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不談》,臺北:文星書局,1966
星野兄寄來語文雜誌討論白話文的一些文章,使我知道國內國文教師對白話文此後發展的方向,都在關懷,而且大家都有同感,這裡頭是有問題。這使我想再說一些話。我上次「談邱吉爾的英文」一文中,結語有一句,問中學的國文教師何在?意思是責無旁貸,而語氣略覺嚴重。所見李稼麗、柯劍星兩位先生的文章,都能說出教師的苦衷,而指出語大學聯考制度有關。近見報載台北有教師會議,討論到惡補問題,大家認為惡補雖不好,但牽連問題很多,似應從長討論。這不是我所謂應當緊急設法救濟之意。如此害人子弟的事,還可以從長討論嗎?這種制度,是等於我們國家有系統的殘害青年子弟健康的最完善制度,應該趕緊補救才行,不能等閒視之。這話恐又過重了。
怎樣說呢?此地華僑子弟最奇異的事,就是很多長得身高六尺。錢階平大少爺便是一例,我所見的很多。這可證明國內青年,聽他發育健全,也未嘗不可身高六尺。是牛奶嗎?也不盡然。美國中小學,下午三點便放學。十五六歲大姑娘,還在街上跳繩滑冰。又禮拜六不上課,私立學校的家長禮拜五下午就要開車到鄉下去,所以禮拜五下午就早下課。你說美國中學生週末在用功嗎?那才笑話。總而言之,青年最要緊的任務是發育。一天上學,放學以後,是應該在地上滾跑,才是正義。好的學校應該有在校自修預備功課的機會,數學有疑問,請教數學教員;地理有疑問,請教地理老師。放學以後,就是休息、運動、打滾。他們何嘗回來預備功課,預備到點燈時候,還預備不完。焚膏繼晷,固然可嘉,奈青年精力何!
話說回來,還是教育制度。我曾經一次由北平到南京開教育課程會議,才明白此中關捩所在。大家在那裡爭,數學代表說數學應該至少多少鐘點,地理歷史先生說史地應該至少多少鐘點。結果,把這些鐘點的積分加在小孩身上,而沒有想到那小孩子。這是中學課程成立之經過。
但事有輕重之別。此即邱吉爾的打屁股問題。他認為英國學生史地數理不好且不管,而英文不好應打屁股,而且打的真疼。今日中學偏重數理,因為聯考偏重數理。這是反對國文不好應打屁股主義。原來人之資質不同,何必強求其同。數理好的念數理,不好的饒了吧,而我國國文,豈可輕視。
一國必有一國的健全豐富的國語。法國人奉法文為他們的國粹,因為法文文詞用法極其精細,詞彙極其豐富。法國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就是專負保存優美法文的義務。西班牙人也以西班牙文之雄深雅健自豪。英人更知道他們的國語靈通圓活,足以應付萬象,可以語大語小,應付自如。
英文是雅健的。請就此講雅健。英文詞彙發於二源,一是盎格魯撒克遜土語,如eat, sleep, walk, house是也,與日耳曼語言聯繫。一是十一世紀盎格魯本地人給法國Normans征服,於是有上流的語彙,由法文輸入。如digestion, mansion, chamber, parliament是也,源出於拉丁系。此兩種源流,一屬矯健,一屬文雅,合併起來,遂有今日雅健動人的文字,什麼弦外之音,都表達出來。但是至今為止,英國大家作文,仍以盎格魯字為本,拉丁辭語為副。這是健全的文風,不會靡弱下去。邱吉爾討論英國經濟窘迫,卻不說economic distress而說let's find out where the shoe pinches。中國人學英文,每向深字中打滾,而於雄深雅健的平常字面,卻沒有辦法。所以寫出來,絕不像老到的中文。中國人寫英文,deeply concerned, profoundly touched,外交官、社論家都很純熟,而道地英國話I couldn't care less, that is not my cup of tea,便運用不靈。所以我在南洋大學招生英文考試,專考單音節字。中國大學畢業生,能識得take a rap之意,我就列為優等無疑。此外glut, gutted, grub, gab (gift of the gab) gabble, twaddle, heckle都是極生動,有氣有質的字面。用之純熟,斯為大方家數。
國語要雅健,也必有白話、文言二源。凡為文必先雅順自然。勿矯揉,勿造作,如流水行雲,聽其自然。故為白話文的人,要先能應用極流利的國語,不避白,不忌俗,不然不配為白話作家。而文好的,自然而然加入文言。文人作家肯大加注意這一點,文言中的精華,自會流入現代國語。也不必故意排斥文言成份,否則白話文永遠不會養成文雅與勁健俱到的豐富的國語。我們須知我們有極豐富的文學遺產,經幾千年煆煉出來。文言辭中善能達意的成語,不容你不拉進來。最平常的例,如「莫名其妙」,「一見傾心」,「一見鍾情」已成白話,你純用白話,怎樣囉嗦冗長也不出此四字的意思。如「倚老賣老」也不知是文言呢?白話呢?再進一步,如「不可思議」「不見經傳」「出人意表」,略文一點,可用白話代替嗎?再進一步,如「鞭長莫及」,「覆水難收」也有其用處,省去多少週折。「功虧一簣」是文言嗎?是白話?在今日受教育的人,總難免將此種字面,放入口語中,漸漸國語就會雅健兼到起來。
子曰「辭達而已矣」。一天買菜洗碗的人,自有他買菜洗碗的絕妙口語。這人武藝真「棒」,那位「草包」,都是這種矯健生動有氣有質的字面。但是討論詩文歷史,自有其詩文歷史的意思,必須要詩文歷史的字面,才能表達出來。你說我們的國語,「一蹶不振」,「中興名臣」,也被淘汰,也表達不出來,這種國語,還有希望嗎?「中流砥柱」應用不應用呢?
我最恨的是有些作家,好的白話字面不肯用,不會用。「念頭」,「轉念頭」是極好字面,改為意思、主張,便文弱了。那末何必文學革命?「這會子」是好,比「這個時候」好。「人家」二字也不會用,「人們」(歐化)卻常用,而意義又不同。這樣下去,比襲人、紫鵑都不如,談什麼白話文學。
後記:
林氏此篇,是對回響之應。有些談到當時台灣的教育,不全然談語言。但今日談語言,自然要提義務教育,故雖論教育之弊害,也是檢討語言。林氏寫此文時,尚還沒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俟運動起,台灣人反而一逕趨古,像我寫的這篇後記一樣。不僅要文白夾雜,還要文勝於白,才能得老師青睞。沒有雄深雅健,多為冬烘之氣。
其實台灣語言教育發展至今,我覺得並沒有敗壞太甚。常見PTT上長篇大論,雖說不上雅健,至少清麗。時常在PTT上活動者,多半受過高等教育,程度可見一斑。如今台灣行文,也不避白、不忌俗了。以方俗入字面,本來就是能讓文章活潑的方式,早已有之,又契合「本土化」之趨向。若要說雄健,粵語入書面,氣勢最雄,「掉那媽,頂硬上」可為例,亦符合粵人尚武之習性。今日貽害最重者,反而是中共綿延下來的歐化中文。
星野兄寄來語文雜誌討論白話文的一些文章,使我知道國內國文教師對白話文此後發展的方向,都在關懷,而且大家都有同感,這裡頭是有問題。這使我想再說一些話。我上次「談邱吉爾的英文」一文中,結語有一句,問中學的國文教師何在?意思是責無旁貸,而語氣略覺嚴重。所見李稼麗、柯劍星兩位先生的文章,都能說出教師的苦衷,而指出語大學聯考制度有關。近見報載台北有教師會議,討論到惡補問題,大家認為惡補雖不好,但牽連問題很多,似應從長討論。這不是我所謂應當緊急設法救濟之意。如此害人子弟的事,還可以從長討論嗎?這種制度,是等於我們國家有系統的殘害青年子弟健康的最完善制度,應該趕緊補救才行,不能等閒視之。這話恐又過重了。
怎樣說呢?此地華僑子弟最奇異的事,就是很多長得身高六尺。錢階平大少爺便是一例,我所見的很多。這可證明國內青年,聽他發育健全,也未嘗不可身高六尺。是牛奶嗎?也不盡然。美國中小學,下午三點便放學。十五六歲大姑娘,還在街上跳繩滑冰。又禮拜六不上課,私立學校的家長禮拜五下午就要開車到鄉下去,所以禮拜五下午就早下課。你說美國中學生週末在用功嗎?那才笑話。總而言之,青年最要緊的任務是發育。一天上學,放學以後,是應該在地上滾跑,才是正義。好的學校應該有在校自修預備功課的機會,數學有疑問,請教數學教員;地理有疑問,請教地理老師。放學以後,就是休息、運動、打滾。他們何嘗回來預備功課,預備到點燈時候,還預備不完。焚膏繼晷,固然可嘉,奈青年精力何!
話說回來,還是教育制度。我曾經一次由北平到南京開教育課程會議,才明白此中關捩所在。大家在那裡爭,數學代表說數學應該至少多少鐘點,地理歷史先生說史地應該至少多少鐘點。結果,把這些鐘點的積分加在小孩身上,而沒有想到那小孩子。這是中學課程成立之經過。
但事有輕重之別。此即邱吉爾的打屁股問題。他認為英國學生史地數理不好且不管,而英文不好應打屁股,而且打的真疼。今日中學偏重數理,因為聯考偏重數理。這是反對國文不好應打屁股主義。原來人之資質不同,何必強求其同。數理好的念數理,不好的饒了吧,而我國國文,豈可輕視。
一國必有一國的健全豐富的國語。法國人奉法文為他們的國粹,因為法文文詞用法極其精細,詞彙極其豐富。法國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就是專負保存優美法文的義務。西班牙人也以西班牙文之雄深雅健自豪。英人更知道他們的國語靈通圓活,足以應付萬象,可以語大語小,應付自如。
英文是雅健的。請就此講雅健。英文詞彙發於二源,一是盎格魯撒克遜土語,如eat, sleep, walk, house是也,與日耳曼語言聯繫。一是十一世紀盎格魯本地人給法國Normans征服,於是有上流的語彙,由法文輸入。如digestion, mansion, chamber, parliament是也,源出於拉丁系。此兩種源流,一屬矯健,一屬文雅,合併起來,遂有今日雅健動人的文字,什麼弦外之音,都表達出來。但是至今為止,英國大家作文,仍以盎格魯字為本,拉丁辭語為副。這是健全的文風,不會靡弱下去。邱吉爾討論英國經濟窘迫,卻不說economic distress而說let's find out where the shoe pinches。中國人學英文,每向深字中打滾,而於雄深雅健的平常字面,卻沒有辦法。所以寫出來,絕不像老到的中文。中國人寫英文,deeply concerned, profoundly touched,外交官、社論家都很純熟,而道地英國話I couldn't care less, that is not my cup of tea,便運用不靈。所以我在南洋大學招生英文考試,專考單音節字。中國大學畢業生,能識得take a rap之意,我就列為優等無疑。此外glut, gutted, grub, gab (gift of the gab) gabble, twaddle, heckle都是極生動,有氣有質的字面。用之純熟,斯為大方家數。
國語要雅健,也必有白話、文言二源。凡為文必先雅順自然。勿矯揉,勿造作,如流水行雲,聽其自然。故為白話文的人,要先能應用極流利的國語,不避白,不忌俗,不然不配為白話作家。而文好的,自然而然加入文言。文人作家肯大加注意這一點,文言中的精華,自會流入現代國語。也不必故意排斥文言成份,否則白話文永遠不會養成文雅與勁健俱到的豐富的國語。我們須知我們有極豐富的文學遺產,經幾千年煆煉出來。文言辭中善能達意的成語,不容你不拉進來。最平常的例,如「莫名其妙」,「一見傾心」,「一見鍾情」已成白話,你純用白話,怎樣囉嗦冗長也不出此四字的意思。如「倚老賣老」也不知是文言呢?白話呢?再進一步,如「不可思議」「不見經傳」「出人意表」,略文一點,可用白話代替嗎?再進一步,如「鞭長莫及」,「覆水難收」也有其用處,省去多少週折。「功虧一簣」是文言嗎?是白話?在今日受教育的人,總難免將此種字面,放入口語中,漸漸國語就會雅健兼到起來。
子曰「辭達而已矣」。一天買菜洗碗的人,自有他買菜洗碗的絕妙口語。這人武藝真「棒」,那位「草包」,都是這種矯健生動有氣有質的字面。但是討論詩文歷史,自有其詩文歷史的意思,必須要詩文歷史的字面,才能表達出來。你說我們的國語,「一蹶不振」,「中興名臣」,也被淘汰,也表達不出來,這種國語,還有希望嗎?「中流砥柱」應用不應用呢?
我最恨的是有些作家,好的白話字面不肯用,不會用。「念頭」,「轉念頭」是極好字面,改為意思、主張,便文弱了。那末何必文學革命?「這會子」是好,比「這個時候」好。「人家」二字也不會用,「人們」(歐化)卻常用,而意義又不同。這樣下去,比襲人、紫鵑都不如,談什麼白話文學。
後記:
林氏此篇,是對回響之應。有些談到當時台灣的教育,不全然談語言。但今日談語言,自然要提義務教育,故雖論教育之弊害,也是檢討語言。林氏寫此文時,尚還沒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俟運動起,台灣人反而一逕趨古,像我寫的這篇後記一樣。不僅要文白夾雜,還要文勝於白,才能得老師青睞。沒有雄深雅健,多為冬烘之氣。
其實台灣語言教育發展至今,我覺得並沒有敗壞太甚。常見PTT上長篇大論,雖說不上雅健,至少清麗。時常在PTT上活動者,多半受過高等教育,程度可見一斑。如今台灣行文,也不避白、不忌俗了。以方俗入字面,本來就是能讓文章活潑的方式,早已有之,又契合「本土化」之趨向。若要說雄健,粵語入書面,氣勢最雄,「掉那媽,頂硬上」可為例,亦符合粵人尚武之習性。今日貽害最重者,反而是中共綿延下來的歐化中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