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男、戴明德,《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台北:日創社,2003。
戰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舉行,日本統治50年的台灣,正式移交國民政府接收。此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起了很大的轉變。經過大戰,許多建設受到極嚴重破壞,經濟有待振興。值此時刻,二二八事件嘉義受創重大,在緊張的社會氛圍中,嘉義美術活動也沉潛一段時期。加上人才外流及優秀畫家過早凋零,美術風氣大不如「畫都」時期活絡,使嘉義畫家有一種技藝失傳的危機與失落感。延續傳承使命,播撒藝術種子,乃為此時期的當務之急。
本章分為五節敘述本時期美術相關人、事、地以及重要活動。第一節時局轉變對「畫都」的衝擊─敘述戰後美術活動概況。第二節延續傳承的使命─描述藝術團體如何在艱困的的環境中,延續本地美術活動的生命力。第三節播撒藝術種子─呈現畫室及私人傳藝,對美育薰陶的貢獻。第四節社會美育的推廣者─藝術家聯展、個展及展場活動對嘉義美術無形的影響。第五節介紹當時主要的美術家及其特色。
第一節 時局轉變對嘉義畫都的衝擊
一、戰後初期嘉義的美術生態
嘉義畫家林國治提供文稿敘述:「嘉義地區藝術活動,溯自日本時代風氣而來,首推陳澄波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油畫作品連續在台灣總督府舉辦之美術展覽會數年入選,與當時盛名一時台灣三少年之一的林玉山在台展同獲多次特選,及至留學日本回來之西畫家翁崑德、張義雄、郭彬源、留學上海之劉新祿等同為嘉義人的藝術鬥士,因此嘉義與藝術名氣併聯彰顯。嘉義既有多位藝術人才,有的在嘉義擔任教育工作推展美術,在當時又可看到寫生或展覽,初期農業社會非常稀罕的西洋繪畫也傳遍下來。及至太平洋戰爭逐漸緊張,經濟教育一切以戰爭優先,亂世那能發展藝術,於是被冷落也是理所當然。日本太平洋戰爭四年結束投降,改朝換代,自不待言,在所謂光復初年,民心惶惶,經濟蕭條,台灣社會貧窮至極,在一切重整建設道上又無政府領導,無一是處,可喜利用無政府狀態,在日本時代被壓抑之民間藝術,迅速地如雨後春筍般萌芽起來,祭神、祭典、宋江陣、車鼓陣、歌仔戲、南管、北管等活動非常興盛,真的有如『昇平之世』,但當四個月之後,來接收的政府官兵並非人民期待中的標的,不出預料,兩年沒到便發生二二八事變,國民政府以高壓手段宣佈『戒嚴令』,台灣百姓學唱的第一首『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星,六百萬民同快樂...』之歌聲,隔年便翻版為『反共,反共,反攻大陸去,和我們已經無處後退了』。這是世事,但卻是必須懂的事實,事關嘉義也是全台藝術家的象徵─陳澄波,白白地犧牲在二二八事變中,他的不幸累了嘉義所有的文人和藝術家,影響之深以劉新祿為最,因痛失好友,一生不再畫,詹德發也因向其致敬被監視而潛居他方,改名浮雲,嘆人生之無常。他們三人都是被時代所冤枉,畫畫的人都消失了。後來林玉山、盧雲生、黃鷗波、張義雄都上台北任教,嘉義美術運動靜極一時。1961年前後政治風聲較鬆,繪畫同好又集合起來,在一位閒著的有心人翁崑德推動下,於郭碧梅創辦的曙光幼稚園創立『嘉義美術協會』,重興嘉義畫壇的第二春。」
二、終戰後嘉義美術活動
1946年全島性的美術競賽「第1屆全省美展」(簡稱為「省展」)舉行,嘉義有陳澄波、林玉山、蒲添生受聘為審查委員。在全省美展初期,膠彩畫黃水文、李秋禾、盧雲生、黃鷗波、詹浮雲、雕塑蔡寬、西畫張義雄等參展獲獎,西畫入選有翁崑德、林榮杰、歐陽文。1960年代以彩墨畫曹根、西畫陳銀輝表現較優,張瑞峯、林國治、林瑞明、張木養、李川元、詹清水、林竹生等人也先後在「省展」各部中參展入選。
終戰後,嘉義美術在本地有書法家陳丁奇、書畫家張李德和、吳梅嶺、曹根,西畫家翁崑德、郭彬源、張瑞峯、林國治;兒童美術教育家邱明聰、黃照芳、蘇嘉男;交趾陶林添木等人在創作及教育獻身投入。又有來自他縣市因工作職務長住本地的人才,為嘉義藝壇再點燃一些火花,如:1950年代席德進、李焜培會先後在省立嘉義中學任教;1960年代林惺嶽亦會在輔仁中學任教;包克家、許汝霖等任教省立嘉義高商廣告設計科;張炳南任教水上國中;陳哲從師大美術系畢業分發省立嘉義中學,後定居嘉義,為嘉義美育貢獻力量。此外,水墨畫家杜俊敏及1949年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畫家尙有張雲炬、馮諄夫、蔣青融、林竹生、韓清濂、甄溟,都有其各自的風格;書法家有趙天行、沈紹鈞,在諸前輩外流而致本地膠彩畫沒落之際,大陸書畫家,繼清領時期後,再一次對本地水墨畫及書法有了些許的影響,年輕學子亦有多人從其學習,從事水墨畫與書法者日漸增多。攝影活動方面,郭文楙任職於中油嘉義溶劑廠,與同事組成攝影研習社,在廠內設立沖洗暗房,設備漸充實,後來中油台北總公司聘請香港來的攝影師王文老師從台北、嘉義到高雄巡迴教學,兼授理論與實務,使這一群業餘的攝影玩票對攝影產生一輩子的興趣。第25屆「省展」首次增設攝影類的比賽,郭文楙以「晨」作品榮獲首獎,為嘉義首位參展全省美展獲獎的攝影家,並成為帶動嘉義攝影活動的中心人物。繼郭文楙之後,有洪裕翔與南投縣來的黃天成也在「省展」有優異的表現。
嘉義畫家林國治提供文稿敘述:「嘉義市的美術活動事實以各級學校的教師為主,若指較深度藝術團體或真正畫家卻一人都沒有,這也是台灣全島的通性,就是美術教師在工作之餘從事製作作品,進而將作品送展台灣三大展覽或地方畫會之展覽性質而已,始自1951年至1963年十年間,嘉義每年實質參展全省教員展、全省美展台陽展者曹根(國畫第二部)、黃水文(國畫第二部)、林國治(油畫部)三人而已,蘇嘉男、張瑞峯也參加台陽展及全省美展,其他教師偶而間斷性參加,及至1961年後便有陳政宏、黃照芳也參加展覽,不過,大家總是以業餘的身份,在創作談不上專業性質。」
嘉義畫家陳哲口述嘉義美術教育界概況:「1960年,原本在嘉中實習(當時實習即已正式任教)的李焜培老師要回香港,所以就到師大尋找遞補教師,我經他的推薦而分發到省嘉中,一直服務到退休都在這裡。當時嘉義市大多數的美術老師都是外省籍老師,早先有席德進老師,在我之前則是李焜培老師。由於教育環境使然,教學內容以國畫跟水彩為主要項目,水彩皆以風景寫生為主。嘉中當時的美術老師有黃金山老師,專長水彩和國畫,頗受學生歡迎;還有圖案設計、色感十分出眾的劉景林老師,經常指導學生參加壁報設計類的比賽,獲取前茅佳績。嘉義師專方面,甄溟老師所指導的學生是全國大專學生美展常勝軍,在1961年前後連續多次有優秀表現,屢獲大獎。嘉商有許汝霖任廣告設計科主任,水彩和圖案教學對廣告科學生頗有影響。華商郭彬源任廣設科主任,教授素描、油畫、水彩。中油溶劑廠也有馮諄夫、林竹生,馮諄夫教授北宗水墨畫,林竹生指導花鳥。膠彩畫黃水文、林東令、曹根在當時台灣藝壇也頗負盛名。當時風景寫生風氣興盛,常在中山公園和市區街弄看到高中職學生在寫生。」
從兩位前輩畫家敘述得知,在終戰後艱困的環境中,嘉義美術發展不管是創作或教學傳承全賴美術教師的推動。而中油嘉義溶劑廠在社團的活動中,也產生了許多業餘的美術家,成為嘉義推展藝術的另一股力量。此時期,本地無商業畫廊與美術館推展藝術活動,美術家自組社團尋找替代的展覽場地來發表作 品,並藉對外競賽如「全省美展」、「全省教員美展」、「台陽展」、「全國美展」、「全省公教美展」 及參與國內其他美術團體的活動增進交流有「南部展」、「南美展」、「膠彩畫展」、「全國油畫展」、「日本書藝院書畫交流展」,以提升自身的畫藝及知名度。又參與1982年台南市政府舉辦全國美術名家「千人美展」、1985年高雄市政府舉辦「中華民國當代美術大展」、南部七縣市美展、各縣市邀請的地方美展及國外各項交流展,多方觀摩,促進成長。1982年嘉義市升格省轄市,縣市行政分家,各自辦理每年一次的「文藝季地方美展」,美術工作者較有更多表現的機會,地方美術活動穩定地成長,已有轉頹為盛之趨勢。
第二節 延續傳承的使命─藝術團體的活動
台灣美術的發展過程中,畫會的成立在美術史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日治時代的「春萌畫會」、「台陽美術協會」,及後來的「五月畫會」、「東方畫會」、「台北畫會」...等,對時代潮流藝壇的影響甚巨。藝術團體也是藝術家以集體性策略爭取資源和權益,並藉此凝聚創作理念的共識及技藝的切磋,使藝術得以延續發展的重要組織,其功能是對會員的照顧和活動的推展。
在日治時期,由於前輩畫家林玉山「春萌畫會」、陳澄波「青辰畫會」的帶動,嘉義美術風氣非常蓬勃興盛。而戰後,陳澄波因政局遞變不幸身亡,林玉山等旅外發展,此帶動嘉義藝文活動的兩大力量,隨兩位導師的離開而消失,嘉義繪畫藝術活動無「畫都」時代的熱絡。經有心之藝文同道的再次整合,成立「玄風書道會」、「嘉義美術協會」、「嘉義縣攝影學會」等,適時發揮傳承功能。依年代先後簡述其發展及活動:
一、玄風書道會
1963年8月,張李德和(雅號逸園仙史)致力於書法藝術的研究創作與教育傳承,創立「玄風館」開設書道部,提倡藝文活動。邀請陳丁奇(天鶴)擔任講師,會員不定期聚會,相互切磋討論、觀摩書法藝術。9月於嘉義市華南銀行樓上舉辦「第一屆玄風師生書道聯展」。
1965年4月,張李德和遷居台北,陳丁奇受託代理主持玄風館,繼續推廣書法,並以玄風館書道部為基礎,另設國畫、西畫、詩文而成立「玄風書畫會」,並編寫《初學書法常識》講義,借佛寺廟宇的講堂開設書法班傳授書法,培育後進。1969年4月於嘉義佛教會舉行「第二屆玄風師生書道聯展」,1985年「第三屆玄風師生書道聯展」又於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展出。
目前的會長暫由陳校長的媳婦劉金枝代理,並由嘉義市中正路遷館至博東路152巷內,嘉義地區之故舊門生仍於每週六晚上聚會玄風館研習書道,陸續又有新人加入。2001年繼續舉辦「第四次玄風書道聯展展」於嘉義市二二八紀念館。玄風書道會在天鶴先生帶領之下,調教出許多優秀的書法人才,對書法界影響頗大。
二、嘉義美術協會
(一)協會成立的起源
嘉義畫家林國治提供文稿敘述:「一個史實的開端必有人、時、地緣做為背景,嘉義在1960年的那幾年有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翁崑德在曙光幼稚園當總務主任,大家尊稱老翁,鼻尖有點內灣眼球帶點青濁,少年白頭髮微微自捲,皮膚白,看似北歐人。他以前在嘉義華商任教,自從來到幼稚園便棄公職,幼稚園事務單純忙不到他,正是一位閒人,其實是閒人不閒,卒業於日本京都立命館大學文學部,自己以藝術家自居,認為文學、音樂、繪畫、雕刻是最起碼的藝術素養,所以他飽讀日本文學全集、世界文學全集,並且整理出一個連貫性系統,也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誌異、儒林外史、官場現形記等中國章回小說,甚至紅樓夢、唐詩、西廂記,常常從各書中引出事典,融合現今時事並談,宛如活字典。翁崑德腹中有物,許多藝文朋友常與交談,談中飲酒、圍碁、談古典音樂等等。當年沈哲哉在北港中學任教,陳銀輝在嘉工任教,鐵路工務段張瑞峯在畫油畫,曹根從新港調市區博愛國小,林國治自新港國小調縣立玉山中學服務、林瑞明及其朋友王錦堂及前輩劉新祿、郭龍壽都聚集在幼稚園,全都是追求藝術的人,久而久之,便切入正題,商談如何組織畫會,將創作作品藉畫會發表成果貢獻社會,一方面會員可以互相助長,於是翁崑德、蔡順和、張瑞峯、曹根、林國治五人為發起人,公推蔡順和為會長對外界公開嘉義美術協會成立廣招會員(1964年),登記時冠入「縣」字正名為「嘉義縣美術協會」,以愛好美術人士連絡情感,研究創作貢獻社會,提升文化水準為宗旨。美術協會成立之後,蔡順和會長捐款發展會務,連續三屆理事長期間支援約十二萬元,當年足可買一棟二樓鋼筋水泥樓房之巨款,可見熱心之一般。又翁崑德身邊聚集之美術人士,只有林瑞明、蘇嘉男是翁之學生外,實際名份是平等畫友,但有輩份的尊敬。自從協會成立之後,一切事務按章程行使,翁崑德自喜『任務を果した』(任務達成)。綜述本段期間,重要人士當舉翁崑德先生。他以一個畫家的身份,做出如政府官員從事的偉大事業,而被稱讚一時。
受翁崑德影響較深的人應該有兩位,一是曹根,一是林國治,曹根的學識大都來自翁崑德,他與翁之相處時間很長,來往很頻繁,繪事與共,飲食與共,曹根的文學基礎大部份是日文,來自翁崑德的支援,所以曹根日本話有了根基,閱讀許多日本文學與繪畫書籍。林國治於台南師範藝術科畢業後派新港服務與曹根相處兩年,互相砥礪,在『全省美展』中曹根參展的是膠彩畫部,林國治參展油畫部,兩人生活同進出。曹根大力推薦他的至友翁崑德,帶林到嘉義拜訪翁崑德先生,1954年至1961年間翁指導文學閱讀要領,很賞識林國治愛聽古典音樂,就指導如何釘畫布、油畫肌理處理以及題材必須嚴肅等等美術知識。翁崑德培養林國治當美術協會總幹事,後來成為協會的重要幹部。這一段時期,曙光幼稚園是嘉義藝術發展的重地,園長郭碧梅女士本身熱愛推展社會教育,尤其很盛讚美術協會的成立,也捐資參與活動,捐資甚至遠達郭柏川教授創設的台南美術研究會,在南美會設曙光獎鼓勵後進,1980年代她參選國大代表入政治圈活躍,翁崑德年紀也較老了,身體漸弱,離開曙光,藝術活動從此轉移到吳鳳路曹根畫室了。」
(二)協會的活動
1964年「嘉義美術協會」在曙光幼稚園由翁崑德、蔡順和、張瑞峯、曹根、林國治5人發起。又於1968年3月25日正式在縣政府登記立案,雕塑家蔡順和擔任首任理事長,聘請顧問謝東閔及美術顧問林玉山、張李德和、盧雲生等前輩畫家,以凝聚向心力。會員有林東令、黃水文、郭彬源、黃照芳、陳哲、蔡慶潤、楊勝雄、黃芳來、吳利雄、侯榮傳、蘇嘉男、蔡吉宗、陳仲松、葉茂雄、郭龍壽、蕭耀天、曾邦義、詹清水等三十多人,主張以團結美術同好,發揚藝術,砥礪學術之研究,從事美術活動。半年後,舉辦登記後之首展,並由楊勝雄、蔡吉宗編輯,葉茂雄設計封面,出版畫集一冊。雖是黑白印刷,在當時經濟尙不富裕的時代,能出版創作品專輯以擴大社會影響的層面,誠屬難能可貴。爾後,每年皆舉辦至少一次的會員聯展,舉辦多次寫生比賽,配合政策(如慶祝國慶、光復節)舉辦畫展,並鼓勵後進舉行作品公募,經審查合格與會員作品一併展出。期許藝術的種子能夠萌芽、成長、開花、結果,為嘉義藝術傳承奠基。
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創會10週年紀念展,提供獎金徵選新人創作參展,激勵創作熱潮,並由葉茂雄、李伯男編輯,協會出版10週年作品集一輯,以為紀念。得獎有西畫陳銘濃「皤、懷鄉」、蔡順治「入門」;國畫郭榮瑞「霧林」、林勳諒「合歡山所見」等優秀作品及入選作品一併展出。當時,前輩畫家林玉山教授來函鼓勵:「寄贈精印紀念畫刊,謝謝厚意,敬閱之餘,始知貴會自創立以來轉瞬業經十載,堪以欣賀,今逢十週年舉辦紀念畫展,又對外徵募作品培植秀增,添貴會此後運營之力量,甚善,遙望會員諸位,再接再勵,深造研,為藝術爭光,為協會助益,重任盼禱,耑此并祝〇盛會〇。拙〇林玉山三月二十九日〇嘉義美術協會蔡順和先生暨會員諸位」(毛筆字書寫)。而蔡順和理事長、會員李來福、張瑞峯出錢出力及理監事熱心參與評審工作,其精神令人可佩。
嘉義美術協會推展美術之創作,並與國內各地藝術界交流,於1980年配合台灣區運動大會在嘉義市舉行,以靜的畫展配合動的區運會,特承辦「全省名家大展」。由當時理事長李來福提供資金及總幹事林國治努力奔走,前往台北及各地邀請、商借名家作品,曹根、陳哲、張瑞峯、黃照芳等亦熱心參與籌備工作,會員李國政、李伯男、鄭桂林等協助佈置,於嘉義家職禮堂展出。展出者包括本地旅外及各地名家:林玉山、陶壽伯、張德文、宋子芳、胡克敏、陳慧坤、徐谷庵、郭燕嶠、李德、李可梅、徐樂沂、何肇衢、陳景容、劉文煒、陳銀輝、楊三郎、顏水龍、鄭善禧、韓清濂、林竹生、沈哲哉、張淑美、黃鷗波、蒲添生、詹德發、林惺嶽、席德進、陳英傑、劉啓祥、李轂摩...等及會員作品一併參展,把優質作品帶入嘉義,刺激本地美術創作之動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