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姬在自己的臉書粉絲頁抱怨自己著作《厭世動物園》賣到中國後,中國出版社大幅更改內容,調整書名,甚至將書封厭世雞手比的中指改成YA,引起許多討論。其中有回應用到「大陸」等語,被厭世姬糾正為「中國」。這個小小的回應被翻牆的中國人看到,截圖貼在微博,說厭世姬有台獨思想,要求抵制該書。該書隨即被下架。

除卻跟厭世姬有關的一些八卦外,這件事情有兩件點值得注意。一是中國人對「中國」一詞的嚴重情結。其實我了解中國人為什麼會對這種事情大聲嚷嚷,因為在中國媒體語境中,任何自稱是不準用到「中國」這個詞的,只能用「國內」、「本國」,所以在中國人眼中,台灣人用「中國」,理所當然就是將台灣自外於中國,無論台灣人有沒有那個心,中國人一定認定有這個意。當然,這樣認定,也不是錯。以我為例,我現在已經盡量不用「大陸」這個自貶地位的用詞,用「中國」當然是區隔你我,而且用「中國」,說起來已經是很尊重。

二是中國人在微博上「舉發」的這一動作。中國人做這種事情,也不是只出現在厭世姬身上,但很玩味之處在於,微博有很多這種號召,永遠只有互相構陷、起底、抹黑才真正會發生效用,其他如市區發生火災爆炸、城管毆打一般人、有維權人士被消失等等需要大家廣傳的事情,不是瞬間刪光,就是禁止留言轉貼。之前就發現有些微博帖子,明明有上萬人觀看,破千的轉發,但底下一則留言都沒有。所以說,我們其實不能說中國人毫無自由,從微博的例子來看,他們還有作惡的自由。他們也許沒有辦法在中國互相砥礪向上,但絕對可以聚眾作惡。這也就難怪中國人給外人的平均印象是這樣不堪,中國政府推波助瀾的功勞不小。

另外,誠如上報投書所謂,厭世姬在中國出書受阻,直接打臉了中國「惠台31項」。雖說「惠台31項」提到的是台灣書籍進口中國。但若是不管書有沒有意識形態問題,只要作者「疑似」有,就全面封殺,那麼所謂「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之語,其實也不過只是虛言。這也不禁使我懷疑,即使沒有後來厭世姬的言論,《厭世動物園》都已經被改到面目全非,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真的有可能開放台灣書籍的進口嗎?只要簡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所謂「惠台31項」,根本只是虛晃一招。

有人藉此一過程嘲諷厭世姬貪圖中國市場,這是基於「中國才是活路」的前提下所開展的邏輯。也許賣出中國版權的時報出版(非旺旺)也許真的貪圖中國的市場,但說實在,中國市場,特別是出版市場,真的不如某些台灣人所理解的那樣廣大。中國一年的新書出版雖然高居世界第二,但在一個全國出版社都屬公營的市場,「賣書賺錢」這件事情基本上不會是他們的重心,像拚業績那樣拚出版的種類數才是他們主要的關懷。之前才有新聞報導,中國的出版品居然有四成五年銷量低於十本,超過三成年銷量連五本都沒有。這樣的出版市場,顯然比台灣要來得嚴峻很多。我自己的觀察是,支撐中國書市的,其實是學生參考書,包含習字帖、考題本、學校輔助讀物等,這個市場之龐大,甚至旁及電子產品,針對學生的學習用電子產品非常多,多到連新華書店這樣的主流通路,都要為他們開闢專櫃服務客戶,而那些東西充其量就是灌了學習APP的平板電腦或電子辭典。而這塊通路,台灣人是永遠不可能打進去的。除卻這塊通路,我實在覺得,中國人並沒有那麼愛買書,也沒有那麼愛讀書。所謂中國市場,不過是海市蜃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