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去一個部落格叫做「2324小時東京碎片」,是一個住在東京的日本人用中文紀錄他在日本的見聞,我覺得很有趣。我自己覺得,學說中國話(官話)遠比學寫中文來的簡單,因為官話發音容易(相對於閩南語、廣府語等方言),音韻也少,同音字很多,而且句法結構非常簡單,如果只是要學說話,不學寫字,我猜應該很容易就上手了。但這位東洋仔則不然,他雖能寫出成篇的文章,但據他自己在部落格所言,他幾乎是不會說中文的,尤其他還是以自修來學習,更是令我佩服不已。我猜想他大概對中國字(漢字)十分有興趣,否則在如今使用大量外來語日文社會中,可以嫻熟地使用漢文寫作的日本人,大概都只剩下一些老到不能再老的漢學家而已了。(不過新井一二三是我很讚嘆的一位中文創作者,他是例外)

其實現代中文在許多地方上都脫胎自日文,像是西方的譯介辭彙、連接詞等(可以參考茂呂美耶的〈日製漢語〉),大部分西方的思想概念都是日本的翻譯原封不動的搬到中文。台灣大概是蔣中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還頗有成效,許多人還是習慣在為文夾雜一些文言,像我就是;大陸則不同,他們的白話文非常徹底,徹底到彷彿像翻譯文章的文筆,夾帶強烈的英式或日式語法在其中,而寫的人沒有自覺。照此說來,日本人學現代中文,似乎也有其方便性。不過終究是外國人,有時仍然會囿於辭典或文法書的解釋,與真正以中文為母語的人還是有些許區別,這主要是環境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使用細節的地方,比如說,「二」跟「兩」的使用。對於活在華文文化圈,用中文思考的人來說,什麼時候用「二」、什麼時候用「兩」,已經變成下意識的反射,真要煞有其事的開始分類,對許多把中文當母語的人而言──至少就我而言,是很難的。像我就不能理解,在計量的時候可以唸成「兩個」、「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甚至「兩兆」、「兩京(比兆大的單位)」,就是偏偏不能唸「兩十」,這有什麼理由嗎?是音韻的問題,還是純粹習慣呢?又好像我們可以把「兩三個」替換成「二三個」,但是把「三兩個」換成「三二個」就很奇怪,同樣我不知道所據為何。總之,一種語言學習到了如此細緻處,就會充滿許多難以分別、教授的巧門,只有活在那個社會,才會有所體認。

我對語言的學習向來沒有恆心(基本上我學什麼都沒有恆心,唉!),只能學到某種程度,然後就一直維持在那裡了。所以看到一個日本人,僅僅是用自修和辭典就可以寫一篇又一篇的文章,縱然句法結構和用字不盡然正確,但勇氣是非常可嘉的。我的英文也差不多就是那種程度吧,我卻連提筆寫篇短文的勇氣都沒有,連翻看園藝用書都是電子辭典不離手(還不是查植物名稱,因為那些名稱都是拉丁文學名),一點也不信任自己的記憶。看來學習語言的確是要一點耐得住無趣的本事,只靠著一股微弱的興味,是遠遠不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