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賀歲檔的國片雖然呈現一片下滑的態勢,但我看「健忘村」卻覺得相當不錯。陳玉勳上部電影「總鋪師」雖然票房很好,但我覺得某些細節的處理仍顯草率,放到電影有點勉強。這部「健忘村」,則不管是架構、台詞、美術,都非常完整,可以說是相當成熟的作品,可惜沒有具體反映在票房上。

「健忘村」的核心概念─洗記憶,早在陳玉勳拍「10+10」短片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當時柯一正用的方式是洗頭,如今年代提早了,「技術」卻進步了,不僅有台黃銅所做的機器,而且相當具象的做出了很多海馬(海馬迴的比喻?)。整台機器宛如一台剪片機,隨時剪去不要的記憶片段,而且最後還能補回來(備份還原?)。

至於為什麼這樣努力打片、製作完整、內容也言之有物的電影,並不為台灣觀眾所青睞?我覺得這多少是因為此電影的設定背景。這次導演銀彈充足,因此美術相當精彩,不僅從無到有的村落打造細緻,人物角色的衣裝也相當夠水準,但又因為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不用一一按照史實還原,給了美術很大的發揮空間。可惜這故事設定的背景是清末民初,顯然是為了配合給錢的中資公司,讓他們方便在中國上映。雖說之於台灣,這樣的設定也沒有什麼問題,但以愈來愈重視本土情懷的台灣觀眾而言,終究差了一點。

這樣講似乎有點矛盾,畢竟賣弄「台味」的豬哥亮新戲,在票房上也沒有比較吃香。但豬哥亮的表演,與其說台,不如說是他自己的個人風格。大家大概已經厭倦了他的「豬式笑料」,倒不一定是台灣人不愛台味。所謂台味,現在有愈來愈多種方向,有追憶鄉愁的,有夢幻泡泡的,還有最近爆紅的「歷史體驗」,比如社會一直隱而不提的白色恐怖。台味已漸漸不是低俗土氣,而是自我認同的標榜。但要如何喚出台灣觀眾的認同,進而掏錢買單,就考驗創作者的能耐。

陳玉勳用清末民初,虛構的環境來當作背景,是個輕巧簡易的路線。如果將背景設定在日本剛剛領台(同樣也是一段混亂不堪的時間),對故事敘述本身沒有影響,但整體難度變提升很多。其他不論,就光演員講台語這一看似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無比困難(但也有可能就喜劇的層面會變得很簡單)。而將時空定位在台灣,也不利中國上映,選用中國演員演出。但從另一方面論,或許陳玉勳一開始便不是太在意台灣票房,而更在乎中國的票房。所以在「健忘村」上映前,就以公開信宣稱自己不是台獨份子

過去說自己不是台獨,似乎還可以博得一個「中立」的美名,但現在說自己不是台獨,幾乎就是媚中了。這是去年以來許多台灣藝人被迫表態,卻被網民唾棄很大的原因。他們覺得他們已經盡可能婉轉,無奈他們慣用的那套辭令已經不再管用。中國網民自不用論,就是台灣方也已經無效。台灣社會在意識形態上更為劇烈的變化,演藝界好像有點反應不及。最大的問題,便在於過去台灣主流尚且會覺得要依附中國的經濟來發展,如今卻有一套強烈的看法,認為中國「以經促統」的方式已經變成「以經逼統」,台灣不該再被中國威脅利誘。這或許也是「健忘村」開不出紅盤的原因。台灣人對「敵我」的意識形態與來愈敏感,任何一種疑似要向中國示好的舉措,很多人開始會避而遠之。

電影從來無法脫離政治,即使是這種貌似歡樂放鬆的賀歲片亦然。而賀歲國片在票房上乏力,或許也可以看成是台灣人想要開始擺脫輕薄的「小清新」氛圍,看看網路遊戲「返校」所引起的注意力與拍成電影的呼聲,大概可以窺知。我想「返校」絕不可能拍成小情小愛的「小清新」電影,而我認為,嚴肅、深沉、努力發掘過去被隱蔽的實情,或許正是新的「台味」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