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脇淳子,郭婷玉譯,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台北:八旗,2016。

Manchuria.jpg
(滿洲國地圖)

滿洲,相當於今日中國的東北三省,外加毗鄰的一部份內蒙古自治區。在過去的大中國意識中,此地區似乎是鐵板釘釘「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但仔細想想,這個滿人的故鄉原居地,似乎一直要到他們取代了明朝,才真正納入版圖。我們受到譚其驤所編纂的「中國歷史地圖」影響,以為東北一直在中原王朝的控制當中。但自明元鼎革後,蒙古北遷成為「北元」,長城以北實際上是明代管轄不到的地方,東北更不可能受明代管轄。中原王朝真正控制東北的時間,可能也只有元朝與清朝兩個外族入主的朝廷,不要說前面的兩宋,就是更久之前,東北究竟有沒有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下,也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明疆域.jpg
(明代萬曆年間之歷史地圖)

所以,齊邦媛對張學良丟掉東北故鄉多有不滿,認為這是中國人的恥辱,但這是從漢人的觀點理解滿洲。對滿人而言,這塊地方從來不是什麼「中國」的,遑論恥辱?由中共主導的民族情緒雖然與日俱增(看到很多中國網民對中華民國的國旗反應如此激烈,就知道他們洗腦的狀態有多徹底),但我想這多少是反映現在「中華民族」遭到解構的反制。台灣獨立不用說,現在連香港都要追求自己的民族性,再加上藏人、維吾爾人長年的獨立行動,「滿洲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會進入台灣出版當中,似乎也頗理所當然。

但我認為此書的內容不如他的前作「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宮脇淳子寫近代的中國,有點除魅的功能,因為無論是中共還是國民黨主導的近代中國史,都有太多扭曲掩蓋的內容,只要提出與他們相異的觀點,就可以有耳目一新之感。但滿洲史在近代與日本牽扯甚多,作者在論述上免不了一味維護日本,這也使這本所謂的「滿洲史」,充斥太多講日本好話的溢美之詞。此外,當中有些跟滿洲不是這麼直接的內容,似乎是因為作者不太清楚,有些謬誤。比如作者提到「春秋筆法」,顯然不太理解。又順便提及的所謂「滿漢全席」的問題,作者無法解釋清楚。諸如此類細節的內容,作者在掌握上不甚全面,故多有臆測之語。這對滿洲問題上不清楚的台灣讀者而言,實有過於偏頗而致誤會的可能。

但這本書的內容也同時揭露國共兩方同時迴避的東北情勢。我在看劉賓雁自傳的時候,有看到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劉賓雁出身東北,他小時候其實是在滿洲國的統治下長大,在中國民族主義萌芽之時,他對於中日之間的戰爭,始終抱持要支援中國、打擊日本的情懷,因而在那時選擇加入共產黨。可是他也提到當時的時空背景:滿洲國也許不為一般當地的居民所喜,可是不可否認,當時在滿洲國生活的物質條件,要比國統區好得多,即便當地居民(包括漢人、滿人、通古斯人、白俄人等)無法享受與日本人一樣的生活條件,但至少好過在國統區或朝鮮半島。這是很多從東北出來的人,心中明白卻不曾說出口的尷尬事實。其次,日本在滿洲國確實實施高壓政策,取締政治活動,抓捕共產黨人等,但各種書籍都可以自由流通,也可以自己辦報、辦雜誌、辦出版社印書,這樣的自由,在中共建政後再也沒有了。台灣也是一直要到解嚴以後,才開始有優於當年的出版自由。

我們其實不需用特例來看待這個狀態,以我的認知,戰前日本統治區應該都是這種狀況,可能自由度最少的地區還是在日本本土。在研究台灣戰時美術時,有個很有趣的狀態,相較於日本以軍國體制迫使藝術圈成為戰時宣傳的機器,台灣卻因為當時日籍藝術家的抗爭,而爭取到較大的空間。當時台灣的藝術家(無論是台籍或日籍)雖然也配合戰爭繪製「時事畫」,但強度與規模都比日本小很多,台灣畫家甚至在嫻靜的風景畫天空中畫一架小小的飛機就了事,非常敷衍。饒是如此,台灣的藝術家並沒有因此受到迫害或打壓,只是最後日本終究無法支持戰爭,太過困蹇之下,台灣藝術圈也不得不停止一切活動。

雖然作者的右翼色彩,使我對他著作裡的寫的內容打了折扣,但這也讓我思考,華人圈對日本戰前的認識,是否是過度妖魔化的結果?作者甚至寫到一個細節,雖然不確定是否屬實,但他提到今日的中國人,甚至誤以為國共內戰時的長春圍城是日本人所為──明明是共產黨打國民黨,也被扭曲成日本人打中國人,今日的中國人腦子裡到底有多少這種積非成是的歷史謬誤,實在不可思議。

而且,若就另一種說法,日本人的確是有意圖要奪取東北,即石原莞爾與板垣征四郎策畫了九一八事變。但這次事變主要只是為了取得滿洲來作為阻止蘇聯南下的緩衝。也就是說,日本最初想要防止的威脅為蘇聯,奪取中國原來並不是最主要的企圖。只是何以最後演變為與中國的全面戰爭,除了心境上的轉換外,可能還需要有更多研究來解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