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北京南鑼鼓巷的樸道草堂書店被強制封閉,上海的季風書園據說也要關門。他們都是中國大都會裡的獨立書店,卻顯然因為一些「不好說」的理由嘎然而止。我想中國人應該是再習慣不過。

中國在全球書市一片低迷下逆勢成長,連鎖書店到處擴張,這些書店販賣的不只是書,還有中國中產階級急需的品味與氣質。他們以台灣的誠品為樣板,用上原木書架、間接照明、沉重昂貴的精裝書,以及咖啡廳。就連台灣的誠品也登陸中國,他們競相以樓地板面積與書冊數量攀比,動輒稱是信義誠品的幾倍又幾倍。可是同時,另一個文化標誌,獨立書店,卻顯得步履蹣跚。

其實在中國說獨立書店,我是有點打折扣的。中國既是嚴格控制輿論的國家,怎麼可能有真正的「獨立」?所謂獨立書店,說穿了不過是按照老闆喜好挑書的個體戶書店。雖說比起國營書店,這裡書香氣息比較濃厚,跟誠品風格的書店比較,又少了點布爾喬亞的銅臭味。但像我這種習於台灣書店的人,從不覺得中國的獨立書店真正「獨立」到哪裡去。我曾去過季風書園,對我而言,那就是一般的書店,至多是在平台上有點選書的意識,可是這種工作,對台灣書店而言是基本,不足以表現出「獨立」的意味。

跟上海比,北京的人文氣息比較濃重,但北京的政治箝制也嚴重的多。過去我還會對樸道草堂書店這樣的結果感到難過,但如今我覺得,這不啻是中國人自己的選擇。他們選擇逆來順受,選擇在政府的橫暴中默不作聲。他們傷春悲秋,寫寫這樣的文章,彷彿能博取一點同情,或是掙得一點姿態,就足矣。既然如此,我們就無需悲傷北京又少了一間書店。畢竟他們並不試圖力挽狂瀾,也不去發不平之鳴。

我想這是中共豢養洗腦的可喜成果。中共洗腦之成功,不是洗出一批腦殘盲目的小粉紅,而是少數想要在窒息的社會打開一點空間的人,最終都屈服在巨大的黨機器裡,孱弱的悲吟。不會有人奧援,也不會有人幫他們提起實際的作為,多數只是一起嗟嘆幾聲,洗腦更徹底的就會說書店也有錯云云。總之,社會自動建立起寒蟬效應,只要中共一點反應,就全部噤聲。這便是中共控制中國社會最有效之處。

中國人想不想破除這樣的困境呢?我覺得他們不想。在他們心中,一間書店因為「妨礙市容」遭到政府關閉,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反正網路上買書只要三折,而且隔天就送到府上,不用出門奔波,呼吸汙染嚴重的空氣。為了一間沒去過的書店去冒共產黨的大不韙,這絕不是聰明的中國人所打的算盤。中國有傷有亡的事件多的去了,這相比而言還是文明理性的,何須義憤填膺,好像從沒看過世面似的。

所以,北京或上海是否能容下一間書店,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何以中國人可以容忍一個極權政府用各種粗暴的方式介入私人生活而不以為意。如果中國人繼續不以為意,那麼這也不過就是尋常。打壓的尋常,暴虐的尋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