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角七號》如日中天,熱潮不衰,而且已經從單純喜歡來推薦此片,昇華到「支持國片」這般崇高的目的。我雖然看過《海角七號》,但對這種說詞深不敢領教。開玩笑,老子從《海上花》開始進電影院看國片迄今,這十年之間,除了和我一樣犯傻的堂姊以外,我從來沒有聽到有人會基於「支持國片」的理由進去電影院的。就是「貴為」藝術大學的學生,還有一個焦雄屏創立的電影研究所,大家仍然不是好萊塢就是金馬影展,至多再加個台北電影節。說起來很可笑,常常影展中的國片票被搶購一空,真的上商業院線卻門可羅雀,醉翁之意都不在酒。總之,遲至今日才用「支持國片」這種說法鼓動別人花錢看戲,實在奇怪的很。而且,偏偏又不是每部片都如此被人鼓舞號召。

比如《囧男孩》。

其實我很難界定《囧男孩》究竟是這股「海角」風潮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因為就一般的常態而言,《囧男孩》兩千萬票房的成績,在國片中是相當好的,可見《海》片以來大家重新關注國片的動力,的確蔓延到《囧男孩》。但另一方面,相較於《海》片如此不斷持續的報導與關注,《囧男孩》卻顯得有些寂寞,吵吵李烈的舊聞,就被毒奶粉或陳水扁所掩沒。我都彷彿可以看到巨大的王子雕像,孤單的模樣。

若要做我要作一個喜好表,《囧男孩》其實是排在《海角七號》之上的,加上我之前看了亦很喜歡的《九降風》。嚴格來論,這三部片子的劇情設定,從來沒有在我的現實生活有過交集,但我對《九降風》和《囧男孩》兩部片子非常有共鳴。特別我在看《囧男孩》的時候,即便是笑點,我心裡也浮著酸楚。他們每做了一件要往異次元的事情,大聲呼喊著「再見、再見」的時候,又或者是兩個死黨的爭吵與「義氣」,我都一陣眼熱。我早就失去那種可以真心純粹去相信一件事情的能力,或勇氣。那是太遙遠的、太虛幻的、僅僅只能坐在電影院裡緬懷。

兩個校園的「霸主」,承載著現實生活的難堪:一個是只有個精神疾病的父親,靠著撿破爛維生;一個是父母不知去向,讓祖母帶的隔代教養小孩。任何一個背景設定在大人身上,都何其不堪,但導演還是設法拍出那種生活當中,仍然純粹的快樂與美好。建立在虛假夢想中不停迴盪的「再見!再見!」,反而真實的令我動容。在隨著年齡增長而愈趨實際,甚至愈趨卑微的殘酷現實,也許我的心裡,真正企盼的,也是像異次元那種,在雲上、騎大象、不用寫功課,空幻而美好的世界吧。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