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翻譯了許多近代史著作,很多都在挑戰台灣,乃至於華語圈既有的主流史觀,甚至連日本人都頗為驚奇。主編富察在今年台北書展期間,有日本記者因為在馬來西亞看到中譯版的《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非常驚奇,循書找到台灣。

當然,不只大東亞戰爭,還有日本與周遭國家的關係,比如與宿怨韓國,八旗也有一些深刻的出版品,像是《朝鮮的困境》。不過,此書與其說是在討論朝鮮,在今日翻譯此書,毋寧更像是影射台灣的現狀。此書的原書名「世界中的日清韓關係史─交鄰與屬國、自主與獨立」更為清晰,簡言之,就是朝鮮王朝在近代浪潮的衝擊下,如何與夾在兩邊的國家─清國與日本中折衝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這對韓國而言,無疑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我覺得這也是韓國人一直覺得自己民族弱小常被欺凌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嚴格而論,朝鮮半島跟歐亞大陸多數地方比起來,其實是相對安穩的。只是在近代化的衝擊下,朝鮮王朝無法置身事外,又因為缺乏對世界局勢的掌握,免不了成為四周強鄰的犧牲品。

由於執筆者是日本人,此書難免對日本有偏袒,對我而言,日本應該不可能僅僅只是為了要跟朝鮮「正常交往」才牽扯進入如此多的爭端,我們不能忽略日本歷史上一直存在的「征韓論」,它不僅僅造成壬辰倭亂(文祿、慶長之役),也在明治維新之後重新提起。至少我會認為,日本確實對朝鮮半島有領土野心,否則日本不會冒著與當時看起來相當強大的清國,乃至於傳統的強權帝俄發生軍事衝突。

當然,國共兩黨總是美化近代中韓之間的關係,將概念導向是因為「力有不逮」才讓韓國落入日本手中,其實也是扭曲後的結果。清廷對朝鮮王朝也沒有那麼優厚,只不過是跟西方比起來一樣位處劣勢,所以手段上無法那麼決絕而已。這也使我反省過去的教育帶入的既定史觀,因為接受中華文化獨尊的教育,使我們總以為中原王朝必然實行「王道」,而周邊藩屬必然樂於遵從,這實在是很大的謬誤,越南是個很明顯的反例,但也因為如此,過去教科書談論中國歷史,越南出現的次數幾乎是無足輕重。而朝鮮王朝因為有明確的事大主義,在明朝亡後又自詡小中華,可謂醬缸文化的忠實繼承者,遂變成談論中國歷史中的「屬國」榜樣,殊不知這也不過是個特例而已。

然而以古視今,過去朝鮮王朝在鄰國間拉扯的處境,與台灣有種微妙的呼應。雖然台灣不像朝鮮王朝那樣,屢次成為戰場,飽受蹂躪,但台灣也是在強權角力下拉扯的地位。當時朝鮮不願認清局勢,想依靠強權免除自身責任的態度,實在很值得台灣警惕。台灣確實不能憑恃某個勢力,以為只要「跟對邊」就能一勞永逸,尤其是面對有侵略野心的鄰國。但台灣不如當時朝鮮半島者,在於當時的朝鮮半島的主政者,無論是偏向哪個強權,他們最終是希望可以保全自己的國家。這跟今日台灣一直有人想把台灣奉送給中國,不可一概而論。就這點來看,台灣的處境要比當年的朝鮮王朝更為險峻。就這部分而言,中東歐的歷史經驗,恐怕更值得台灣借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