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向來是韓國愛拍的戲劇題材,但近年跟鬼神有關的韓國戲劇,都帶有濃厚的文化背景。比如之前由孔劉所主演「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쓸쓸하고 찬란하神-도깨비),當中出現很多非人的角色,都可以看到韓國信仰文化的影子。如今在韓國跟台灣都大賣的「與神同行」(신과함께),則更明顯看到韓國傳統信仰構成整齣戲的背景。

該戲戲改編自韓國同名漫畫「神과함께」。由於漫畫上用了漢字「神」,可以知道這對應的是韓文「신」。但韓文的「신」,似乎跟中文的「神」有一點意思上的落差。除了真正人所供奉信仰的神明以外,「신」似乎還包括人死後的靈魂,以及鬼差使者這樣的內涵。所以之前「鬼怪」一片,如果執著在中文的定義上,其實頗為困惑。

該戲基本上是在講一位亡者在四十九天內,要經過地獄七王審判的故事。所謂地獄七王,其實就是漢傳佛教中地獄十王的概念。這種概念基本上是所有漢傳佛教信仰地區的共同文化背景,包括中國、日本、台灣、越南等地。中國的詳細內容,主要參照《玉曆寶鈔》,而日本則依據《往生要集》,但大致的內涵差不多,都是人死後每隔七天,會經過一層地獄,每層地獄都有其主理的「王」。這樣系統化的地獄觀,有印度、道教、中國固有信仰等來源,揉合成一個具有古代中國官僚司法概念的「審判」,基本的用意在於教化世人多行善事、多積陰德。由於四十九天(七七)之後,就是百日、對年、三年,所以前面四十九天為地獄七王,電影並沒有論及到後面的三位。

韓國拍出這樣的電影,我是有點感概的。因為地獄十王的信仰,台灣也相當程度延續了這樣的傳統。但最終發揚出來的,卻是韓國。中國已經不用論,這種題材早被視作迷信,不可能搬上螢幕。日本雖然也保留地獄十王的信仰,但鮮少有日本戲劇以這樣的題材為發想,這大概跟日本忌諱死亡有點關係。照理來講,台灣應該最能發揮,但終究讓韓國搶先一步。

大概自線上遊戲「返校」和影集「通靈少女」之後,台灣社會忽地把原本認為迷信的民間信仰看成是「台灣元素」的重要組成。當然,這當中仍舊有著莫名的菁英思維,認為台灣的民間信仰就是迷信、沒有水準、無法上檯面。比如之前禁香一事,很多人就把「禁香」與進步掛勾在一起,看成是某種社會進步的象徵,這多少可以看出台灣社會仍把民間信仰看成落伍迷信的態度。很多人住在台灣一輩子,也不知道家附近的廟宇拜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廟,就像以前台灣人不識淡水河濁水溪,只知道長江黃河一樣,我認為,廣義來說,這種對自己身旁之物的無知,與國民黨的愚民統治脫不了干係。而要讓台灣人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包括這些傳統信仰,在過去幾十年的荼毒下,實在是非常困難。

回頭來看「與神同行」,在電影科技與大牌影星護持下,陰間地府這種看似迷信的信仰,轉化為極有吸引力的編劇題材。電影版本與漫畫版本在設定上有很大的差異,包括地獄樣貌的詮釋,電影版大概是希望強調出奇幻的效果,幾乎與漫畫南轅北轍。雖然大量的CG仍有容易看出破綻的地方,但並不會像中國的大製作電影那樣華而不實,我覺得這是因為「與神同行」背後有著傳統信仰與文化在背後支撐,使背景就有縱深。相較之下,中國近年來出現了一大堆架空劇,毫無文化傳統的依據,縱然用了俊男美女當主角,大量的製作費用與後製,我看起來仍然非常不舒服。這種沒有文化底蘊的空殼,不過是反映了中國外表強盛、內心空洞的現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신과함께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