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一篇關於興建蘇花高的文章,希望大家都能連過去看看。

以前我也提過蘇花高速公路的事情(頑強地過活),我說了一句很重的話,「不能的事就是不能」,不是我武斷專制,而是網路上多的是分析建蘇花高速公路利弊得失的文章,如果支持興建的人都不去看,又何苦多我一個人狗吠火車。我家雖然是賣車子的,我父親的心態也是「車子開不到的地方=到不了」,我卻很討厭這種公路唯一的心理。好像沒有柏油路,沒有開車,人就不能移動,貨就不能運輸。照這種理解方式,蘇花高建完之後,下一個就是興建從台灣到澎湖的跨海公路囉?明明台灣有車子可以開的時間也沒有很久,何以這種「非公路不能通行」的觀念如此根深蒂固在大多數的台灣人腦海裡?

一如我對民進黨推入聯的態度,我也對建蘇花高一樣看待:說服我有不得不蓋的理由,我就轉向支持。我自己就住在一個人類為求自己的方便,將自然美景破壞殆盡的典型失敗案例,要我去想像他們為要蓋高速公路把清水斷崖炸出一個洞,其實很容易。也因為如此,我更不可能允許政府用我繳出去的稅金去破壞台灣唯一的淨土。

我也看到之前面對環評一夕扭轉的質疑時國土局的回應。裡頭許多「不太」、「不至於」、「降低」、「減輕」、「輕微」之類的用詞,我有很深的質疑。之前建北宜高的時候,高工局挖到古老的地下水脈,幾百萬年的水就這麼流光。他們曾經保證,完工之後山體會自行調節「癒合」,到時候就不會有地下水流失的問題。我當時就很希望高工局局長肚子可以穿一根鋼管,看他可不可以在血流光之後還能自行癒合。北宜通車迄今,地下水還是一直往外流,哪裡來的「癒合」?宜蘭等地遭受到環境衝擊,又有誰能挽回?

提到了就不由得生氣,簡直是自己找氣受。台灣就這麼小,我們還一直糟蹋他,還好意思說永續,應該是永續滅亡才是。

補:今天 (四月十三日) 落幕的博鰲論壇,雖然台灣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胡蕭會上面,但這次博鰲論壇的議題是什麼?是「綠色亞洲」,亞洲經濟發展必須對日益艱困的地球環境作出積極的應對措施。用土木工程來換取經濟發展,顯然已經非常過時,而且要嚴厲批評。如果就環境層面來討論,姑且不論羅生門般的環評,以今日不斷高漲的原物料價格,台灣還有能力蓋一條新的高速公路嗎?面對以後只會繼續居高不下的昂貴原物料,高工局有沒有警告過我們可能來臨的預算無底洞呢?這難道就是我們振興經濟的方法嗎?
連結:共創更加綠色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