻稱,常用來刺繡植物枝條和葉筋、圖案紋飾的圈邊以及堅挺的線條。
【摽針】摽針又稱摽梗,先用緝針針法沿紋飾作繡,再用線在每一針腳中依次順時針穿線拉緊,效果與滾針相似,但較滾針監牢。在東北地區常應用於枕頭頂、門簾等日用繡品中。有時選用兩種色線繡製,線條更顯活潑別緻。
【緝針】緝針即切針,又稱回針、刺針。採用回刺方法、針針相連,後一針或在前一針起針的針眼內,是常用針法之一,針迹表現有如一筆描出,線條平貼,可繡成細如游絲。多用來繡曲線及細長線條的紋樣,如魚鰭、鬚髮、山水、藤草類等,也宜表現透明的輕紗、薄霧。但因不能藏去針眼而常被用作輔助針法。
【絎針】絎針又稱拱針,是刺繡和縫紉的最基本針法,在刺繡中常用作填補空間用。運針極簡單,向前橫挑作繡。繡面露出的針腳及間隔要相等勻稱。
釘線繡
釘線繡通常是指用絲縷將較粗的單線、雙線或用這些線拚成面紋的圖型釘固在繡地上的一種針法。
釘線用的絲縷較細,利用它們色彩的變換,可使紋飾整體調子變化多樣。為求色點分布均勻,釘線針腳要求整齊,間距必須相等。
隨被釘固的繡線性質的不同,釘線繡又有不同的習慣稱謂。例如:釘固金、銀線,稱「釘金線」、「釘銀線」;用金、銀線(單根或雙根)僅圈釘紋樣輪廓時,習慣稱做「圈金」,「圈金」使紋樣顯得規整、突出,還可使相鄰的對比色協調起來;在塊面花紋上盤滿金線叫做「盤金」。
若在金銀線上變換釘線絲縷的色相,可使金銀線產生不同的色光,並柔化了刺目的金屬光澤,另外還有「釘衣線」、「釘小線」、「釘綜線」、「釘馬尾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