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認為「道家」與「道教」是兩個相互聯繫卻又相異的概念,二者並非等同。「道家」指先秦諸子百家中以老莊思想為代表的學派,乃至戰國秦漢之際盛行的黃老之學,以「道」為究極境界,用「清虛無為」的法則處理修身乃至治國;以「道法自然」的概念面對人與內外天地間的關係。「道教」則是宗教實體,透過「道」的教化或修煉而達到「成仙得道」的目的;作為一種宗教,道教不僅有其經典、教義、制度、儀式,亦有隨其歷史發展而成的教派與場域。如此具體的宗教傳承,與早期的黃老學派或方士思想已明顯不同;但「道家」是「道教」信仰的義理淵源,因此也不應將二者妄加分割。
《四庫全書》的主編紀曉嵐稱道家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此特色實亦反映於道教一千八百年的發展過程,從攬收先秦老莊典籍為始,經長期的宗教活動,其間吸收消化兩漢以來的方術、數術、讖緯,乃至佛典,逐漸在教義戒規、內外修煉、齋醮科儀等方面,形成卷帙浩繁且駁雜多樣的各式典籍。
隋唐至北宋時期,由於皇室貴族的尊崇,道教信仰興盛,社會影響亦大,其義理思想、練氣養生、符籙咒法、科儀規章等也更趨完善。晚唐北宋以來,以修持內丹為主的金丹道派興起。至南宋金元時期,華北出現全真、太一、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現神霄、清微、淨明等新道派。明代多位皇帝與道教有密切關連,如永樂與嘉靖。至清代,由於皇室信仰以佛教為主,道教發展漸衰,未如前朝。
院藏道教典籍以元明時期居多,量雖未如釋典,然亦不乏「藏內府」的珍希孤本。本展共分四單元:根本道經、道典精槧、帝王與道、養生延壽。(文字來源)
明泥金寫本 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