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文/谌旭彬

长期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二战期间,日本的历史名城京都、奈良未被美军空袭摧毁,是梁思成向美军建言的结果,是梁思成拯救了这两座日本历史文化名城。

可惜的是,这种传说并非事实。

那些不可信的回忆材料

梁思成建议美军不要轰炸摧毁京都、奈良之说,其核心材料,是罗哲文、宿白、林洙三人的回忆文字。

这些材料,略作分析,即可知其疑点重重。

(1)罗哲文的回忆

此说流传开来,与梁思成的学生罗哲文的一篇回忆文章,有很大关系。

这篇文章写于1986年,写作的名义,是纪念梁思成诞辰85周年,故流传甚广。

罗在文章中写道:

“1985年我和郑孝燮同志应日本奈良县的邀请,参加由上田繁洁知事主持的在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好文物古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我们在日本大阪一下飞机,接待我们的日本朋友、奈良县原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学术部主任菅谷文则先生就很热情地询问我:‘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反攻日本进行轰炸时,东京、大阪等等城市都遭惨重的轰炸,惟独保存古建筑文物最多的古都奈良和京都幸免于难。据前年访问日本的中国北京大学教授考古系主任宿白先生说,是梁思成先生建议的结果。不知您是否能证实这件事?’

“他这一问,我就想起了1944年的一个夏天。那天思成老师要我和他一起去重庆,帮他做一些工作。到了重庆,我们住在上清寺中央研究院的一座小楼里,专门给了我一个单独的房间。先生每天拿了一捆晒蓝图纸来,让我按他用铅笔绘出的符号,用圆规和三角板以绘图墨水正规描绘。我虽然没有详细研究内容,但大体知道是日本占领区的图,标的是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还有一些不是中国的地图,我没有详细去区分,但是日本有两处我是知道的,就是京都和奈良。……为什么要画在日本地图上呢?我没有多问,因为我觉得是不宜多知道的。

“那次去重庆是我平生首次进大城市。有两个事从未领略过的,一是我初次与电话打交道,开始真把耳机拿反了;二是先生请我去吃冰淇凌,大夏天吃冰冷食品还是第一次,印象很深。结合宿白同志所说的,我才真正把这件事肯定下来。先生确实做了一件保护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大事。”(罗哲文,《忆我与梁思成老师十事》,收录于《文史资料选辑 总113期》,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按罗哲文的说法:先是日本友人菅谷文则从北大教授宿白那里听说“梁思成曾建议美军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于是向罗哲文求证。罗于是回忆往事,记起梁思成曾经做过在“日本占领区”(即沦陷区)的地图上标注“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这样一个工作。至于梁思成有没有建议美军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罗哲文“没有多问”,实际上就是并不知情。以上整段回忆,仅足以显示:作为梁思成的学生,罗哲文在主观上倾向于相信梁思成做了这件事。

接下里,再来看宿白的说法。

(2)宿白的回忆

据罗哲文的说法,最早提出“梁思成拯救奈良和京都”这一说法的,是北大考古系主任宿白。

宿白是如何得知此事的呢?据记者王军称:

“北京大学教授宿白先生1995年8月在接受我采访时回忆道,1947年梁思成在北京大学给博物馆专修科的学生讲授古代建筑,一次课后闲聊,与他提起此事。梁思成说,当时他把京都和奈良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明,看来这个图起作用了,因为这些地方没有遭到战争破坏。”(王军,《北京再造―古都の命運と建築家梁思成》(《城记》日文版)序言,见作者博客。)

按这段记载,梁思成曾告诉宿白,自己当年在一份地图上标注过京都和奈良。宿白据此推测,京都和奈良未遭美军轰炸,是梁思成的功劳。

显然,这个推测也只是一种“主观上倾向于相信”。美军不轰炸京都和奈良的决策,与梁思成在地图上的标注,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并无史料支撑。

(3)梁思成自己的“交代”

1968年,梁思成曾就担任“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一事,做出过情况说明,亦即“交代”

梁在“说明材料”中写道:

"1945年春,为了准备协助美军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进攻日寇,伪教育部在重庆设立了‘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任命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为主任,我为副主任,我在该委员会唯一的工作就是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编制华北及沿海各省文物建筑表,并在军用地图上标明。当时该委员会实际上仅有我和秘书郭某(已忘其名,或为郭志嵩)二人工作。工作地点是借用重庆中央研究院的一间很小的房间,工作时间前后约两三个月。

"这份表及图制成后,美方收件人是第十四航空队目标官史克门。但当时具体地是由什么人用什么方式送过去的,现在已记不清。

"当时中央大学建筑系毕业生吴良镛似曾帮助我做过少量制图工作。莫宗江当时在李庄,始终没有参加这项工作。 梁思成 1968年11月5日"(林洙,《梁思成与〈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收录于《建筑史论文集 第12辑》。)

梁的这份材料,与罗哲文的回忆,存在不少分歧。

比如:

(1)罗将时间说成是1944年夏天,并谓“先生请我去吃冰淇凌,大夏天吃冰冷食品还是第一次,印象很深”;梁思成却说时间是在“1945年春”。

梁思成“1945年春”的说法才是准确的。

据查,教育部奉到行政院的命令邀请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战区文物保护工作,是在1945年1曰22日;“中国保存战区美术及古迹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5年3月17日,此次会议拟定了委员会的人员名单,梁思成被选为副主任委员。至1945年5月,梁思成编出32开铅印本、中英文并列的《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

也就是说,尽管罗哲文为增强自己的回忆文字的可信度,特别强调“先生请我去吃冰淇凌,大夏天吃冰冷食品还是第一次,印象很深”,但梁思成在“日本占领区”的地图上标注“古城古镇和古建筑文物的位置”这个工作,实际上始于1945年初。

梁思成不会在冬末春初请罗哲文吃冰激凌,罗哲文所谓的“印象很深”,未必可信。

再如:

(2)罗哲文回忆称,自己和梁思成一起参加了标记古建筑物的工作。梁思成列出了此项工作的参与者,当中并无罗哲文。

梁思成说得很明白,当时“实际上仅有我和秘书郭某二人工作”,吴良镛“似曾帮助我做过少量制图工作”,莫宗江“始终没有参加这项工作”。

罗哲文却说自己不但参与了梁思成标记古建筑物的工作,而且做的工作很核心,“按他(梁思成)用铅笔绘出的符号,用圆规和三角板以绘图墨水正规描绘”。

或许有人会说,梁思成不提罗哲文,是为了保护罗哲文,毕竟梁思成当时是在写“交代材料”。

这种解释很难成立。

一者,梁思成这个材料,并非罪行供述,而是事实说明,尽可能地列举见证者,对梁是有好处的。1968年底的罗哲文,并无政治问题,梁思成也不必担忧提罗会有什么负面效应。

二者,按“保护罗哲文”的逻辑,梁为什么又要提及吴良镛“似曾帮助我做过少量制图工作”呢?梁不想保护吴良镛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梁思成这份“说明材料”形成的时间,远早于罗哲文的回忆文章,但“说明材料”披露的时间,却晚于罗哲文的回忆文章。这是罗哲文敢于虚构自己参与了梁思成标记古建筑物工作的一点小背景。

与罗哲文的回忆相反,真正参与了梁思成标记古建筑物工作的吴良镛,他的说法却是:“并不清楚梁思成建议保护京都、奈良之事。”

据记者王军在《城记》日文版序言中称:

“吴良镛现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3月,我向他求证当时的情况,他说并不清楚梁思成建议保护京都、奈良之事。”

(4)林洙的所谓“回忆”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与林洙结为夫妻。

林洙的回忆,也经常被拿来作为“梁思成拯救京都、奈良”的证据。

其实,稍作梳理,就可以看出,在这个问题上,林洙的所谓回忆,毫无史料价值,甚至于连史料都算不上。

1991年,林洙出版《大匠的困惑 我与梁思成》一书。

1997年,又出版《建筑师梁思成》一书。

这两本书,在叙述梁思成受命编写沦陷区古建筑资料时,均无只字提及“梁思成拯救京都、奈良”。(林洙,《大匠的困惑 我与梁思成》,作家出版社,1991,P159。林洙,《建筑师梁思成》,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P183-184。)

2004年,林洙出版《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

书中称,文革期间,梁思成曾告诉林洙,自己在1945年担任过“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该书仍无一字言及“梁思成拯救东京、奈良”。(林洙,《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P267。)

直到2010年,林洙的“回忆”中,才出现“梁思成拯救东京、奈良”的说法。

该年,经罗哲文等人多年的宣传,及一些日本友人的运作推动,奈良县一度拟于十月底的“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式典上树立一尊梁思成半身铜像以示感激。

此事被国内媒体视为中日外交的一次盛事。日本媒体也甚感兴趣。但经采访挖掘后,舆论出现了质疑之声,认为“仅有口述史而没有书面证明梁思成曾提出保护京都和奈良的建议”。铜像安置计划最终被搁置。

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于该年8月3日在记者会上解释:“现在无法确认是否是因为梁氏的劝告,奈良免遭轰炸,因此包括安置场所在内,我们要重新考虑。”

也是在该年,林洙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首次声称:梁思成在家中曾对自己说过向美军航空部队建议免炸奈良和京都一事,但对外一直秘而不宣。

2011年初,林洙再版《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一书,特别增入了这样一段内容:“晚上我看他就‘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写了一份交代材料。第二天交给工宣队。他对我说:‘因为给我的任务范围仅限于我国大陆,不包括日本,所以我提出的保护名单,不涉及日本本土。但尽管如此我还是向史克门建议美军不要轰炸日本的京都和奈良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林洙,《梁思成、林徽因与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P373-422。)

为了增强上述文字的可信度,林洙还声称:“1987年我应费正清夫妇的邀请去他家做客,我们曾谈到思成当年对美军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林洙提交过一份会议论文《梁思成与〈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其中也提到了1987年前往波士顿拜访费正清夫妇之事,但并无一字言及梁思成建议美军不要轰炸京都、奈良。

费慰梅(费正清夫人,2002年去世)的《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书,对此事也无只字描述。2011年,费正清夫妇俱早已去世,林洙增入这段文字,可算死无对证。

简言之,从1991年到2004年,林洙留下了许多与梁思成有关的回忆文字,但从未提及“梁思成向美军航空部队建议免炸奈良和京都”。直到2010年中日两国媒体因此事造成风波,林洙才开始声称,自己亲耳听梁思成说过“向美军航空部队建议免炸奈良和京都”。

这种变迁轨迹,是令人生疑的。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