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李欽賢
《台灣名家美術100─郭東榮》,新北:香柏樹文化,2009。
三、與生活拔河的留學生
留學,是五、六○年代台灣大學生最嚮往的生涯規劃,郭東榮在大學畢業後也許下這樣的心願。
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前,郭東榮服役於小金門。預備軍官退役後,1959年從台中二中轉任教台北商業學校,並且在永和復興美工兼課。這時候郭東榮已積極準備留日,一方面需通過自費留學考,另方面也關切東京畫壇的資訊。東京的藝術環境,是郭東榮留學日本的主要理由,甚至台南成功大學的郭柏川力邀前往教授素描,都無法阻止他留日的決心。
1961年為籌措留學川資,郭東榮在一位非常欣賞他繪畫才華的嘉義林淇章醫師之協助下,假嘉義第一信用合作社樓上舉辦生平首次個展,共展出百幅油畫,賣出當年幣值兩萬多元的佳績。以1960年代初教員薪水僅有 600元之譜,兩萬元是一筆大數目了。1962年4月21日乘船赴日,趕上武藏野美術大學的新學年開學。
未料東京物價之昂貴,半年之內盤纏用罄,不得已中途輟學,隻身來到東京,又逢前途茫茫的況味。後來總算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讓他安下心來準備重考,很快又考上早稻田大學碩士班,修習西洋美術史課程。那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郭東榮日後傾注畢生心力,努力經營的東京私立中華學校。
起先他只做基本的文書工作,被錄取的主要因素是投遞履歷表上一手端整的書法,受到主試者的賞識而獲錄用。任職中華學校以後,不僅生活安定,更憑著他正直的操守和工作能力,一路從教員升至教務主任,掌理教務,辦學有成,逐漸獲得董事會的倚重。
1965年郭東榮在半工半讀下完成早稻田大學大學院的學程,畢業後還在東京開了一次個展。
1968年郭東榮在東京飛鳥畫廊舉行生平第三次個展,以及翌年同畫廊第四次個展,作品概以抽象畫反映世界潮流。郭東榮來到日本的第六年起,才卸下與生活拔河的奔波,比較有餘力關心現實世局。郭東榮身在東京,其實與世界動態更接近。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的壯舉,最足以引起郭東榮內心撼動。
四、史實與現實的衝擊
1970年代郭東榮所關懷的問題,已擴至宇宙的格局。1973年創作「向阿波羅11號挑戰」的二百號巨幅油畫,提出「日府展」,獲獎勵賞。
「日府展」前身係川端龍子主導的「青龍社」,1966年川端龍子去世,青龍社解散,成員另組「日府展」,巨幅油畫「向阿波羅11號挑戰」即懸掛於東京都美術館第一間展覽室的第一幅,極端吻合川端龍子生前立下「創作須以會場藝術為大志,不是只為客廳裝飾而已」之豪語。
同年,郭東榮又取得東京藝術大學油畫技法材料碩士學位。當初考取東京藝大之興奮,毅然決然準備辭職深造,卻逢東京中華學校堅不放人之兩難,最後只有立下切結書,答應學成之後一定返校服務,如此一來郭東榮只好定居在日本了。1975年起他開始遊歷歐洲各國,擴大藝術視野至無遠弗屆。
1981年台北太極藝廊的「郭東榮畫展」,是家鄉同好們期待已久的郭東榮嶄新創作。
1986年1月28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發射後73秒在空中爆炸,犧牲了七名太空人。透過實況轉播,全球電視觀眾目睹這一刻太空災難,似已變成一種永劫難復的共同記憶,郭東榮表達創作的宇宙觀,將之搬上流動抽象的大畫面,發表了一幅二百號抽象畫「宇宙探險的犧牲」。
1989年郭東榮從東京中華學校退休,返台任教於國立藝專(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991年出任科主任並兼任師大美術系教授。
九十年代台灣已經充分民主化了,回到台灣的創作主題,又出現了以師長身份觀看的化妝晚會,以及擁擠的台北交通,蛻變中的台北市街,還有二二八哀史等現實景象與史實的圖像。
1996年自國立藝專退休後,又被東京中華學校召回出任校長,直到2001年再度從校長職位退休,始真正返鄉定居下來。前後在海外生活三十餘年,半生歲月有過數度退休的經歷,郭東榮的人生閱歷堪稱多采多姿。
五、走出孤軍奮鬥的新團隊
郭東榮從少年愛畫到青年學畫,乃至出國求藝,離鄉三十餘載,幾乎都處在孤軍奮鬥的局面。「日府展」 是最肯定他畫業成就的日本美術團體,曾囊括獎勵賞、 努力賞、日府賞、青年館賞等四種大獎。數十年海外生活,與新生代的台灣畫家自然少有接觸,但是郭東榮具大家風範的魅力,和藝術觀的包容度,返台任教藝專及師大,立即成為後學晚輩擁戴的中心人物。郭東榮有一種人格者的風骨和諄諄教誨的精神,使得晚輩們極樂於親近他。
「五月畫會」的再出發,也是基於這樣的理由重新調整陣容的。暌違將近半世紀的五月畫會,於郭東榮回國任教後重新啟動,郭東榮已無意居龍頭地位,他體認到50年來世事變化大,藝術觀念不斷推陳出新,無需以一種主義來作為約束,應讓各家施展獨自的領域。
原先五月畫會創立,郭東榮是首倡者,初見端倪在於郭東榮管理廖繼春「雲和畫室」之時間點,因為因為同年也借住雲和畫室的郭豫倫和劉國松,大家湊在一起閒談間,聊到系主任已答應郭東榮畢業後返校開個展,現在再多幾位健將又何妨?這個提議終於催生了翌年的「四人展」(郭東榮、劉國松、郭豫倫、李芳枝)。1957年又加入鄭瓊娟、陳景容,正式取名「五月畫會」,堂堂進入第一屆五月畫展,直到1966年展至第十屆,因大部分會員先後出國才停止運作。
五月畫會中斷那些年,郭東榮在日本闖出一片天。然而,他雖身在日本,但仍心繫台灣五月畫會的成員。當時劉國松在五月畫會中挑起台灣現代藝術的革命大纛,郭東榮就曾寄給他日本前衛書道和墨象畫(水墨抽象畫)的書籍和相片。畫會雖中斷,會員們仍不斷砥礪精進。
郭東榮基於與五月畫會切不斷的緣分,重新起步的五月畫會,正在為台灣團隊廣納生力軍,所以入會的成員以各大學美術系優秀畢業生為對象,爾後仍將徵召甫出校門的新血投入。時代不斷在變,藝術理念遞嬗,唯有不斷加入新人新觀念,五月畫會才不會落伍,甚而期許走在時代前端。從新時代求出新造型,實與郭東榮一貫的創作理論不謀而合。
2005年郭東榮受聘為嘉義大學特約講座教授,這所大學的前身正是郭東榮青年時期就讀的嘉義農林學校,郭東榮宛如接受母校「徵召」,懷抱著感恩與回饋,為母校奉獻一己之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