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主要西畫家

(1)郭彬源(1927-)

郭彬源專長油畫,日本琦玉中學畢業,關西美術學院畢業,嘉義美術協會會員,全國、全省美術展覽、「台陽展」、「教員展」等入選、佳作多次,曾任省立華南商職廣告科主任。郭彬源熱心教育,作品較少在公開展覽出現,一般後學者也較少接觸其作品,但其油畫作品在當時很受推崇,海景的厚實油彩,令許多初學者受益良多。郭彬源油畫教學,使嘉義地區的高職學生提早接觸西畫,使華商學生在同輩的學習中顯得較為早熟。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2)蔡國英(1929-)

蔡國英出生於嘉義,專長水彩畫,自師大美術系畢業,任教嘉義國中。為人隨和,口才木訥,秉性敦厚,身教言教之謹嚴足為學生楷模。好寫公園、街道之美,畫如其人,常畫而廢寢忘食,刻畫景物設色一絲不苟,透明重疊互見,調階豐富。其靜物畫的筆法及構圖很適合基礎教學,一筆一畫的方法使學生看到 繪畫過程,從中體會色塊與素描的關係,嚴謹的作法啟發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他的風景寫生在空間感的表現是師法塞尙遠、中、近景之構圖方法,有「印象派」短筆觸及點描的筆法。蔡國英終身奉獻美術教育,桃李滿天下,守正不阿的氣宇和如石的骨氣相映照,是師者的風範也。

(3)張瑞峯(1930-)

張瑞峯生於嘉義市,專長油畫。省立嘉義高工建築科畢業。曾拜師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及楊三郎門下。與畫家翁崑德、陳銀輝是莫逆之交。作品曾入選「台陽展」、「省展」、第22屆「台陽展」教育獎、全國公教人員書畫比賽西畫組第1名。1989年任嘉義市美術協會第2屆理事長、全國油畫學會理事。1998年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舉行首次個展,陳銀輝為張瑞峯寫序中敘述:「瑞峯兄是學建築設計,沒有接受正規的美術教育,完全靠天份及不斷努力...瑞峯兄的畫沒有學院派的拘束,因此反而能不拘章法,自由發揮,這是他作品的特色」。張瑞峯自述其創作理念:「繪畫不必依自然形態的描摹,需有自己思想表現自我世界。」從其作品中,不難看出強烈的色彩對比,不拘泥章法制約的扭曲造形,所畫出的靜物、風景、街道建築,皆有其個人特有的韻味。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4)林國治(1933-2015)

林國治生於嘉義縣鹿草鄉頂潭,專長油畫。台南師範藝術科畢業,台灣師大國訓班美術專業學分結業。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35年於1988年退休。1954至1962年「全省教員展」獲特優教育會獎1次、優選1次。1984年至1986年連獲「全省教員展」第2名、第3名、第1名。於次年推薦為油畫部專業人員組永久免審查。曾任:嘉義縣美術協會理事長9年,現任評議員;嘉義市美術協會任理事、常務理事,現任評議員;台南美術研究會現任議員;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現任理事、評審委員;台陽美術協會會員。1980年首次油畫個展於嘉義康德藝廊展出,至2000年止共計於台北、台中、新竹、嘉義等地畫廊舉行7次個展。2000年第7次個展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為其創作50年回顧展,把早期學畫、參賽至最近的作品,階段性呈現,給與本地後學者學習有指導作用。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要了解林國治的創作風格,也許可以從名門畫廊老闆吳森基所言:「透過不合時宜的西裝和領帶,很難瞭解他的生活方式......;當你與之細談,發現是位頗富情感與思維性的畫家,他雖然活潑,可是個性憨厚,作品顯得呆滯艱澀,又未能帶媚感,但呆滯不媚正如其人,每件作品就給人那種謹慎和氣厚重的味道。」表現題材大都是生活周邊的事物,每畫都親臨寫生,作品與生活互動是他作畫的理念之在畫法上,保有繪畫教師格物觀察的嚴謹態度忠實於對象的實在與精神。他的油畫技法嚴謹理性,質感並具,色度豐富。青年時期,從吳承硯處打下良好素描底子,在展覽場域中常獲前輩畫家李石樵的肯定,使他對自己的創作方向充滿自信,不跟隨時潮,強調深耕及內歛特質,在其畫面中沒有華麗的用色,質樸是他最真實的面貌。

林國治油畫歷經50年的淬煉,早期有不少描寫傳神的自畫像。而「菲律賓女傭像」更是他近年偶有的傑作。對於台灣鄉間和山野的本土原生種植物、野薑花、蓮花、向日葵、一串紅等的野花,在林國治的筆下,拙趣十足的台灣土味,色彩質樸簡練。自1959年起40年間,林國治對阿里山塔山的情感投入,像1985年塞尙對聖維克特爾特山(The Mountain Saint-Victoire)的描寫,將該山聖化為精神性意義,林國治以小幅到上百號數十張的「塔山」是其一生藝術創作的表現最具符碼特色的聖山,畫友們因而將塔山與他連想在一起。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5)侯榮傳(1935-2014)

侯榮傳生於嘉義,專長油畫、雕塑,台南師範藝術科畢業,師範大學美術教育國訓班結業。會入選「全省教員美展」、「台陽美展」、「全國美展」多次;「全國首屆雕塑展」入選參展於台北省立博物館。1982年榮獲全省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參展「南部美術協會會員美展」、「全國名家美術特展」於國父紀念館、「千人美展」邀請、「南師藝術聯展」、「2001年台灣嘉義地區西畫藝術家邀請展」於廣東天任美術館。曾任國中美術教師、嘉義美術協會理事。1997年自玉山國中教職退休,專致於西畫創作,從早期的浮雕到退休後的油畫,可看出藝術家發展的強韌生命歷程。國外風景寫生是侯榮傳於旅行及精神解放之際,對油彩精神探源的起點,把在教學時經驗,轉化到當前面對油彩難題的重新詮釋,使新作更具活力。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6)陳鴻榮(1936-)

陳鴻榮生於嘉義鹿草鄉,省立台南師範學校普師科畢業。1972年再於省立嘉義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國立師大國訓班美術科結業。歷任於鹿草國小、大同國小、嘉義國中、南興國中、大業國中美術教師,曾任嘉義縣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美術教師輔導員、嘉義縣美術教師聯誼會創會會長。會負責「1994年省小運」、「1995區中運」活動字幕總設計兼總指揮。獲台灣省特殊優良教育「師鐸獎」,樂育英才40年退休,後再兼任仁義高中、國立嘉工美術課程。作品參加多次地方美展及台南社教館聯展,發表作品以水彩寫生為主。

(7)王錦堂(1936-)

王錦堂生於台南縣後壁鄉,專長油畫,國立成大工商管理系畢業,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科研究所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美國啟洲神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興趣寬廣,音樂、繪畫、書法、棋藝、攝影等均有涉獵。任教省立嘉義中學時,與陳哲、曹根交往切磋畫藝。作品會入選「省展」並獲「全國油畫展」、「公教美展」優選。教職三十多年,於省立嘉義中學退休後,任金龍文教基金會學術顧問。曾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舉行個人油畫展覽。2002年參與發起創立激力協會,為首任理事長,以他組織溝通長才,熱心推動美術文化風氣。2003年策辦「畫說公園特展」並出版專輯,為嘉義美景建立具歷史意義的圖文資料。王錦堂的油畫,色彩豐富,量感厚重篤實,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畫面營造。曹根寫王錦堂其人:「畫面盪漾著豪氣與詩情,飽含濃郁的文學成份,並富有宗教氛圍。」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8)蘇嘉男(1936-)

蘇嘉男生於嘉義市,「省華商」畢業,師事楊三郎、劉啟祥,會參加「南部展」獲獎,「省展」、「台陽展」優選多次,「全省教員美展」第3名。1995年赴福建廈門鼓浪嶼之旅寫生完成一系列作品。參展「日本新世紀第14屆美展」、「亞細亞現代美展」、「嘉義百年特展」。曾任嘉義星光幼稚園教師、國校教師、嘉義縣私立大林同濟中學美術教師、台陽美術協會監事、南部美術協會理事、嘉義縣美術協會理事長。舉行個展十多次。蘇嘉男畫盡嘉義公園的每一個角落,數十年如一日,時常在嘉義大街小巷現場油畫寫生,歐洲老鎮的作品與鼓浪嶼系列是他創作的一次巔峰。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9)陳哲(1937-)

陳哲生於雲林縣斗六鎮,師大期間受教於李石樵、廖繼春,藝術系系展以「自畫像」獲西畫第一名。1989年之後有個展十多次推出。出版多本精緻的畫集,其畫冊與別人不同之處是書內收錄學生撰寫陳哲創作、畫室與生活的內容,與學生的作品合集出版,畫集呈現教育家的氣度,傳送藝術閱讀及欣賞的另類形式。任「全國油畫展」評審委員,嘉義市文化諮詢委員。作品獲高雄市立美術館、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典藏。

陳哲的繪畫風格融合自然與理性、學理、自發、抽象、意象、具象,隨心所欲,來去穿越,如日記中 的情節,隨心情去書寫記錄。陳哲於其1997-1998畫集中自述:「油畫的創作仍是我的喜愛,我不寄望成為著名的畫家,也不積極製作現代藝術創作,我喜歡孤寂地享受我的平靜;我喜歡獨自一個人沈醉在畫室裡與世疏遠;我不是不喜歡人群,我是更愛自己,我喜歡現代藝術,但油畫給我更大的快樂。有人問我是否為了專心油畫而提早退休?其實我一直把作畫當作是心靈世界的日記,以畫記載我的生活和心靈和活動,從未去在意作畫是因何而起,因何而落,想畫就畫,想停就停,人的感情與情緒就是不斷地起起落落。」在其隨筆「冷凍哲理」中指出:「個性或許是天生的,肉食的動物兇猛,草食的動物溫順,雜食的動物狡猾。可是生長的環境改變、飲食習慣改變,是否能改變天性?偶發的突變能否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作 為?豆腐是非常軟弱的物體,用來打其他東西,必然自身粉碎,吃它可以不用咬就吞下去,如柔水;如果把它冷凍,它會變成非常堅硬的物體,可以擊破很多物體。一個人因環境的遭變,是否能冷靜得改變自我而塑造另一個自我?是否比以前堅強?如果豆腐未經冷凍,任由它擱置,日久必然更爛更臭,藝術創作也是如此,藝術家必須有應變的思想能力。」

陳哲平易近人的個性,教導出來的學生有多元發展,傳統與前衛的皆有,他的文章與書法跟油畫一樣有很高的造詣,可以說是「多才多藝」的老師。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0)黃照芳(1938-2022)

黃照芳生於嘉義縣朴子鎮,專長油畫,受吳梅嶺啓蒙,師事周瑛、楊三郎。1957年台北師範藝術科畢業,1976年嘉義師專畢業。1982年獲中華民國美術教育類「師鐸獎」。作品曾獲「全省教員美展」西畫第1名及優選、嘉義縣美展第1名。會參展「中韓現代書畫邀請展」於漢城、「亞細亞現代美展邀請展」於東京多次、「100中西名家聯展」、第2屆中韓現代繪畫交流展、「省立美術館開館邀請展」、「高雄市美術館典藏作品展」等聯展。1992年首次個展於台北「東之畫廊」,後於台中「雅特畫廊」、台南「梵藝術中心」、嘉義市文化中心邀請、高雄「積禪」等地個展多次,出版《黃照芳畫集》四冊。曾任1986-97「全國油畫展」、「南美展」、世界兒童畫、全國兒童畫比賽及高雄市、台中市、南投縣...等美展評審。嘉義市美術協會理事長,嘉義市公民大學油畫講座。

黃照芳的油畫色彩溫馨,在具像與半具像間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畫面諧調、線條精簡。近年以枕頭山系列、威尼斯系列、靜物裸體系列表現其個人特色。黃照芳畫「枕頭山」就如塞尙畫活了「聖維克特爾特山」。看到「枕頭山」的油畫會讓人連想到黃照芳的代表作品。

嘉義大學美術系主任兼所長劉豐榮博士在其書序文中指出:「由於黃老師教兒童畫時,很強調繪畫不能一成不變,而需有所擴展、變化、實驗與多元的面貌。在早期的作品中多採用粗黑線條統一畫面,賦彩也以多層次的色料重疊方式。目前則逐漸重視形與色的單純化,主題愈趨明顯而將背景朦朧處理,並且喜歡運用中間色進行表現,同時較強調畫面的均衡與穩定,他所畫的題材頗為廣泛,同一題材常以不同方式加以探討。」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1)鄭桂林(1939-)

鄭桂林生於陝西省漢中市,專長水彩,1964年政戰學校第十期美術系畢業。曾任教員林高中、新港國中、民雄國中。作品入選「省展」、「台陽展」、「台北市美展」。參加聯展有第14屆全國水彩畫展、6屆中日美術交換展、第2屆當代名家畫展、高雄當代美術大展。1973年第1次個展於台北國藝中心,後於台中美新處、員林、嘉義一信大樓、台北省立博物館、台南社教館、台東、高雄社教館、嘉義市立文化中心等個展十多次。1998年出版《鄭桂林水彩畫集》。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2)林木貴(1940-)

林木貴生於台灣嘉義,專長油畫、陶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美研所結業。任教國立嘉義大學美術系。聯展:1967年「雪盟油畫展」(雙人展)於台北、1969年第一屆全國青年油畫展、1972年「向陽油畫」三人聯展(與蘇國慶、李伯男)、1976年「奧馬三人聯展」(與李伯男、蔡順忠)於嘉義市。2000年「林木貴油畫特展」(邀請個展)於嘉義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著作有:《現代兒童美術的研究》、《文字設計的研究》、《國小雕塑教學的研究》、《油畫作品集》、《六十油畫作品集》。林木貴的畫作厚重篤實,顏料的堆砌產生豐富的肌理色調,教學之餘投入心力持續創作。平日在嘉義大學看到的林木貴,是充滿藝術家氣質的長者,除油畫創作外,他在陶藝教學上與學生的互動更為密合,似乎更能傳達其創作的理念。

(13)邱茂雄(1940-)

邱茂雄生於嘉義市,專長水彩、雕塑,1962年國立藝專畢業,曾任教水上國中、台中縣清水崇基工商、嘉義市宏仁女中,從事美術教育36年,作品會於1980年至1981年獲獎項。1980年至1984年間,多次與許汝霖、鄭桂林、張炳南聯展於嘉義「一信」二樓展覽空間、中山堂聯展。參展1982年台南市主辦的「千人美展」及多次地方性聯展。1985年參加美國東部雕塑協會(俄亥俄州)為會員,會任「嘉義市諸羅風情特展」立體類評審。他的水彩畫擅於掌握水與彩之間的微妙變化及透明性技法,展現出抒情與詩的韻味,經常以渲染法傳達台灣山嵐氳氤霧氣,其水彩畫技法影響不少1980年代嘉義地區的水彩畫初學者。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4)陳政宏(1942-)

陳政宏生於嘉義縣朴子,中學時代受吳梅嶺啓蒙,1960年入純粹美術班學習,創作的執著與認真的態度受張義雄老師的影響很大。1961年從台北師範藝術科畢業,1967年又於國立藝專美術科修習畢業,回鄉任教於朴子國中26年,後任教於省立華商廣告設計科,1996年國立師大美術研究所暑修班結業,1998年於教職退休。作品入選、獲獎於「省展」、「台陽展」、「全國美展」...等。1991年獲中華民國畫學會金爵獎,會參展中日交流展、亞細亞交流展、中日韓三國名家聯展、中華民國畫廊博覽會,「2000閱讀藝術」於國立中正大學、「2002凝視台灣—啟動台灣美術中的二二八元素」於台北總統府及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等。1982年於台北「太極藝廊」首次個展,後於1990年至2001年有:台北「阿波羅畫廊」三次、嘉義「風山雲水生活館」、嘉義市文化中心、嘉義鐵道「另類空間」等個展多次。作品「殘巷」由蘇富比拍賣,「老爐灶」「小流浪」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有老桌的靜物」省立美術館典藏,「暖冬」高美館典藏,出版《陳政宏畫集》三冊。退休後的陳政宏,把所有的生命力注入繪畫創作,進駐嘉義市鐵道倉庫的工作室再創其藝術新境。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有所感傷與省悟而創作出巨石系列的作品,是其創作的另一高峰。陳政宏會寫過一段文章:「在這不算短的四十年創作的生涯裡,所遭遇到的,不管是學習上、教學上、人世變化、現時生活裡,著實有太多緬懷與感慨,總是藉著畫筆,希望紀錄自己的一點一滴。現在看起來,整個展出和畫冊,也像自己的日記一樣。開始的時候,靜物、風景、人物、抽象什麼都畫,或者相互交叉,或者作實驗製作,有一點共通的,就是均略帶鄉愁的題材。但自1997年個展後,發現對人的關懷,尤其是弱勢族群,超乎其他一切,至此慢慢專注於人物的單一創作。」「走了幾趟歐洲,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散居各地,未經雕琢的大理石雕刻、建築與自然景觀了。如塞尚晚期隱居及全力創作的聖維克多山,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雕像作品及不知名的許多教堂、建築。這些巨石,宛如壯碩、龐大、雄偉、厚重的巨人站在面前,給我極大的震撼與感動。似乎自己以往所熟悉的『美學原理』、『美感經驗』有從新調整的必要。」可以清楚閱讀到陳政宏創作的軌跡及態度。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5)李伯男(1948-)

李伯男生於嘉義市,現任嘉義高商廣告設計科主任。中學時入曹根畫室習畫。就讀嘉義中學時,受陳哲鼓勵考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1972年畢業返鄉,於嘉義市第一信用合作社舉辦「向陽三人聯展」及1976年於嘉義市奧馬服飾舉辦「奧馬三人聯展」,展出超現實畫風240號的油畫,為嘉義地區首見。第4屆「全國油畫展」優選,獲准加入中華民國油畫學會會員。1981年以「問候」一作獲第35屆「省展」國畫第二部第3名,作品獲省立美術館典藏。會任嘉義市「諸羅風情特展」西畫評審,1995年為「新觸角藝術群」創會召集人,為嘉義市第一個現代藝術團體催生。1998年「李秋禾、李伯男父子聯展」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展出,李伯男作品約有五十多幅,相當於第一次個展。1999年任嘉義市美術協會第7屆理事長。「嘉義二二八美展」被 邀請以電腦繪製二層樓高的主題版。2001年編著《二十世紀嘉義美術活動記事》。李伯男的油畫兼具知性與理性的思維特質,風格遊走於傳統與現代之間,技法較著重紮實細膩的精密描寫。最近以電腦影像合成的畫作表達對時代環境的省思。

嘉義大學視覺藝研所所長劉豐榮教授觀察李伯男的作品有如是結論:「綜言之,李老師藉寫實的方式,對自然的物象進行格物,而以自己的風格再現表象世界中的實在性,同時他也透過超現實的手法,融合人生的體驗,探討意識底層、超越物理表象的另一實在性。因此若說李老師的繪畫世界兼具此兩層面則似乎也未嘗不可。」

李伯男曾自述:「我沒有很偉大的創作理念,我認為『平凡』就是『偉大』,畫畫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我只畫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我所知道的,以及塗鴉。而『美』就是『和諧』,亂中理出秩序,單調的生活加點變化。我相信,藝術不必只是專家的事,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中,皆可成為生活藝術大師,只要你懂得把所有的事情,處理的很『和諧』。繪畫可以是純粹的自我表現,也可以是服務社會的工具。在知情慾上,可以自我教育,也可以影響他人。所以在『美』的追求中,避免對社會有負面的影響是有必要的。畫品要好,人品也要跟上,這樣才是真正的完美。」對社會美育的責任感及超自我的社會價值判斷,在李伯男的創作之餘,猶如一位社會關懷者與實踐者。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6)黃守正(1950-)

黃守正生於嘉義縣,專長油畫,東方工專美術科畢業,會與劉啟祥老師學習。會任南部美術協會理事,嘉義縣美術協會會員、理事,中華民國油畫學會,台陽美術協會會員。任民雄國中美術教師。作品曾獲:「南部展」、「台陽展」佳作、金銀銅牌獎等。在黃守正暖色棕色系的簡筆中,輕快與熟練的色塊描寫,有其獨特的畫格,戶外寫生與室內空間的繪畫內容是黃守正經常表現的,其靜物描寫是相當出色。

(17)林勳諒(1950-)

林勳諒生於嘉義縣朴子,專長水墨、水彩,畢業於國立藝專美術科,會獲科展國畫第1名。曾任教於布袋、東榮、朴子等國中。作品曾獲全國中小學教師國畫創作佳作。全省美展多次入選。於台中、新竹、嘉義、台南、台東文化中心及社教館等水彩個展7次。會參加中華民國「千人美展」、名家水彩畫大展、全國書畫大展...等聯展。出版:《神秘的寶石─天珠》、《林勳諒水彩作品集》。

作品風格,擅於掌握水彩特性中的水份控制及色彩色域之靈活變化,色調優雅,題材廣泛多變,從靜物、人物、風景,自台灣鄉野到大陸的少數民族之風土民情等的刻畫皆能感動人心。林勳諒自覺其水彩畫是水墨與水彩兩種技巧相互混合運用的筆法與風格。當有人提出為何不畫抽象迎合時代潮流的畫法,或者委託畫廊賣畫等現實問題時,他回答:「當一位畫家,我認為應該堅持自己創作的理想與喜好,不要患得患失,那是相當重要的理念。從小至今,從來沒有想到要成名或賺大錢,文化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傳承資產,而非商品,其重要性與價值非現代人所能評論鑑定的。」林勳諒的水彩已是十多年來嘉義縣地方青少年學水彩畫時的樣本,影響甚深。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8)江振川(1950-)

江振川生於嘉義,專長油畫、水彩。曾任嘉義市美術協會會員、理事、常務理事及第4屆理事長。作品入選「全國油畫展」、「省展」,獲「南美展」南美獎、永漢獎、佳作等獎,省勞工金輪獎西畫第2名。參加全國名家水彩畫大展、中日韓美術交流展、「千人美展」、日本形象派美協邀請等聯展。並於嘉義市一信大樓、台南社教館、台北「力霸藝廊」、台北市社教館、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等個展多次。

作品特色:水彩畫寫生技巧熟練,由於廣告人出身,具象表達,形式描繪精準。目前較重視鄉土題材的表現,為日漸消失的自然人文留蹟。河川上的渡舟及碼頭景色,是江振川取景常考慮入畫的題材,因此接近美麗的山光水秀成為江振川的習慣與嗜好,經常約林國治前輩同行阿里山畫塔山,踏遍許多中南部的鄉野小徑間。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19)劉長富(1951-)

劉長富生於嘉義,中國文化大學畢業,美國密蘇里州立東北密大碩士,現任教嘉義女中、國立嘉義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曾任省立美術館撰述委員。參與1979年「桃城十友畫展」於嘉義中山堂、台南市主辦的「千人美展」、高雄市主辦的「當代美展」、「嘉義美術—百年特展」於嘉義縣立文化中心等聯展。首次個展於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舉行,後有1991年「靜與美」於台中市立文化中心、「水彩畫展」於美國聖路易中華文化中心、1997年於台南竹園藝廊、2000年「采風情」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等個展多次。出版劉長富創作畫集《靜與美》、《采風情》等。

劉長富深覺繪畫是一種「靈性」的修行,唯有激發它才有辦法創造出好的作品,畫中的意境才能深遠,為了激發這種靈性,如苦行僧一樣的到處觀賞物象變化,體驗不同事物及生活感受,聽聽不同人的敘述,這種「感受」與「刺激」就是創作的根源。

【引用】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戰後美術之再興(194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