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歐威爾是英國著名的作家,又以英文文體之講究為人所稱道,但他的隨筆實在無甚出彩之處,又或者說,時事性的文章往往只有當下有意義,過了那個時間點,內容就沒有太大的價值。也許讀英文原文,還可以研究他的文筆。可是我讀的是中文譯本,顯然除了過時的內容以外,就沒有什麼可資玩味的長處。這容或能解釋何以歐威爾雖有文壇盛名,但在台灣,只有《動物農莊》和《1984》被翻譯出來。實在這種文章,就算翻譯出來,好像也不太有什麼文學價值,外國翻譯中文文學作品,也不太會去翻譯這種內容吧。

但此書的譯者頗有來歷,是董樂山。董樂山是中國著名的翻譯家,百度百科說他「譯作文筆流暢纖巧,達到很高的水準」。他的譯筆有很濃厚的時代感,好處是他沒有現在中國翻譯的惡劣語病,壞處是他帶有民初白話文不甚成熟的習慣,比如很愛用「某某的」為結尾,或是如今約定俗成的專有名詞,仍然以他當年習慣的方式譯出(但也有可能共產中國重新接觸西方太晚,以致很多譯名得重新「發明」。)

但我更有興趣的,是董樂山的身世。百度百科提供了很詳細的生平。他1924年出生,寧波人,家境富裕。1940年條稱他在上海光華附中時「反對學校懸掛偽國旗並反對學校向汪偽政權『登記』,迫使校方未去『登記』」他因此被學校開除。互動百科寫得更明確,他當時「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

活在日本控制下「淪陷區」深感屈辱的熱血青年,因此參加了理想主義高漲的共產黨,毫不意外。理所當然,他在1949年留了下來,希望可以為「新中國」貢獻。這樣的知識份子,似乎不可避免,在1957年反右時被打成右派,更不要說文革下放。而他過世後,甚至吩咐子女將他葬在海外。

他最著名的譯作有二,一是《第三帝國興亡史》,一是《1984》,這兩本書,不約而同在講述極權政治,或許也反映出董氏的心聲。相較之下,翻譯喬治歐威爾的其他作品,似乎就只是附帶性質的譯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歐威爾 董樂山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