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去了香港。

因為是辦事情,其實沒有什麼旅遊的心情。我的活動範圍大概就在上環到灣仔中間,連銅鑼灣都沒有去。

之前在深圳工作,第一次去香港,當時是基於工作需要,跑了一些香港的書店、博物館,這次則是去了畫廊。香港的畫廊確實可以感覺到香港資本主義社會高度運作的樣貌,碩高的大樓裡每層都是不同的畫廊,每個畫廊都蒼白單一,孤懸著一張張作品,門口的小姐愛理不理,偶爾從窗戶望出去,是中環櫛比鱗次的高樓,擠得底下的路窄如小巷,人群在叮叮車與雙層巴士間穿梭,很有種壓迫的氣息。

畫廊的作品很多都不知其名,但有著一貫的「高級感」,都是外國人。據說中環新開的畫廊大樓H Queen's,裏頭畫廊每個月要燒掉100萬港元,當中八成是租金,真是貴的咋舌。所以只有最有錢的畫廊才租得起,看似尊爵非凡,實際是資本主義血淋淋的運作。

看著看著,我還是比較喜歡博物館的感覺。比如去香港大學的馮平山博物館,建築是過去的文學院圖書館,古色古香,裡面的藏品也算是頗有水準,但最重要的是博物館免費,而且人少。這是香港的一方靜地,很高興識貨的人不多。

之前去歷史博物館印象也很好,門票價格便宜,裡面展示內容也在水準之上。雖然過去總有成見,認為香港是「文化沙漠」,但我認為其實底蘊是有的,只是這個追名逐利的社會,通常不太在乎。如果連吃一小碗雲吞麵也得花上四十港元,香港的經濟逼迫,真的不容一般人好以整暇。

不過這個外表光鮮,行色匆匆的繁華都會,也有時光停滯的地方。

除了例行的公事,我也著意去了幾個點,都在上環。一個是香港的筆墨專賣文聯莊,位在永吉街處的二樓,若不是刻意尋找,根本不會發現。文聯莊據說是香港著名的筆墨莊,友人託我來買筆。跟香港的物價比較,這裡的文房四寶算是價格不高,但我預算有限,只能抱憾。

其次是嶤陽茶行。雖說台北也有一間嶤陽茶行,但跟香港的似乎已經沒有關係。香港嶤陽茶行店面非常簡單,彷彿數十年如一日,賣的茶品項也沒有很多,主要是龍井跟水仙。像我這樣專程來買茶的台灣觀光客,可能也不多見吧。

但最讓我意外的,卻是一間無意間找到的地方。本來我想找間書店看看,去了上環的三聯。無奈三聯書店幾乎都是台版書,看得我興致索然。本來想找白卷出版社的出版品,但想到他們好像被擋通路,細找好像也真的沒有,只好離開。我在附近開了google map搜尋,找到一個「上海印書館」,尋路走到二樓,忽然間光鮮花崗岩的裝潢沒了,冷氣也沒了,撲面而來的是仿若停留在五十年前的陳舊磨石子牆面與整面泛黃的書籍介紹海報。走到窄窄的店面裡,新舊書籍夾雜,而且有好些奇門遁甲、陰陽五行的書籍,在塵埃處處的書籍中,我看到數十年前他們出版的書籍,雖然已經又黃又脆,仍然固守在原地,用現在的物價待價而沽。能遇到這樣的香港,完全出我意料之外。雖然破敗的氣息很重,但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是蒙塵的璞玉,值得重新挖掘。香港這樣的地方,真不知還有多少。

香港是個細節很多的地方,比如吃雲吞麵的麥奀記,店內坐的是仿雲石的曲足小凳,歷史的厚重感總在這種小地方可以看到。香港長年被英國人統治,西方賦予的樣貌其實是揮之不去的。縱然現在香港變化甚大,但上環一間古蹟市場外的轉角,不經意一瞥,還是可以感覺到過去那種殖民地的樣貌。梁啟超心嚮往之的房宇儼然、通衢井然,日本人特來取經的制度和硬體,都是香港的底蘊。可惜這種東西,我不知道香港人懂不懂得珍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