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per» 出刊以來,我最喜歡的專欄是徐盼蘋寫中國的老東西(或直云「骨董」,但這辭彙太富有昂貴的氣息),可是總覺得失之於淺。直到第十五期 «ppaper» 裡她寫了一段話:「我家樓下STARBUCKS的工作人員都知道我就是寫『那個很深的專欄』的小姐。」不僅讓她「閉門反省了好幾天」,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她跟我想像中的淺,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還是「如此的艱澀難懂」。(註一)難怪我寫跟我自己所學有關的文章時,多半沒有任何康棉,或許不是看的人吝於留言,而是我的文章太拒人於千里之外。我對預設讀者先入為主的想像,恐怕太一廂情願了些。

中國人不識中國自己的東西,我感觸很深。我願狗尾續貂再引一次劉細良先生的文章內文,因為他講到了我的某些感受:「中國物質文明傳統已經消失,現代中國人的美學觀念與傳統再沒有相關,我們的處境像現代埃及人一樣,現代中國人與古代中國人在文化上根本沒有關係。……」(註二)這在張藝謀身上,我以為最為典型。無論是《英雄》還是《十面埋伏》,甚至是兩千零四年奧運閉幕式的演出,他的內涵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是西方人眼中的異國情趣。中國今日宛如初出的旭陽,世界風靡中國風味的事物如火如荼,可是有幾個人真正抓到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所以我每次看到什麼「中國風」,便一陣寒慄。除了符號的堆疊,哪裡來的中國影子?如果連四合院的好處都不知道,只是把圈背椅和翹頭几放在家裡當擺飾,算什麼中國人?

也許有龍應台之流,把台灣視作五四人文傳統的保存地,中華文化正統的所在。我以前也作如是想,但現在不認為了。如果台灣的知識份子有著中國人的人文思想,就不會崇拜西方的玻璃帷幕,就不會把孔方兄和如意貼在摩天大樓的外面,就不會讓一棟奇異的建築物突出在台北盆地之中,還廣受擁戴。

我也沒什麼中國傳統的人文素養。但感謝幾年粗淺的美術史訓練,我不會再站在《萬壑松風》或《廬山高》圖的前面而茫無所感。徐小姐也醞釀要改變方式,希望可以帶起更多人對自家老東西的興趣。希望她會成功,看看那種無異於崩解美好人文素養的「摩登中國」,會不會少一點。

(註一)括弧內的句子為引文。
(註二)徐文中已有引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徐盼蘋 中國 ppaper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