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認同的爭議原本只是台灣海峽兩岸才會關注的事情,但前一陣子倫敦政經學院請了澳洲學者家博(Bruce Jacobs)以「台灣非中國」為主題演講,如今BBC中文網又刊出台灣人所寫的「誰是中國人?」一文,非常耐人尋味。對我而言,這種狀態很不尋常,雖說中國的影響力日大,已經成為國際間關心的重要對象,但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民族意識爭議,國際間很少注意到。BBC如此關心,很出乎我的意料。

「誰是中國人?」這篇文章,在我看來,是很典型的台灣觀點。這個觀點大概是自九十年代建立,到民進黨執政的時候發展成熟。「中國人」分割成政權定義和文化定義兩種,而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壟斷一切「中國」的用語,至少在國籍上,台灣人已經幾乎不稱自己是「中國人」,而在文化上,為了避免跟中共政權混淆,如今也愈來愈多人傾向用「華人」、「漢人」這種用詞。有時這種用詞甚至更精確,他甚至可以包含東南亞等地的國外移民,而且排除掉如台灣原住民、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等有著自己文化歷史的民族。

當然,這種理解,活在中國大陸的「中國人」是聽不進去的。我想這也不盡然是共產制度的問題,而是清末以來長期的民族自卑感與中原王朝的意識相互揉合發展的結果。於是乎在一個強調國際性格的共產體制下,產生出這種極具法西斯特色的民族意識。我懷疑這可能是漢文化浸淫底下必然會出現的狀態,因為北韓也是如此。北韓不僅特別強調朝鮮民族的優越性,甚至連世襲的制度都保留下來,共產主義徒剩空殼。這種專制思維與法西斯式的民族觀點,是中國境內的「中國人」看不清「中國人」這個名詞何以被台灣如此摒棄的主因。

也因此,當臉書有個「香港人中國心」粉絲頁面上出現一張所謂「世界各國香港"愛護香港力量"聲討菲律賓政府殘暴殺害中國台灣漁民」的照片,一群人拿著五星旗排成一列,用紅底布條寫著「血債血償」之類的用語,我覺得非常噁心,而且感到被侵犯。這些人正是拿著「中國人」的大纛,用象徵北京政權的旗幟意圖代表台灣,大搖大擺,非常高調。我怒不可遏,在自己的臉書上寫了一句「總是有些不乾淨的東西混進來,比如那些紅色的看起來很噁心的旗子」。此事顯然激怒了「中國人」,他回我「你也很不干净很恶心」,可見他完全不在意用五星旗代表台灣有什麼不對,他更不可能會意識到而對我這個「台灣人」而言,這犯了多大的忌諱。如果「中國人=五星旗=北京政權」,我當然不要當「中國人」。

香港人中國心

六四將屆,我最近看到一些很有趣的言論。香港以陳雲之流為主,不斷鼓吹香港人不要再參加六四紀念晚會,不要再呼籲中共「平反六四」。因為要求「平反」,等於承認這個政權的正當性,既然反對這個政權,就不應該「平反」,也不應該參加晚會。我想到一直以來,台灣對六四就相當淡漠,也有很多人指責台灣人對六四的重視遠不如香港。然而如今香港有人鼓吹不要參加六四晚會,還拿台灣為例子。可見「中國人」這詞彙對香港人來說,已經從心靈依託變成亟欲擺脫,而他們「去中國化」的路線,都彷彿是在模仿台灣似的,不斷在走台灣曾經走過的路。

台灣六四晚會

但無論「中國人」如何定義、論述,我覺得最終都要回到真正的「中國人」──也就是活在中國大陸土地的漢民族身上。是他們形塑出這個「中國人」形象,使我覺得,如果有選擇,我寧願不當「中國人」。而事實上,「中國人」也確實不把我們當「中國人」,我朋友在中國念研究所,繳費是外籍人士的標準,在外租屋也是外籍人士標準,進西藏,台灣人也不能像香港澳門一樣可以憑證進入,要比照外籍人士申請。要佔我們口頭上的便宜,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真要牽涉到利害了,才顯現出勢利的真面目。「中國人」何嘗真的把台灣人當中國人呢?不過只是在佔我們便宜罷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國人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