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上檔,與「延禧攻略」對打,宮鬥戲一時蔚為潮流。不過我最近倒是在看「天盛長歌」,覺得更好。這種專門描寫古代宮廷內鬥的連續劇,在中國好像已經單獨成一個劇種,稱為「權鬥劇」。這當然不是中國的發明,莎士比亞早就寫出極為精彩如「理查三世」這樣的經典劇本,但一般這樣的劇本都是依附在歷史過往,所以通常視為歷史劇。不過因為中國國情特殊,「瑯琊榜」或「天盛長歌」都是架空的時代,也沒有可據的歷史背景,基本上就是單純的創作,實在稱不上是歷史劇。但要說古裝劇,卻又難以突出這類劇種的特色,所以出現「權鬥」這樣的名稱,似也頗為成理。

「天盛長歌」可能是因為有個原著小說當基底,就劇情的流暢與完整,要比「延禧攻略」好得多,人物刻畫也比較細膩。網路有很多留言覺得拖戲,但用網路看有個好處,要是拖,跳過去就是了,也不是那麼緊要。台詞也用心。雖然還是不免有硬傷,但這就是中國古裝劇的通病,也不可能有什麼變。在這樣的前提下,「天盛長歌」算是難得很用心在製作的連續劇。

美術是我一向最關心的。此劇看起來是以唐代做參考,所以衣冠是參考唐代的裝束,環境也是以有點模仿唐代。就細節論,「延禧攻略」以傳統工藝為號召,說衣服是手繡的、頭飾用古法成例,盡可能還原古畫的樣子。但他們要顯擺一點歷史細節卻到處紕漏,比如明明皇帝新拿到快雪時晴帖,卻是一個已經蓋滿御印的複製品,說明他們的「細」是很表面的。「天盛長歌」因為是架空的時代,所以可以規避這樣的困境,但他們有些道具已經開始有sense,比如他們只要帶到書信,裡面的內容基本上都不算離譜。當然以他們的程度,很難去要求書信格式要依照唐宋人的習慣,但我覺得只要不是現在的大白話,都算是過關。其他的部分,大概是因為美術指導是張叔平,所謂的唐代背景,卻一直借日本的傳統來用。而且大概是想表現出電影般的氣勢,只要是人工搭的景都大的誇張,而且也顧不上唐代了,根本是當代室內設計的布景。但大抵而言,這還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陳坤演一步步要握權的失勢皇子,節奏掌握得很好,是一大賣點。雖然以他的年紀,要演一個二十幾歲的皇子,已經有點勉強,但靠著化妝與打燈,基本上還可以應付。反正中國總習慣以老演小,像「延禧攻略」裡佘詩曼演的嫻妃(皇后),在歷史上隨乾隆皇帝登基入宮時,其實才17歲。在「天盛」裡飾演皇長子的海一天是1971年出生,在戲中的年紀設定是30歲。但這種拚演技的戲,基本上在中國不太受到注目,「瑯琊榜」一開始也沒有那麼紅,續集就算找了黃曉明,也沒有火起來。

但中國如今的好處,就是即使不見得真的有收視率,也可以找到充沛的資金來製作大型古裝劇。「延禧攻略」也是,我想于正可能本來也沒有想到有這麼大迴響,但他還是可以花大錢來做昂貴的戲服,搭好幾個宮室的內景。這是目前台灣很明顯的劣勢。縱使中國的戲劇製作總有侷限,但這幾年砸錢的結果,確實有點積累,最直接的成效,就是他們產生了戲劇產業,因應戲劇需要的器材、人力、場地、道具,就連演員都比較有磨練的機會。相較之下,台灣前年由王小棣導演成立的植劇場,希望可以建立培育台灣演員的土壤,但終究缺乏資金,陷入停擺。兩相比較,實在不免有點傷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