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 Wang, CHINA BRIEF, Vol. XII, Issue 1, the Jamestown Foundation, Jan. 6 2012, 6-9. (PDF檔原文連結)

大陸與台灣於2010年六月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兩岸極具關鍵性的發展,此協議係國民黨自2008年五月重拾睽違八年的執政權後開始進行。ECFA不僅替台灣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也開啟了大陸與台灣之間無數合作與發展的機會。的確,在有效降低關稅及商業壁壘之外,這一協議也象徵著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制度化與自由化的重大突破。然而不管ECFA帶來多少好處,此後的走向,取決於即將到來的大選結果。由於北京極不信任民進黨,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又不承認「九二共識」,北京勢要對兩岸談判預先準備。

ECFA與兩岸經貿整合

有幾個數據可以說明ECFA的正面效益。2010年,兩岸交易額創下1450億美元的高量,較去年同期高出39.6%。台灣出口大陸亦高達1150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高出35%(經濟部,2011年1月20日)。而在「早收清單」於2011年一月履行後,2011年台灣出口大陸的金額可望能高達1200億美元(經濟日報,2011年12月5日)。

台灣投資大陸亦在2010年急遽增加,可知的投資額即高達24.8億美元,與2009年同期相比高出31.7%(經濟部,2011年1月20日)。除此之外,隨著兩岸旅遊的正常化與制度化,已有150萬名大陸遊客來台,台灣遊客也有500萬名遊大陸。自2008年五月首位大陸遊客可以來台觀光以來,已有超過300萬大陸遊客到訪過台灣(中央社,2012年1月4日)。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統計,ECFA的效益到2020年將會占台灣GDP的5.3% (1),台灣2010年的經濟成長率成長10.47%,是二十年來的新高(中央社,2011年1月)。在全球景氣低迷的情況下,台灣是少數可以有兩位數成長的經濟體。2011年全球經濟持續不振,使台灣的外銷需求下降,特別是歐洲與美國,但2011年的GDP保守估計仍能成長4.38%。根據台灣最高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的分析,估計ECFA將會是2012年台灣出口的火車頭,特別「早收清單」中的項目有九成以上都將撤銷關稅。因此,台灣有望能在2012年出口成長5.15%,在區域中將會是經濟表現最好的(中央社,2011年12月29日)。

更進一步,ECFA也開啟了台灣和其他地區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可能,如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印尼、紐西蘭、南韓和美國,屆時ECFA將會引領台灣和其他地區擴大經貿整合。(2) 因此,ECFA讓兩岸在共同合作發展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兩岸關係與後ECFA時期的挑戰

兩岸經貿與社會關係的正常化、制度化與自由化,不僅讓兩岸人民帶來無窮好處,也會東亞的和平穩定帶來巨大貢獻。台灣海峽從一個潛在的衝突點轉為繁榮發展的中心。在此應當指出,這些都是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兩岸的領導人均多次提到,此是為建立政治信任並恢復往來的基礎核心。與某些看法相反,「九二共識」仍是北京兩岸政策的核心原則之一(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與「現狀」相符,China Brief,2011年12月20日)。最近的例子是上個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演講,他提到「九二共識」即是海峽兩岸於1992年各自「以口頭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hina Daily,2011年12月19日)。稍早國台辦主任王毅也清楚的提到,雖然台灣與大陸「對一個中國的政治義含有不同的解釋」,但雙方應該「求同存異」,這是「九二共識」的「本質」。(3)

然而,未來兩岸關係在後ECFA時期仍有不確定及挑戰,特別是就目前白熱化的選戰來看。

首先,民進黨顯露出拋棄「九二共識」看法使民進黨面對兩岸關係面臨潛在的危機。當民進黨去年八月公布等待已久的十年政綱中的兩岸部分,蔡英文公開明確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稱「九二共識」的說法是「虛構」的。蔡英文聲稱他要提倡「台灣共識」,簡單來說,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她和她的政黨準備要動搖近來兩岸關係進展的基礎(Taipei Times,2011年8月24日)。透過這場選戰,民進黨已然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並指控馬政府透過與北京基於「九二共識」的協商,出賣台灣的主權。由於民進黨的台獨傾向,會反對「九二共識」不太意外。如果這個情形變成政策,將會對北京和台北努力建立的互信造成最嚴重的傷害。

馬英九及其團隊對蔡英文在「九二共識」上充滿敵意的認知提出質疑。的確,馬政府提出有力的證據,北京和台北確實在1992年有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顯然,兩邊並沒有將談話付諸條文,這種模稜兩可,可以使協商有足夠的空間,而不需要窮究原則。這個共識是兩岸在僅有的互信下最簡單的基準。不論這個標籤如何,兩岸認同這個「共識」的存在是不能否認的。(4)

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的根源,就北京來看,係基於民進黨對台獨的執著。可想而知,北京相當嚴厲的抨擊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說她的說法「無法接受」,並質疑她的政策是否隱藏法理台獨的企圖(國台辦,2011年8月24日)。

若民進黨在2012年大選中獲勝,北京害怕意識形態和政治算計會讓蔡英文政府採取「隔絕國民黨」的態度來建立「台灣共識」。如果此事成真,將會嚴重破壞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使關係不斷下滑。

其次,民進黨厭惡ECFA眾所皆知。民進黨曾在2010年八月ECFA生效前在立法院強烈抗議。去年六月,在ECFA上路後一年之際,蔡英文與民進黨強烈抨擊ECFA損害台灣農民與漁民的生計。蔡英文曾數度提及勝選後對ECFA的態度上趨於保守。據民進黨高層與泛綠學者私下表示,蔡英文若勝選,她所領導的政府也許不敢廢除ECFA。(5) 無論如何,民進黨大概會聲張ECFA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好撤銷協議。蔡英文明確表示,若她當選,她會詳細審視ECFA,使協議符合「國際規則與民主機制」。尤有甚者,她說她已經準備好將ECFA付諸公投,「若人民認為有其必要」(Taipei Times,2011年8月24日)。確實,蔡英文已準備好利用ECFA中所謂對傳統產業與農業的負面衝擊來宣傳她的反對立場。可以想見,若2012年民進黨勝選,即意味著執行ECFA會遭到嚴重的阻撓,兩岸經貿合作的動力會倒退。

兩岸關係何處去?

ECFA已然激發出政治對話、軍事互信機制甚至是兩岸和平協定等思考。去年十月,馬英九偶然提到未來十年出現「和平協議」的可能,但由於缺乏人民支持,此事不了了之。對北京來說,即使和平統一是最終目標,它很清楚,在政治與軍事對話的時機成熟前,仍有漫漫長路要走。就短期目標,北京將跟隨「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守則,並專注在落實兩個經濟體的整合上(國台辦,2011年3月16日)。

在上述情況下,2012年民進黨的勝選會使這些目標產生變數。2012年1月3日的民調(1月14日大選前最後一次允許公布的民調)顯示,馬英九僅領先蔡英文一點點,而親民黨的宋楚瑜則仍然殿後。

蔡英文對兩岸關係的態度顯然也引起華盛頓的不滿。在蔡英文2011年九月訪問美國期間,據報導她拒絕向歐巴馬政府保證她選後會確保兩岸關係保持穩定不變。在蔡英文與美國官員見面後,一位歐巴馬政府的高級官員對記者直言「我們很懷疑蔡英文真的會有意願並有能力繼續維護這幾年來兩岸關係的穩定情勢。」(Financial Times,2011年9月15日)。根據報導,私下華盛頓在幾次重要場合都催促蔡英文同意「九二共識」,但無法證實(聯合晚報,2011年12月25日)。

北京會如何看待蔡英文的勝選?至今北京沒有公開對民進黨可能勝選的討論置過一辭。北京想必擔心民進黨勝選會對兩岸關係的和平進程造成威脅。北京相信所謂「台灣共識」是在試圖遮掩台獨企圖,在民進黨堅持兩岸對話北京要以放棄武力威脅為前提,並開放所有選項,包括台灣獨立。這些要求完全違反北京「反台獨」的基本立場。可想而知,北京認為「台灣共識」是完全敵對的。北京的悲觀明顯表現在對蔡英文十年政綱嚴厲警告的批評。如今官方的回應相當謹慎,國台辦呼籲蔡英文兩岸關係新的現實狀況,「不走回頭路」(國台辦,2011年8月24日,2011年7月28日)。其它評論則對批評民進黨較無克制。

有分析家或評論蔡英文不如前任民進黨主席陳水扁那樣激進,蔡英文不會企圖挑釁或對抗兩岸關係。(6) 從蔡英文公布的兩岸政策來看,北京基於其原則,自然會質疑蔡英文領導的政府會刻意損害兩岸關係。若蔡勝選,以她拒絕「九二共識」的立場,很可能兩岸交流會在她手上擱置。兩岸關係也有可能由於主權或「國際空間」等敏感議題的緊繃關係冷卻(中央日報,2012年1月2日)。總之, 如果蔡英文贏得選舉,目前兩岸和平發展的動力大概會因為互不信任而冷卻。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將會準備繞過蔡英文直接面對反對黨,一如陳水扁時期的第二管道。甚而北京將會試圖採取與美國達成戰略上的共識而非兩岸關係的處理,一如小布希總統時期。

若馬贏得連任,北京(及連帶整個區域)將會解讀成兩岸關係會持續穩定。在這最好的狀況下,北京仍會謹慎避免過度樂觀的期待,也避免對兩岸關係的下一步過於躁進。做的太多只會傷害到北京的最終目標。即使馬贏得選舉,他的勝選不必然能給他權限去進展到軍事或政治對話等敏感議題。馬政府或到時候任何主政者,可以在兩岸關係上走得多快多遠,最終取決於台灣人民。從現在到可預見的將來,主流的台灣民意仍寧願維持現狀,而非立即統一或獨立(中國時報,2011年12月7日)。(7) 因此,對北京領導層來說,上策自是古人所謂「水到渠成」的耐心,當然他們得相信歷史是站在他們這邊的。

王棟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東亞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註釋:

1. Daniel H. Rosen and Zhi Wang, “Deepening China-Taiwan Relations through the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No. PB10-16, June 2010.
2. Mignonne Man-jung Chan, “implications of the ECFA for Taiwan, Cross-Straits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spects and Perspectives 2010, Taipei: Cross-Strait Interflow Prospect Foundation, Chapter 13, pp. 75-86; Chu-Chia Lin, “ECFA: Impacts and Implications,” Conference Paper for “The Relevance of the EU Experience in Conflict Transformation for the Taiwan Strait,” Chatham house and European Union center in Taiwan, London, September 8-9, 2011.
3. Wang Yi’s remarks when receiving the delegation of the KMT Youth Work General Association in Beijing, March 25,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chinataiwan.org/wxzl/gtbwx/201103/t20110328_1800809.htm
4. For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1992 Consensus”, see Su Chi and Cheng An-kuo eds.,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事實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Consensus of “One China with Respective Interpretations”], Taipei: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National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 2002.
5. Author’s interviews, Taipei, August, 2011.
6. See, for example, Bonnie Glaser and Brittany Billingsley, “taiwan’s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CSIS Freeman Chair in China Studie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November 2011, Washington, D.C., p. 6.
7. Richard Sobel, William-Arthur Haynes and Yu Zheng, “Taiwan Public Opinion Trends, 1992-2008: Exploring Attitudes on Cross-Strait Issue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Vol. 74, No. 4, 2010, pp. 782-813.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