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勝選,民進黨完全執政,雖然在預料之中,卻因為見證國民黨再度滑鐵盧,有種時移世易的感觸。

姑不論現在的時論如何評價這次大選的結果,但可以確定,大勢將成,統獨問題將不再是台灣政壇輿論爭執的焦點,因為人心思獨,而且這個「獨」,不是曖昧的維持現狀,是確實與對岸劃清界線。

說來從「本土」到「獨立」的過程,國民黨其實也幫助不少。很多人都把「本土」歸為黨外或後來的民進黨的標籤,但不要忘記,很多本省人也同樣是國民黨的支持者,他們也一樣「本土」。只是在過去,這個「本土」並不凸顯,消融在國民黨的大中華意識下。

拜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所賜,「中國」的正當性急遽消失,引起島內嚴重的認同困境,在這種情況下,回歸本土的概念逐漸萌發。相較於虛幻且已然破滅的「中華」,眼前的台灣,不啻才是真正賴以憑恃的根基。文學上的本土回歸固不用論,但真正使「本土」深化的,我認為應該是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成立。當時的主任委員陳奇祿用國家的力量,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本土文化研究,包括古蹟訂定、工藝文化紀錄、傳統書畫蒐集等,這些是日後台灣本土文化之所以沒有因為盲目的現代化潮流而消失的重要基礎。

當然,這只是文化面向,並不等於政治上的本土。但政治上的本土,除了過去的黨外,還有很多是國民黨收編的地方勢力。這種「本土」,有時是跟日後所珍視的本土文化相扞格的。因而文化性的基礎雖然不為一般人所知,也不為一般人所重視,但這確實是今天我們可以大肆用這樣的積累做所謂「文創產業」的重要根源。

至於「獨立」,在兩岸並不完全了解對方的狀態下,這個論述一直是屬於光譜極端的看法。但自從馬英九掌權,開始大力推動兩岸直航、中客來台之後,中國開始對台灣有直接且強烈的衝擊,並隨著中國野心日益膨脹而愈發嚴重。陳水扁阻擋兩岸交通八年,確實錯過台灣最佳的「時機」,馬英九何其不幸,當他以為他可以用速度彌補時機之時,不知中國早已不是過去韜光養晦的狀態。在舉辦奧運與世博以後,中國想要稱霸一方的企圖愈發明確,對周邊的進逼也愈發露骨。但馬英九似乎沒有發現這一點,還以2008以前的認知與中國交涉。這樣錯誤的認知,最終爆發2014年因反服貿而發生的佔領立法院,後來稱之為「太陽花運動」。

「太陽花運動」不僅是「天然獨」一代的政治表態,更反映中國實際的政治威脅,說明台灣人一廂情願的「維持現狀」,已經由不得台灣。台灣如不願淪為中共禁臠,不能只是消極的「維持現狀」,更要積極的「鼓吹獨立」,將中共的威脅具體化。而最明確的例證,即是號稱「一國兩制」,實則已被鯨吞蠶食的香港。

雖然網路很多人都希望將國民黨除之而後快,但這並不能消抹國民黨在台灣歷史的重要性,無論綜合起來的評價為何。國民黨雖然推遲台灣本土化的時間,但一方面也加速本土化的進度。就現在的狀況而言,國民黨以「中華正朔」之象徵已經退場。就算國民黨不會完全消失,但絕不可能再有「中華黨國」的符號。從新黨郁慕明等人即可知道,如今自許中華道統的人,早已全部倒向中共。「中華民國」自被黃安戳破之後,我相信對我這一輩的人而言,再無可能憑「中華民國」自許「中國人」。

今天民進黨為了選舉上的考量,仍然訴諸「中華民國」這樣的符號。過去八年,陳水扁丟不掉,最終讓馬英九取而代之。之後繼任的蔡政府,是否能將這樣「中華道統」的最後一哩去掉。這或許是許多投票的獨派民眾,心中最迫切的想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