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最近不少國內外新聞紛紛報導中國旅遊限縮政策在實施半年後收效甚微,可能以失敗收場。和過去幾年兩岸政府不斷強調中客不來會重創台灣觀光產業的訊息相比,這樣的結果顯然有很大的落差。國共雙方到現在大概也還是丈二金剛摩不著頭緒,搞不清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中客經濟牌失效的。一條龍、新南向或是多元化旅遊都是被提出過的解釋,但在缺乏數據的佐證下,這些解釋往往流於臆測和推論。

還好,觀光局有公布詳細的旅遊數字,記錄從 2008 年一月到 2017 年一月每個月來台旅客數量和國籍。這些數據經過整理後,清楚的呈現了中共如何透過調控中客來台數量,以及 520 之後中客不來的衝擊,也多少提供了中客策略失敗的一些因素。

01.jpg

(藍:世界來台遊客數量/紅:中客來台數量)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藉由各國來台旅遊人數統計,解釋中客不來的影響。為什麼明明占台灣觀光一大部分的中客(上圖紅色區域)在蔡政府執政後緊縮,卻沒有一刀斃命台灣觀光業?為什麼上面藍色的全球觀光人數沒有跟著中客不來而急遽下跌?簡而言之,本文想探討的是,圖中的空白部分如何抵銷中客的衝擊。

本文是用觀光局的數據做出的分析,數據出自觀光統計資料庫 有興趣的人不妨到資料庫下載。檔案可以選擇三種格式,表格清晰,除了查詢前選單要勾選國家有點繁瑣之外,操作起來真的滿平易近人的。

在了解中客影響前,要先了解一個基礎的概念:旅遊業是一個淡旺季分明的行業。同個國家的遊客通常會選擇在差不多的月份出國玩,像是台灣人喜歡趁連假或是寒暑假出國,外國人也不例外。各國因國定假日、學制和寒暑假的時間不同及許多其他因素,而使該國來台觀光的淡旺季與其他國家有所不同。因此,台灣整體的觀光淡旺季就是所有國家來台旅遊的淡旺季疊加後的結果。

從下圖可發現,自 2008 年以來台灣全年的觀光淡旺季分明,峰值大多在三月和十二月,淡季則都發生在一月。而來台旅客數量也是不論淡旺季逐年增加,旺季增加的幅度大,淡季增加的幅度小。唯一的例外是政黨輪替的 2016 年。

02.jpg

2016 特別的點在於淡季不是發生在一貫的一月( 86 萬人次),而是九月(77 萬人次)。此外,同年的八月到十一月來台人數也因為受到中客縮減而較前年減少 3 萬到 8 萬人之間,這部分稍後會有較詳細圖表解釋。

在了解中客的影響力之前,得要先了解來台旅遊的遊客組成:到底是哪個地區的人最常來台灣旅遊? 

答案:亞洲遊客。

從下圖藍色和橘色折線(藍:全球來台遊客數量/橘:亞洲來台遊客數量)幾乎相同的趨勢以及兩者接近的程度,以及亞洲遊客長期占台灣遊客總人數的九成的事實,可以得出亞洲遊客主導了全球來台遊客數量的結論。

03.jpg

(折線圖-藍:全球來台遊客數量/橘:亞洲來台遊客數量/紅:中客)
(長條圖-紅:中國/黃:港澳日韓/藍:東南亞)

再來細看亞洲遊客的組成,則可發現近年中客佔了 45% 左右,其他東亞地區遊客(港澳日韓)占 40%,東南亞遊客則是 15% 左右。這三個亞洲地區的遊客構成了約 99.5% 的亞洲遊客。也就是說,包含南亞、中亞和中東等等的其他亞洲地區,遊客加總僅僅佔了全部的 0.5% 而已。另外,歐美非澳四大洲遊台人口加起來只占來台總遊客數的 10%,比東南亞的遊客還少。

小結:台灣觀光 90% 是靠東亞遊客在撐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