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戶時代以前日本藝術概觀

第二節 受佛教藝術影響的飛鳥、白鳳時代

法隆寺五重塔.jpg
(法隆寺 五重塔)

一般飛鳥時代如何劃分,眾說紛紜,但通常將上限定為佛教傳來之時,目前認定為538年由百濟傳入佛教(關於佛教傳入亦有538年與552年之二說)。下限則有644年或645年大化革新等說法,較為大家所認同。由於是以飛鳥地區為中心,故稱此時期為飛鳥時代,由於佛教的傳入與興盛,若說飛鳥文化是圍繞著佛教而展開的,亦非過言。

這時期,日本國對內是政治激盪期,對外則有高句麗、百濟、新羅等朝鮮半島的糾葛,再加上與中國隋朝剛展開之際,可說是國際關係複雜的時代,這些外來文化對飛鳥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大化革新後政府當局採用大陸的政治結構,建立了律令制度、大寶律另,完成了強力的中央集權國家。白鳳時代就是指大化革新的大化元年(645)到平城京奠都的和銅三年(710)之間的六十五年期間(亦有學者稱此期為奈良前期),白鳳一詞係年號「白雉」的美稱,而白鳳期可說是積極攝取初唐樣式之時期。

一、建築

由於佛教的傳入,蘇我氏與聖德太子(574-622)在佛教保護政策下,使佛教興隆,並有許多寺院之建造,自此以後,日本建築以佛教建築為主,也給其他建築很大的影響,這時代的建築多採用經百濟傳來的中國六朝時代(五~六世紀)佛教建築之樣式。

配合由朝鮮半島諸國呈現的各種工匠、佛像、經典等,蘇我氏和由外國渡來的系氏族,開始營造寺院,當時只是將日本傳統的「掘立柱式」(在地上挖掘一洞後,將柱子插入使之直立成支柱)住宅改成佛堂(或稱「草堂」)的簡單樸素建築物罷了。

在蘇我馬子發願下,於崇峻元年(588)創建了日本最早的正式佛教寺院─法興寺(又名飛鳥寺、元興寺,於西元596年竣工)。在法興寺之後,渡來的系氏族亦建氏寺,到了聖德太子社政後將宮室由飛鳥移往斑鳩,並建造斑鳩宮,使班鳩地區成為飛鳥時代政治與文化的中心。

聖德太子亦因虔誠信佛而建造了四天王寺、法隆寺(又名斑鳩寺,建於607年,為中國六朝之建築樣式),使佛教建築急速發展,但依遺跡來看,當時的寺院規模多屬小型的,大部分的寺院為各氏族之氏寺,就如同法隆寺為聖德太子一族的氏寺。

目前法隆寺西院伽藍(古代寺院中主要堂塔的配置方式)建築為飛鳥時代的遺構,是日本最古之木造建築,其建築樣式亦混合了中國個時代的建築物(漢、北魏、南北朝的北齊時代、唐等),其特徵有斗拱組合採雲型斗拱(大建築物之助頭上常布滿交互疊組之斗型與弓形組件,統稱為斗拱)。到了舒明十一年(639),舒明天皇在百濟川河畔開始建造百濟宮和百濟寺,使佛教伽藍的公家性格加強,而步向官寺的道路。

至白鳳時代,天智天皇建造川原寺,伽藍配置為一塔二金堂,建造尺寸採唐尺,至此川原寺實行新建築樣式,採用隋、唐之建築樣式。

飛鳥時代的建築為高句麗系、百濟系及中國古代各樣式之折衷,極具多樣性,隨著遣隋使、遣唐使的歸來,直接移入了中國大陸的樣式,而成立了白鳳建築,同時趨向一元化的方向,神社建築一有部分開始使用大陸建築的要素,在律令制度施行下,設立了官方的營造機構,經過奈良時代,才將建築樣式固定化,並開展了本國化(稱為國風化)的建築。

飛鳥、白鳳時代模仿唐的制度,建造了宮殿與都市,除期的宮殿設施是以天皇住居為主,例如大津宮、難波宮(天武朝)建有大極殿,朝堂院來增其威儀,大津宮與難波宮皆採掘立柱式、檜皮草屋頂的純日式建築,至持統八年(694),持統天皇的住居藤原宮就和佛教建築同樣具有高的基壇,屋頂為瓦的大陸式宮殿建築,而都市以藤原京的道路依棋盤格子狀的設計,可說是完全模仿唐代的格局與制度。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