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此書純粹是意外之舉,我最初的理由只是想找書中引用的一句話:肯尼克拉克 (Kenneth Clark) 所說:「貧窮是美的守護女神。」(頁292) 此話暗喻金錢的破壞力量,說的雖然是威尼斯,但非常適合用在亞洲的「現代化」路程。
但我非常高興我買了此書,此書不僅開啟我對泰國的認識,書中也反省許多亞洲國家面對現代化 (美國化) 時所遭遇的問題。我想是因為艾力克斯柯爾從小浸淫在日本文化當中,比起其他的西方人,他比較容易察覺到東方文化裡較為幽微不為一般西方世界所知的細節。作者非常準確的描寫亞洲地區為了要「現代化」時所遭遇到的文化破壞,他稱之為「東亞大崩毀」,而尤其難得的,他不是只是像一般心儀東方神秘文化的西方研究者抱怨嗟歎古老美好文化之不存,他也提到始作俑者,正是強勢的西方文明。
台灣最近對東南亞的認識,似乎不再只是侷限在旅遊玩樂的面向,書市開始出現對東南亞政經文化深度認識的書籍。前不久我才買到關於柬埔寨的書,加上自己因為工作所需所找尋關於緬甸的資料,此書彷彿是在填補我對泰國認識的空缺般適時的出現,逐漸拼湊出一個較為完整的東南亞圖像。
台灣人雖然很愛去泰國旅遊,也在越南等地投資甚多,但當地的文化歷史,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講得出來。要認真去認識,其實也頗為不易,比如泰國,當地的文化來源太過多樣,歷史亦眾說紛紜,而泰國人自己似乎也沒有非常認真要去一一釐清這些紛亂的線頭。而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作者所云,國際上並不認為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很重要,特別這個地區又夾在中國跟印度兩大古代文明之間,更顯得無足輕重。但正因為中南半島夾在中印兩國之間,又位於東亞沿海的要衝,誠如書中所言,此處成為許多文化交融傳播的重要中繼地,泰國就像是亞洲的文化大鎔爐,交雜了許多地區文化的傳統,最終融會出一個屬於泰國的文化。
由於作者長年浸淫在日本文化當中,他在書中拿泰國與日本比較,發現兩地其實有很多相近之處。比如說,泰國與日本一樣,在語言上擁有非常明顯的階級區分,並且有一套禮節習慣,泰國跟日本都重視表面的和氣,對人總是彬彬有禮 (所以才說泰國是「微笑的國度」)。泰國與日本的居住空間也有通同之處,傳統的日本住居,其實是受東南亞一帶的影響,是架高的高腳屋,只是不像東南亞那麼高。所以日本傳統房屋跟泰國一樣,有高於地面的地板,非常矮的屋簷,還有喜歡室內空間空無一物。日本和泰國一樣,是亞洲少數沒有直接受到西方列強侵略的地方,他們面對西方文明的彈性與調整,使其倖免於戰爭直接的侵擾與西方殖民。
不過,日本在二十世紀日趨封閉,對西方採取極為防備的心態,相較之下,泰國則一直秉持非常開放的心胸,接納外國人 (特指白人) 的到臨。泰國不僅有著外國人介入政治決策的傳統,也樂於讓外國人在曼谷生根發展。泰國的外僑團體數量眾多,且頗具規模,這在亞洲各地都是僅見,哪怕是新加坡或香港這樣的國際都會也沒有,更不要說對外國人猜忌甚重的日本。但作者提到,即便泰國是如此開放,一般外國人仍然難以進入泰國人本地的社群,也難以理解真正泰國人的生活。這讓我想起我在網路上認識的一位旅居泰國的台灣人,他是外派主管的家屬,他的交際圈有著美國人、法國人、印度人、日本人,以及嫁給外國人的泰國人。這種種族的多樣性極具泰國特色,但這仍是一個外僑的生活圈,很難透過他描述日常生活的內容了解泰國社會,泰國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朦朧的背景音。
泰國位在各個文化的交匯之處,融合出獨屬於泰國特有的文化樣貌。泰國的文化揉合印度、中國、孟族文化、高棉古王朝、各地少數民族的文化,甚至英國、日本等帝國主義霸權。泰國的設計產業發達,很大一部分得力於他們豐富的傳統,以及善於融合的特質。台灣這幾年談論「文化創意產業」,但我們卻沒有意會到,了解並保存自己的文化傳統,才能使創意能夠源源不絕。台灣的文化發展典範一直向北仰望,但看過此書之後,我覺得泰國毋寧更值得我們參考。實則前幾年「泰國設計」在台灣火紅的時候,也確實有人呼籲台灣要向泰國學習,但台灣總只著眼在政策面,卻沒有想過,文化創意的核心是傳統文化,如果台灣人對傳統文化毫不在意,再多金錢或政策上的支援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