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公視及HBO Asia上映的「通靈少女」,可以說是近幾年我看過最好的台灣連續劇。節奏明快,故事流暢,所有一切都很到位。重要的是,導演是不滿三十的年輕人,足證台灣的未來,確實要靠年輕人,而不是那些日暮西山的十八趴老人。

通靈少女的節奏基本上依循影集的風格,戲劇本身有一條主線,但每集有獨立的主題。這種公式在美劇或日劇很常見,但不知怎麼我很少看到台灣的戲劇走這種路線,即便是每周只播一次的偶像劇,也不太有這樣的劇情鋪排。可能正如我所猜想,台灣的編劇缺乏,而這樣的劇情,確實需要強大的編劇才能達到。

此劇包含兩大台灣強項,一是萬年不敗的學生題材,一是近年來愈來愈受到重視的民間信仰。學生題材無需贅言,從「藍色大門」開始,慘綠少年的青春記憶就成為台灣導演的最愛。但另一個民間信仰,雖然深具台灣特色,有鑑過去社會主流並不認真關注此一面向,往往流於鬼怪靈異,不免有汙名化的陰影。而且過去國民黨式的道統觀點,認為這種題材有鼓勵迷信的嫌疑,往往多所駁斥,比如前陣子重新翻出「魔法阿媽」當年之所以沒有得到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的背後原因,就是怕鼓勵迷信。雖然這種看法仍然是今日台灣社會的主流,但因為在找尋台灣認同時,民間信仰成為最地道的認同符號,因而在年輕一輩當中,對於民間信仰的看法也漸漸轉變。「通靈少女」的主調,毋寧反映出時下對民間信仰的看法:不排斥,但不盲信。在認識之餘,也知道在宮廟中所發生的事情,均有社會脈絡在背後。用學術的術語,就是一種「後設」觀點的台灣認同。

但不可否認,要有這樣的力道,首先得先有相應的研究理解。片中可以感受到導演功課做的很多,而且這部分因是參考真實人物的經驗,所以感覺有憑有據,不是瞎搬胡謅。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水準與規模持續下去,我想台灣戲劇復甦指日可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