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臉書上的坎城新聞和侯孝賢的討論,常常會湧起一股莫名火。台灣人健忘、矯情、自卑的心態,在這種時刻,一覽無遺。

昨天網路上一堆媒體巴望著《聶隱娘》得金棕櫚,實在太可笑。二十幾年前,當台灣電影打遍全球無敵手的時候,台灣人是怎麼看待這些獎項的?台灣人幾乎把這些歐洲影展的得獎紀錄視作「難看」的象徵,只要有坎城、柏林、威尼斯的「加持」,台灣人就不會進電影院看這些得獎巨作。台灣人曾是如此羞辱台灣電影的精粹,如今卻希望《聶隱娘》得獎?這不知是在嘲笑侯孝賢還是在嘲笑台灣社會。

有些文章談論最近台灣媒體只會報舒淇的國籍爭議,對真正重要的影展消息都不報導,義憤填膺,實在矯情。台灣媒體固然不報導競賽片內容,但一直都是如此,以前的記者也沒有在報,台灣人也一向漠不關心。至於中國媒體,我倒覺得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國營媒體,不需要在乎閱聽人,又不會踩到政治紅線,所以可以寫得又多又細。試問台灣有幾個記者可以灑脫放話「老子才不管觀眾要看什麼,我只寫我覺得有意義的新聞」?要是真有這種人,他的成就,就會是侯孝賢那樣的成就。

而台灣人的自卑心態,不曾稍歇。本以為這兩年政治氣氛翻天覆地,台灣人應該有點自信了吧,不會再事事仰望西邊了吧。但這次我還是看到有人轉錄中國人寫的文章自怨自艾,說台灣再也寫不出有深度的影評云云。我很懷疑他們是否真的讀通當中的內容。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深度影評」一味堆砌資料、人云亦云,而且意識形態膠著,莫說涵養,也缺文筆。台灣這些文痞,平日施然於外,驕慢其他台灣人,碰到中國卻又自動矮人一截,自卑之況,躍然於螢幕。再說,像侯孝賢的電影,早就不能以尋常影評論之,法國早已出了他的論文集,其他如楊德昌、蔡明亮之流,也早就是殿堂人物。我有已經過世的友人,在英國念電影史,生前就大量寫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的專論。這些文痞不知道台灣電影的地位和價值,在網路上夸夸其言,順便藉中國人貶低其他台灣人,實在可鄙。

這次坎城影展的報導,我最感冒的,莫過於隨著中國媒體佔領華文網路,而不斷出現的譯名「戛納」。這兩個字,完全可以說明中國社會本質的粗鄙─把自己當成天朝上國,用純然的表音字貶低外國。「坎城」、「康城」這樣雅致的名稱,消失在所謂的「深度影評」當中,彷彿中國人去了影展,就在一直學烏鴉講話,嘎嘎嘎個不停。說斯文掃地,並不過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侯孝賢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