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黌同藝會.jpg

此為賴雨若、賴尚文、林玉書、方展玉、羅漢章、黃壽臣、蘇龍飛、鄭作型、韋瑞堂、周哲、何啟緒、蘇孝德、郭柳橋、張駒等集合在鄭作型宅(現址吳鳳北路87、88號)成立「國黌同藝會」,定期集會,研讀漢學。(圖片來源《賴萬鎮,嘉義寫真【第2輯】,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2002。)

壬戌初春有感

多數黃人(指黃色人種而言)睡未醒。寥寥先覺若晨星。亞洲同種如猜忌。白禍(對黃禍之說而言)東漸總不寧。

 

步潤菴詞兄壬戌元旦惠寄瑤韻(在東京)

故里迎年菊蕊黃。(臺灣有迎年菊)賀正未得詣門牆。那堪逆旅逢元日。幸有新詩惠數行。大地春回催我老。亞洲局亂仗誰匡。相期極力扶文運。道與韶光煥發將。

 

雪夜訪錫舟詞兄 在東京(壬戌初春)

雪夜落吟侶。情溫不覺寒。三層樓上坐。(錫舟詞兄時寓三層樓上)一樣世間看。講學虛如竹。談詩氣若蘭。皚皚天地白。相照寸心丹。

 

步錫舟詞兄惠寄瑤韻以答(在東京)

塵世喧囂裡。仙山何處求。悠々閒歲月。澹澹巨江流。良友時歡聚。都門暫息休。忍看亞大陸。統一未其傳。

 

壬戌初春雪後即事(在東京)

天晴聞雨聲。屋上雪消解。滴滴墜簷前。塞途泥濘夥。數日不出門。新書猶未買。有時獨吟哦。試筆草兼楷。爐火可防寒。倚樓初讀罷。愧無白雪歌。興味徒淋灑。

 

贈過訪不遇林蔡莊黃王諸君(步林蔡二君原韻)

雪鎖泥封未詣門。何當願駕萃英群。揚名大陸將誰待。林蔡莊黃王五君。

 

步林君惠贈原韻以答

文采風流出將門。胸中政策更超群。三臺言論銷沉日。木鐸先聲獨有君。

 

步蔡君惠贈原韻以答

生成不俗出豪門。策略縱橫獨冠群。他日中原如逐鹿。雄才大膽首推君。

 

壬戌初春雨聲庵擊鉢吟席上重晤李漢如詞兄步其席上惠贈瑤韻以答(在東京)

開君北馬又南船。闊別猶欣聲氣聯。海外重逢吟席上。客中歡聚酒樽前。聽濤東石(東石港在嘉義之西余於廿七年前初晤李君之處)懷當日。剪燭西窗話昔年。儘有神州典廢感。幾回欲語轉悽然。

 

舊曆辛酉除夕(在東京)

心醉歐風世若狂。忍拋舊曆倣西洋。梅花不負漢家臘。餞歲杯中逗暗香。西望神州亂似麻。此心無暇問年華。他鄉忍送古除夕。會飲吟朋若一家。

 

壬戌春由神戶歸臺灣舟中即景

海峽風光媚。山山水水奇。歸舟輕載夢。勝景欲催詩。島影既全沒。春帆任所之。遠洋何浩蕩。旭日射波時。

 

杜鵑花(壬戌暮春)

枝上鵑啼餘韻哀。嫣紅簇々遍山隈。天生麗質夫人妒。魂繞芳叢望帝來。帶雨劫疑花泣血。逐風忽訝火焚苔。仗誰攜種歸西蜀。使向行宮得意開。
滿山映帶夕陽斜。爛漫盈枝若艷葩。醉臉半傾紅欲漲。春心己淡寂無譁。宛然綠萼凝啼血。恍惚青叢罩晚霞。魂化杜鵑傳社宇。此花便是帝王花。

 

壬戌夏東航船中雜詠

其一 題笠原庸造君之紀念帖

水路平安共一行。門司暫泊客船輕。掛帆此去皆佳境。內海風光慰旅情。

其二 舟中夜望新月

一彎新月太多情。為我懸鈎欲釣鯨。月在半天鯨在水。金波萬頃送舟行。

 

夏晝觀書(壬戌夏在東京田端客寓)

觀書終日坐高樓。隔樹蟬聲噪不休。目見耳聞皆妙趣。渾忘酷暑汗如流。

 

壬戌秋遊小田原吟草

一 到黃樹庵訪松本剛吉先生

暇日來遊黃樹庵。清風滿座聽高談。先生愛客良意厚。投網得魚海味甘。

二 黃樹庵

室懸書畫盡名流。花木映簾泉石幽。更有自然風景好。水光山色繞高樓。

三 登樓望石垣城

層樓登眺動吟情。山海風光映眼明。一代雄圖留史蹟。嶺雲深鎖石垣城。

 

癸亥春辯護士及第之報至有感(在東京田端客寓)

登科捷報呼傳來。追憶亡親喜轉良。孤子成名無價值。錦衣淚濕望泉臺。

 

癸亥春歸舟過門司

關門海峽水悠悠。綠樹紅櫻映碧流。浩蕩煙波詩思遠。春風一路送歸舟。

 

春色(甲子陽曆元日在王殿沅君宅開擊鉢吟會之擬題)

天然韶景盡難成。大塊文章入眼清。曾把早梅先點綴。又教紅杏出墻明。

 

羅山吟社第五期課題

紅毛井(嘉義古跡)

紅毛掘井今猶在。古色蒼然映夕暉。數百年來頻易主。泉甘如故霸圖非。諸羅古蹟到今稀。此井猶存時代非。枉費紅毛開鑿力。清泉常濯漢人衣。

 

羅山吟社課題

諸葛廬

家是竹籬兼草屋。室藏農具與琴書。功高且莫誇麟閣。丞相當年此隱居。屢避門前客駐車。躬耕畎畝讀書除。才如管樂甘栖隱。高臥南陽一草廬。

 

羅山吟社第七期課題

過檨風圃有感

檨圃當年似畫圖。滄桑劫後景全殊。昔時縣廨無餘跡。今日商廛繞四隅。幾陣清風空往復。有情明月共踟躅。諸羅八景多荒廢。駐足低徊一嘆吁。

 

羅山吟社第八期課題

岳王墳

棲霞嶺上草萋萋。來探王墳路欲迷。便覺西湖添一景。忠臣痤骨近蘇隄。
破虜功勳孰與齊。屈成三字甚無稽。力排和議招奇禍。合把精忠墓石題。

 

羅山吟社第九期課題

鸚哥菊

傍籬別有奇花放。不是尋常野菊儕。彷彿鸚哥枝上宿。可能解語遣秋懷。
錯認籬邊翠羽排。翩翩欲舞態尤佳。若教摘取簪雲鬢。嬌色應知勝鳳釵。

 

羅山吟社第十一期課題

過吳鳳墓

殺身吳鳳竟成仁。墳上長留草色春。抔土有緣埋俠骨。世風不古憶斯人。肯抛一命除蕃害。冀得千秋漢民。顯赫能教蠻俗化。英靈永作鎮山神。
吳公墓草綠如茵。碑帶苔痕字跡陳。異族亦欽君義俠。獻身大煥漢精神。撫蕃遺策行今日。流血奇動澤後人。阿里山邊多少社。畏威盡化太平民。

 

羅山吟社第十二期課題

聖廟古榕(嘉義孔子廟前之古榕)

大成殿毀榕仍在。繞樹鐘聲久不聞。烏宿高梢啼落月。雀喧老幹弄晴曛。幾經歷劫猶垂蔭。獨秀羅山迥不群。聖廟無存風景異。僅留此水和斯文。

 

羅山吟社第十三期課題

花影

東山吐月己黃昏。現出婆娑影滿園。幾度因風搖不定。瑤臺香夢總難溫。默隨明月轉芳園。欲捉無踪望有痕。活寫百花圖一幅。迷離滿地任風翻。

 

嘉社秋季課題(值東者菼社)

稻花 其一

盛夏初開未吐芒。芬菲馥郁繞村莊。卻從畎畝施嬌媚。不向園林競秀芳。曠野竟成香稻圃。老農也作探花郎。滿郊瑞色豐年兆。細蕊盈攢綠穗長。

 

范增

佐項圖劉定策奇。鴻門擧玦亦時宜。奈何豎子無明斷。不聽當年亞父詞。
滎陽攻急敵方疲。楚漢與亡决此時。項羽無謀難共事。莫非天命復奚疑。
滅秦攻漢忠於項。識遠謀深實有為。使羽任賢能一貫。增當不愧帝王師。

 

羅山吟社第十四期課題

愛玉凍

液凝成凍滿瓷盤。透徹玲瓏淨可餐。寄語趨炎人一啜。津々涼味沁胸肝。
洗取瓊漿貯玉盤。移時便覺聚成團。須知此物能除暑。卻勝清涼解熱丸。
纖手調成凍可餐。也曾分潤及騷壇。枯腸待沃斟三盌。冷透詩牌句帶寒。

 

玉峰鷗社羅山諸吟友於拙宅開鉢吟檳榔扇

輕羅小扇卻相殊。瀟灑檳榔是故吾。驅暑撲螢皆特色。世間何必用葵蒲。

 

聽蛙

雨後起蛙聲。來添吾耳福。洗塘得意鳴。卻異窮途哭。

 

謝東山(屏東街陳家駒氏出題)

江左偏安善運籌。敵軍臨境絕無憂。驛書已報秦兵潰。花下殘棋局未收。少壯無心仕宦求。東山攜妓日優游。斯人一出蒼生活。江左名臣孰與儔。
東山絲竹韻悠悠。起妓吳姬唱酒籌。出自布衣登宰輔。在朝在野總風流。溫文儒雅且風流。江左夷吾眾望收。漫說破秦無喜色。遇門屐折究何由。

 

敬步作型詞兄七夕後一日渡華留別原韻

神州山水待君遊。高唱驪歌歲值牛。昨夜香開看乞巧。明朝碧海快乘舟。
江南江北詩中畫。燕樹燕雲筆下收。艷羨此行添眼福。莫因秋冷起羈愁。

 

嘉社課題

歸雁

塞上霜風烈。驁寒雁避居。向南飛陣陣。自北返徐徐。夜宿蘆叢處。秋歸菊放初。窮邊征戍客。托汝幾封書。極北關山遠。南飛雁影疏。感時知逐暖。因便肯傳書。月下霜毛冷。風中雪羽舒。衡陽聲斷處。鄉思竟何如。

 

雁聲

長空飛雁時。悽絕簒秋時。處々驚郷夢。聲々動客思。過關鳴漸急。 减燭聽尤悲。砧杵遙相和。哀音訴別離。 


 

羅山吟社課題

鑄秦檜

擅殺忠良誤宋朝。後人讀史恨難消。爐鎔白鐵雕奸像。火愈純青罪愈昭。
秦奸罪惡總難饒。遺臭而今尚未消。鑄像欲教長懺悔。無辜白鐵火中燒。
三字獄成飛枉死。普天義憤論喧囂。筆誅尙覺難消罪。鐵鑄秦奸恶始昭。

 

夢中作(民國十五丙寅年四月五日舊貳月貳拾參日)

衰柳蕭條正晚秋。江山觸目不勝愁。願天早錫奇男子。莫使蒼生抱隱憂。

 

丙寅元宵張元榮先生七十壽筵蒙招待席上謹咏以祝

元宵燈節壽星輝。春酒盈觴祝古稀。更喜金婚期已近。斑鳩一對杖頭飛。

 

浴佛

善男信女集龕前。擊磬敲鐘禮拜虔。天散雨花來灌頂。莊嚴佛像淨塵緣。
九龍噴得水涓涓。洗浴金身四月天。幸有釋迦來降世。人間清淨福無邊。

 

步義存和尚瑤韻

偷閒幸得詣靈臺。雨山花朵朵開。浴佛真詮消俗慮。天光雲影好徘徊。

 

步蘊玉詞兄過訪不遇瑤韻 

奚章兩度報君來。湊巧偏逢我未回。(余因往臺南旅行未回)幸有玉蘭權作主。嫣然向客笑相陪。

 

敬步臥雲詞兄見玻璃窗有感瑤韻

五色玻璃五色天。看來風致也鮮妍。人間幻景都如是。悟徹空明有豁然。

 

敬步鄭作型詞兄卜居南園瑤韻以祝(丙寅秋)

菊花爛漫弄秋陽。也祝喬遷放逸香。得得騷朋陪杖履。紛紛賀客集門墻。
清新書屋移吟榻。潔淨庭除擁畫堂。喜雀簷前相報道。南園不愧鄭公鄉。

 

天竺牡丹

嬌如秋菊艷如霞。托鉢靈根吐錦葩。群卉之中稱富貴。誰知與佛有緣花。

 

敬祝蘇孝德君之令郎夢驪君新婚(丙寅仲冬)

洞房鋪錦褥。光輝掩映。煌々華燭。閨秀英才。一對麗人如玉。男是東坡後裔。女也是逋仙親屬。都滿足。如賓對立。衣冠裝束。拜謁矍鑠翁姑。二老笑欣然。寵恩優沃。摯友親朋。列席暢斟芳醁。宜室宜家可賀。更堪美瑟琴情節。人不俗。妙合奏同心曲。(玉漏遲之調)

 

敬步林拱辰詞舊曆元旦口占瑤韻

江山如畫草如茵。到處風光入眼新。雅有吟朋同賞樂。何須攜酒醉芳辰。

 

敬步林拱辰詞兄詠水仙花瑤韻

絕無塵氣真佳品。水石生涯過一春。若把冰姿細評論。凌波仙子比丰神。

 

題白頭鳥牡丹花畫圖

同伴白頭鳥。連枝富貴花。白頭兼富貴。福壽兩堪誇。

 

題驟雨溪橋畫圖

驟雨溪流急。行人把傘遮。一橋通曲徑。山樹戰風斜。

 

題韓信受胯下之辱畫圖

胯下曾蒙辱。興劉功獨高。倘無堅忍志。焉得此英豪。

 

x94

推秦何大膽。學法竟虛心。屈膝師黃石。英名播古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