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我居然跑去看這部片,大概是隱約有點印象這是講一個服裝設計師的電影。但我在中間一直有種想要離場的衝動,這種故作玄奧的電影,我愈來愈沒有耐心。

男主角是拿過三次奧斯卡影帝的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由著名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導演。背景是1950年代的英國,一位頗負盛名的服裝設計師與他的「謬思」的故事。據導演說,這部片主角的靈感來源是西班牙服裝設計師瓦倫西亞加(Cristóbal Balenciaga),他的名字現也成了著名的服裝品牌「巴黎世家」(中文翻譯不知何故非常廉價感)。我對這個牌子一無所知,但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牌子就是之前「山寨」IKEA購物袋的設計師品牌。也因為事後看了訪談,我才聯想起當中一個關鍵符號:設計師母親的嫁衣。雖然看的時候就覺得那一點都不像英國人會穿的衣服,但我還以為那可能是東歐地方的服裝,原來是影射西班牙。

我一直覺得英國不是以時尚聞名的國家,雖然英國是男性西裝的發源地,英國西裝也一向以剪裁出名,但要論及女性時尚,甚至是high fashion,英國在歐洲諸國,似乎沒有特別突出。所以場景放在英國,如果不是實際存在的設計師,於我而言,實在沒有很大的說服力。

但最讓我困惑的是裡面許多莫名的長鏡頭,平淡到近乎尷尬。裡面劇情的鋪排也讓我感到不明所以,特別是片末的一段,有種紅樓夢後四十回的不協調感,像是硬嵌合上去的結尾,無法分辨是真是假。整片就這樣結束在這謎團當中,很讓我困惑不解。雖然整片還算得上賞心悅目,演員的演技也好,但要說他是好片,我覺得仍嫌過譽。

導演拿過歐洲三大影展,頗負盛名,所以他的電影可能都被歸類在所謂「藝術電影」的範疇,好像高深莫測是理所當然,看不懂也要微笑頷首,才不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剛好前幾天馮睎乾在香港蘋果寫文,對林奕華的新作「聊齋」發了點牢騷,一時竟激起茶壺內的風暴,許多留言紛紛表態說其實自己也不喜歡云云,這「紛紛表態」的背後,即是馮氏另文所寫,一則小眾的劇場界,大家附庸風雅,碰到這位名導兼名流,就算不懂也不敢宣之於口,另一理由則有點針對性了,說林導好辯,一言九「頂」,導致發議論者少。

這不免說明藝術的困境,如果莫測高深看不懂才叫好,我想問題,不會只是某些個人。二十世紀以降,所有的藝術表現都跟一般人離的愈來愈遠,迄今幾乎變成一種自嗨的存在,我覺得實在不是很可喜的現象。在東方,我覺得這是盲目西化的後遺症,但在西方世界,就真的可能有點故弄玄虛的意思存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