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du-Winter-2011-022.jpg

2011年12月20日,China Urban Development Blog(原文連結

在中國投身建築業,我常被問到何以絕大部分的新建築物的品質這麼爛。問我的人通常是從歐洲或美國來的,而沒有住過國外的中國人則絕少問這個問題。

也許原因在於中國建築的品質是相對而言。大多數首次購屋的中國人搬進全新的住宅社區,不會有什麼概念去評斷成屋的品質。這使得情況更加惡化,多數建商賣屋只賣一個水泥殼,任何裝修或設備都沒有。

這並非指中國新落成的大批高樓都在崩壞的邊緣,相反地,中國的結構工程師在設計建築結構時寧可小心謹慎,而就我看過的建築工地,他們毫不吝於用鋼筋加固(特別是蓋在成都的建築物,畢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殷鑑未遠)

品質出現斷層的是裝修的材料,包括建築外觀和建築內部。不幸的是,中國的建築師和設計師對最後的裝修材料幾乎插不上手。在美國,建築管理部門掌握品質管控,在建築的過程中,他們跟業主、承包商和設計師可以不斷進行溝通,

美國的執業建築師通常會有一個叫做詳細計畫(spec)書和施工圖樣一起,指示承包商如何蓋這棟建築。詳細計畫書有許多不同等級的細節,而收尾裝修的材料的選擇是承包商和屋主用招標的方式由相關材料廠商提供。但在材料樣品和配置圖定案過程當中,建築師仍有發言權,並且可以更改選擇。這個系統可以讓業主、承包商、建築師之間可以互相制約,讓建築過程可以有更好的品質。

上述的過程在中國大多數新建案中幾乎付之闕如。一個原因是中國仍把建築師看成是提供「大觀念」的人,而非技術專業人士。在施工的時候,代表建築公司去工地察看的通常是有實務經驗的工程師,主要在檢查結構是否完整。建築師要求收尾的品質通常不受歡迎。

其次,建案不按照各方簽訂的協議履行更普遍的原因是貪污。建案需要大量資金和銀行貸款──用偷工減料的方式,可使開發商和營造商賺到缽滿盆滿。這意味著許多偷工減料如牆壁保溫,室內外的包覆材料用品質低劣的次級品,甚至用便宜的管線和電路設備。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其複雜程度和缺乏溝通是刻意的。世界銀行對中國的建築業的報告證實這種觀察,其要面臨的主要挑戰是:

「『業主』、『工程師』和『承包商』各自的扮演的角色需要加以釐清區隔。業主、承包商和工程師角色在政府當中相互重疊,妨礙競標和有效履行合約。為要釐清權職,需要大量的培訓計畫。」

不幸的是,顯然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改變。中國的地產開發仍像西部大荒野那樣,有遠見的開發者不容易越過。多數人仍就只想在熱潮減退之前盡快撈一筆。

若有天中國經濟能力漸佳的家庭開始對他們的住家或工作場所有更嚴格的品質要求,或許就有助於蓋出真材實料的好房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 建築業 中國建築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