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市長在美國《外交政策》接受採訪,報導引起喧然大波。《外交政策》復又公佈採訪錄音,更加確定報導內容並非曲解。然根據採訪錄音,聽得出來,這並不是官腔的採訪,而比較像閒談。雖說他自承錯誤,但我相信這是他的本意。

也許他是想要找一個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台灣周邊地區的文化落差,特別是華人社會。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四地,大概自八十年代以來,就呈現出新加坡>香港>台灣>中國的觀感。這種觀感不單純是經濟面向,也有社會面向。新加坡素以規劃嚴謹、擘畫長遠著稱,幾乎是所有華人社會的理想範本,深圳的都市規劃不參考鄰近的香港,反而參考新加坡,即可一窺。

「殖民時間」是否真的影響了一地文化進展的高低?有另外一個地方一直被忽略:澳門。雖然我們早已習慣「港澳」合稱,但實際上澳門的殖民時期雖比香港久,但他的發展,至少在戰後,卻遠不如香港。在文化上,澳門似乎也沒有比新加坡更為完善老練,無法納入殖民論的序列當中。

但這種看似不盡正確的說法,似乎不是首都市長一人的創見。我看到有人回應此一新聞,說早在十年前,中國好些知識分子就持這種論調。這種說法背後的隱喻是:中國也應該給歐美先進國家殖民一下,才能真正步入現代文明。台北市長說他去中國十八次,很有可能就是在與中國人往來時聽過這種說法,繼而記了下來。

也就是說,這種說法其實源自於中國人的「認知」。無論中國人承認與否,他們確實在心靈深處對「被殖民」的地區懷抱憧憬。這種憧憬也許是很表面的,比如網路上中國人稱頌台灣人的文章,「秩序」和「禮貌」充斥其中,多數說這是台灣人保存中國文化,但也有不少文章將這些特質歸到日本人的殖民統治。更不要說許多中國人以實際的行動移居到香港和新加坡,看重的就是中國本土不會有的環境,當中國人無法理解何以同樣是華人都會,中國硬是差了一截,百般無奈之下,也只能將其歸在殖民統治的歷史中。

簡而言之,這個觀點雖出自台北市長之口,反映的其實是中國人的思維。中國人心中自卑,外表自大,雖抱此想而不敢承認,被他人宣之於口,才氣急敗壞抨擊。照這樣來看,或許未來會有更多中國人不敢放上檯面的心底話被台北市長「聊」出來,倒是頗值得期待。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柯文哲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