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健為新頭殼網站所寫的專欄文章,集結成書。他之前因為專寫台灣舊聞,在網路頗得好評,後來在新頭殼,他查找舊聞的功力,與台灣時事結合,專寫政治亂象,在這一片輕薄短小的網文世界中,是難得的紮實文章,而管仁健也被暱稱為「管大」,可謂某種身分認證。

其實我在臉書有固定訂閱新頭殼,所以這些文章我泰半都看過了。管仁健的文章資料查找認真,但我一直覺得他的文筆只是普通,行文邏輯有時也很牽強,只是為寫而寫。不過想來他的文章在網路一直頗有市場,才有出書的機會。實則這些文章內容,多半有見證性質,能夠以紙本留存,而非在網路上不著痕跡的流逝,也是好的。

管仁健是所謂外省人第二代,但對他而言,現在台灣社會對外省人的看法不盡正確。他以老兵之子的身分,希望讀者知道除了單純的「本省/外省」分法外,這中間最嚴重的,是階級造成的問題。所謂高級外省人者,他們掌握台灣政經權力,將台灣人操弄於股掌,可是卻可以躲過民間對外省人的罵名,反而讓底層的外省人社群概括承受。他以底層外省人後代自居,希望可以揭發這些高級外省人的醜陋。我因在同溫層內,不敢妄言他的文章成效如何,但若是以現在國民黨自亂陣腳的情況,應該有起到一些效果。

只是,管仁健囿於出身,終究沒有感受到僑姓基礎的優越感。試舉一例,今年的兩齣國產連續劇「一把青」跟「紫色大稻埕」,都有語言不到位的問題。當我痛感「紫色大稻埕」裡施易男、柯佳嬿講著一口半鹹淡的台語,深覺台語流失事態之嚴重時,在眷村長大的網友便以「一把青」比擬,不覺得有什麼關係。一來他也聽不懂老一輩台灣人的台語與現在這種國語音濃重的台語有什麼不同。但我覺得這中間真正的關鍵,是對外省人而言,鄉音雖改,但還有中國可以去追尋,可是台灣人的台語一旦變質,便是失語之痛,這種語言消滅的危機感,又豈是僑姓可以感受到的。

所以,管仁健雖想疾呼階級在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問題,但在我眼中,不免仍有點賣乖的感覺。階級畢竟是奠基在省籍之上,我們雖然說到了如今,再不要分什麼本省外省。可是台灣社會走到今日,並不是像香港一樣,是外來的移民入融入本地社會,而是外來的統治者改造了本地社會後,再對著本地人說「我們要融合」。這種立場,是怎樣也不會讓本地人心服的。所以為什麼說外省人是原罪,理由在此。當然,對管仁健之流,他們既是無權無勢的底層,既非政策的制定者,也無力扭轉現狀,卻平白擔負罵名,確實有不平之鳴。所以管仁健以其身分,攻訐這些掌握權勢的高級外省人,自在情理之中。唯這情理是他的情理,不是我的情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管仁健 管大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