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段香港中學生朗誦詩詞的短片引起非議,多數人都覺得非常矯揉做作,陳雲甚至直言這是「肉麻與disharmony(突兀)」,並暗指這是受到五四以來白話的汙染。香港還有人模仿這種造作的朗誦方式,改詩詞來嘲諷香港政府 (不過模仿居然好過原本,顯然模仿的人確實放感情在嘲諷政府)。
對我而言這不算很奇怪,台灣的教育一直有這種造作的演講訓練,之前也有人找到上傳至網路的小學演講比賽影片,傳為笑談。但台灣的小學教育一直都這樣訓練演講人才,如此想來,又不啻感到可悲。只是嘲笑之餘,也有很多留言疑問這種朗誦演講的方式是如何出現,為什麼會變成訓練的標準?我記得相聲瓦舍有個段子 (是「奴家正是王寶釧」?) 曾提到民初受西方教育的知識份子厭惡傳統戲曲,引進所謂的西方話劇,連帶把話劇那種強調抑揚頓挫的語氣也一起帶入,結果畫虎不成,變得陰陽怪氣,當年所謂的「文明戲」,後來反而成為引進西方文化的失敗例子。
但也許當時「文明戲」的說話方式變成某種西方進步的象徵,成為朗誦演講時依循的標準,又或者是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急欲拋棄所有跟傳統有關的東西,包括傳統的朗誦與吟哦,所以寧願用西方的,或「假裝是西方的」朗誦方式來取而代之。之所以有「假裝是西方的」這句但書,是因為我沒有聽過有歐洲人會以奇怪的腔調吟詩,如果真的有這種特殊的吟哦方式,台灣也從來沒有教過,就我印象所及,台灣中學的英文課本是有教詩的,但我的老師只顧著要我們背,要我們記冷僻的單字,沒有要我們學著如何吟一首英文詩。
但更可悲者,莫若我們早就忘記如何吟哦古文。在古裝戲中那種搖頭晃腦的吟詩朗誦,於今好像不過是某種戲劇效果。有時在網路上可以找到兩三錄音,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家用以前在私塾背誦古文的方式念四書五經,儼然成了前朝遺音,不可復見,以後的人大概也不可能再用這種方式背誦古文。這個文化傳統算是徹底消失了。
- Jan 18 Sat 2014 23:01
朗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