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9788.JPG

氣溫

這兩天氣溫忽高忽低,但整體是往下趨勢。我已經很久沒有在陣陣涼風中賞月,拜在日本所賜,終於知道何謂秋意。如今日本晚上的氣溫可以降得很低,劇烈的溫差已經讓一些樹葉變色。天理一帶很愛種銀杏當行道樹,現在居然已經有點泛黃的感覺,自然根據時序的變化,遠比台灣強烈的多。

當然,台灣此時應該也是欒花開遍,黃紅雜錯,不過台灣的氣溫仍高,實在很難有什麼入秋的感覺。頂多只是一種說法,根本不會是真實的感受。近年台灣愈發炎熱,所謂地球發燒這件事情,在台灣感受很明顯。日本就還好,熱的時候固然是熱,但變涼的感受還是十分明顯。

IMG_9700.JPG
(石上神宮旁邊的樹林)

植物

日本的植物要比台灣含蓄,台灣有太多張牙舞爪的熱帶植物了,在日本很少。日本的樹通常樹姿優美,隨風飄逸,這固然有日本人整理得當的因素在其中,但像榕樹、黑板樹這類熱帶樹種,我也真不知道要怎麼種才能看起來很優雅。

我印象中台灣整理最好的綠地,是中正紀念堂兩邊的綠蔭。不過走在底下不太有什麼涼爽的氣息,頂多是遮太陽而已。真正有涼意的,是台中科博館的植物園外圈綠地,當走進墾丁區的時候,確實有種熱氣被隔絕的涼爽感。科博館的綠地也整理得很好。

日本鄉間的綠地非常多,大多都是人工整理過的。比如天理一帶密集的古墳,其實遠遠看就是一個濃密的森林,但這種「森林」是有人工整理的,並不是原始林,也不是被人工破壞後長出來的次生林。這種森林的狀態,多半是基於人為利用而存在,並不是原本的林相,需要大量的人為介入去維持,日本稱之為「里山」。說起來里山是人類利用自然的一種方式,雖然樹林鬱鬱蔥蔥,看起來相當美觀,但實際上對於自然生態不見得很有幫助。不過,即使是人為使用的人工林,至少能提升空氣品質,降低氣溫,並提供野生動物有限的居住環境,怎麼樣都比沒有森林的好。

另外一種,是神社周邊的樹林。日本把神社周邊的樹林當成神聖空間,相當敬畏,因此就算建立神社的時候沒有樹林,也會特地種樹林,這種樹林縱然是人工,但較不會有人為利用的干擾,對於保存自然環境,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當然也有神社就是蓋在樹林裡的,比如天理著名的石上神社,旁邊就是檜木林,也成為日本指定的保留區,不能隨意變動。以前日本統治台灣,也蓋了很多神社,神社周邊也種滿樹。不過後來許多神社被移作他用,連帶這些樹林也疏於照顧,或是直接砍掉,頗有種滄海桑田的無奈感。

IMG_9692.JPG
(石上神宮的鳥居)

日本對植物的照顧(或云介入)非常積極,所以日本的行道樹都修剪得宜,跟台灣要不然不管、要不然斷頭的邏輯大不相同。就這點來說,台灣迄今仍沒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照顧方式,就連最為人工的庭院樹木,台灣也很少有這類專業,更不要說種在馬路邊那種路樹。這也是我覺得台灣在都市管理上最缺乏的地方,多少看得出來,台灣人對大自然,其實相當輕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