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一本「驚艷台灣」,是一位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在台灣短期講學所寫博文的集結,去年年初出版。中國人寫台灣遊記的書挺多的,還有不少以繁體字在台灣出版,但遊記看多了就覺得千篇一律,很難得可以看到這種寫心得多過於寫遊記的台灣紀遊,所以我特地買了一本。

書看到最後,他的「後記」居然出現我之前文章裡出現過的論點。蒼天明鑑我可沒有抄他的,茲將他的說法摘錄如下:

在候机厅,我碰到一拨又一拨来自大陆的游客,这些游客,让我既觉得亲切,又感到陌生。亲切的是,他们来自和我同样的文化生态,差不多属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光景;陌生的是,大厅里那些无所顾忌的喧哗和吵闹,大部分是他们“制造”的。这让我尴尬地想到,他们仿佛是一些还没有长大、还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孩子。(頁210)

如果中國的成年人宛如「不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孩子」,那中國的小孩子呢?恕我直言,他們跟禽獸無異。不,可能還稍遜一點,養隻寵物狗,狗還不見得會到處吠叫,但小孩,中國的小孩,他們會不停發出噪音,讓所有的場合都變得嘈雜而失控。

我去關山月美術館,感受尤深。關山月美術館是深圳市有數的大型美術館,位於蓮花山麓,無論是地點、建築外觀、內部設計都很好,而且不惜工本,室內整體都用白色大理石鋪成,非常高雅大氣,台灣沒有一間美術館有這種財力。美術館是免費進去,人不多,大概是週末的緣故,幾乎都是父母親帶著小孩來看。然後,我就看到「不需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孩子」和「會發出噪音的動物」,所有的小孩都在現場奔跑、尖叫、大聲喧嘩、然後「隨著父母」摸畫,而在那個以大理石鋪就的空間,噪音不斷在當中迴盪,我忽地感到很錯亂,以為自己在兒童樂園。

我不知道為什麼中國的父母不去管束自己的小孩,若不是溺愛,就是連他們也不知道不同的場合要有不同的規矩。台灣不是沒有這種情形,但台灣的狀況,往往是有胡亂跑的小孩在前,怒聲責備的家長在後,兩種聲音交織成驚人的噪音。而在中國,至少在關山月美術館,小孩尖叫、衝撞、大聲講話,只會有憐愛的眼神和沒有用處的和緩勸慰,彷彿他們現在在體育場或遊樂園。而且不只在美術館,中國的小孩,基本上都是不受控制的,父母親也不會試圖要控制他們 (或是更糟的,比小孩更失控),這種幾乎放任的教育方式,也難怪他們長大後還是像個小孩一樣,嚴格而論,她們不過只是從小孩子的身體收斂成大人的身體,但在心性的規範上並沒有什麼成長。

在深圳的中心書城,小孩更氾濫。中國的書店,兒童相關市場的收入非常可觀,台灣書店的兒童書多只侷限在一個小小的區域,而且泰半是圖文書、拼圖、益智遊戲之類,但中國書店的兒童相關圖書極為龐大,有各式各樣的習字帖、學前教育、參考書、基礎讀物,還有為了學童特別開發的各式電子產品,諸如電子書、電子辭典、小筆電、平板電腦,還有相應的許多學習軟體、補習軟體,端的是五花八門、目不暇給,反而台灣人習慣會買給小孩看的繪本圖文書,這裡卻不是最主要的。

既然書店很大的收入來源是小孩,書店的小孩自然很多,小孩多就吵,就難以控制,整個書城就一片亂糟糟。在台灣,我從來沒有體驗過書店像菜市場一樣的噪音,即便是台灣的兒童書店,我也沒有類似的經驗。於是乎,縱容的父母和瘋狂的小孩,成為這座城市最大書店的主要風景。而當我聽到有人踏入吵雜不堪的場合,脫口說出「我又來到這書香氣息濃厚的地方了」之語,我才可以理解,為什麼台北的誠品書店會讓中國人如此癡迷,每間誠品,即便是最吵的敦南店,對中國人而言都遠遠高過這裡的層次。我知道這裡也有很好的獨立書店,氣氛、選書都是上乘。但這種書店終究只是在顯示書店老闆的品味,像誠品這種格調的綜合書店,目前也只有廣州的方所,問題是,方所也是台灣以前的誠品團隊打造出來的。

這本書可茲討論之處很多,暫時先如此,只是跟著出門的感想一起發發牢騷。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