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管仁健還是誰說的,每個老兵都有一大串故事,這部也不例外。但說來說去,總不脫逃難、拉伕、死人,每個都驚天地泣鬼神,可是大家都如此,卻又彷彿沒有什麼特出之處了。

導演拍自己的父親,從他尚能流暢講出自己的故事、自由活動,到最後動大刀行動不便,最後過世的這段期間,搭配他講的種種過往,試圖一一索驥。他父親幾乎是近代中國史的投射,小時祖父被馮玉祥的軍隊殺掉,後來遇到天津發大水,被迫到處流浪,祖母因染病死在荒野,不得已出家當沙彌圖飯吃。後來遇到國民黨軍隊,搖身一變又成了國民黨軍人,待到國共內戰,共軍圍北京城,國民黨撤守後,又一轉成為解放軍。然後又碰到韓戰,被美軍俘虜,這次他選擇來到台灣,從此沒有回去。

導演稱他原本拍此片的原因,只是不相信父親說的話,想要藉此反駁他,不想隨著他的話來到當地,雖然人事全非,但卻彷彿都有此事,他才真的相信了。他隨著父親的話在河北的荒郊野外尋找陳跡,又問了相關人士驗證事件的真實性。但他父親從不想回去,他覺得他已經沒有家了。經歷戰亂流離的苦痛,他在台灣早早替自己覓了一塊墳地,時不時去「掃墓」。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流轉,他沒有什麼政治上的認同,只有餬口飯吃的眼下現實。

講述老兵的故事,在台灣其實挺多,縱不是直接講述,間接的文本也是蔚然可觀。前不久由王童導演的「風中家族」,更早一點的「軍中樂園」,甚至可以追溯到孫越主演的「海峽兩岸」,都在講所謂外省老兵的故事。老兵的故事,在我看來,幾乎變成是某種國民黨式的鄉愁,甚至連不曾歷經這種悲慘的國民黨高層,也照用不誤。反正故事大同小異,這裡取一點那裡改一點,聽起來也沒有什麼破綻。

所以聽久了,不免感到厭倦,而且對國民黨來講,也是兩面刃。老兵故事固然能讓人感動,但說穿了,他們的「故事」正是國民黨無能的鐵證,不是國民黨敗退來台,何來家破人亡、顛沛流離。他們的故事愈是流傳,愈顯示出國民黨之糟糕。而且不像國民黨庇蔭的黨國權貴,這些底層的老兵多的是不甘不願來到台灣的人,縱然不喜共產黨,也不見得對國民黨有什麼好感,此片導演的父親即是一例。

這種「老兵故事」某種程度也顯示台灣特異的時空環境。說這種故事連結了中國,卻不見得是正面的連結,而且反過來看中國,似乎也沒有類似的故事可資類比。中共早年上山下鄉可能有類似的情況,但畢竟缺乏台灣與中國長時間隔絕的背景。可以說,老兵故事是台灣所出現特殊的情況,算是台灣獨有的特色。

但這樣的影響,卻不是只有導演拍拍紀錄片這樣的程度而已。這群在戰亂時期成長,一輩子被灌輸某種政治信念的老人,他們的後代也多少繼承了這種價值觀,比如所謂的民族大義,所謂的中國情懷。前不久才看的《三十三年夢》,大概可以說是最具體而微的展現吧。只是這種價值觀,在台灣面臨嚴重的考驗,他們心目中的「中國」似乎正逐漸被共產黨所塑造的「中國」完全取代,但仍無法全心的進入被塑造出來的「台灣」當中。時間固然可以漸漸「處理」這些問題,但只依賴時間似乎仍不太足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