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鴻瑜教授的《柬埔寨史》雖然可以說是台灣出版品極少數國人自撰的柬埔寨史書,但內容欠佳。首先是早期歷史的史觀過於偏向漢文記載,雖然漢文史籍的紀錄,對於了解東南亞早期的歷史不可或缺,但也因為我們的歷史養成的背景,容易偏向以漢文記載單方的詮釋東南亞,這點實應盡量避免。當地出土的碑刻銘文、梵文文獻,乃至英美等國研究的二手資料,都應該是我們在理解東南亞早期歷史同樣要徵引的文獻來源。

其次,晚近歷史徒事堆砌資料,蕪雜而沒有重心。其離譜之處,我甚至看到一模一樣的段落同時出現在兩頁,不知道是助理排打一時眼花,還是真的原文如此,但這讓我非常懷疑此書的嚴謹度。且台灣人寫東南亞,不免只著重政治與經濟,文化、藝術層面幾乎不去提及,這也是台灣人吸收國際知識最大的問題所在。所謂的國際觀,不過是著眼在政治變遷或經濟發展,彷彿了解這些,只是方便投資國際金融市場,藉此賺到一筆快錢。除卻舉世聞名的吳哥窟,柬埔寨對大多數的台灣人而言,不過是一個投資房地產的地方。這種偏頗的國際觀,卻是台灣的常態。

柬埔寨自遷離吳哥以後,似乎就一蹶不振,成為泰國與越南的附庸,一直延續至今。柬埔寨在戰後曾經一度有著比較太平的日子,但這個狀態很快受到中國的影響而打破。要說中共禍害外延最嚴重的地方,大概就是東南亞地區。緬甸軍政府、柬埔寨的赤柬這些惡名昭彰的政權,背後的支持者都是中共。而泯滅人性與智力最嚴重的文化大革命,也波及柬埔寨,在赤柬的統治下,成為人間煉獄。

今日的柬埔寨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雖然有聯合國介入,努力建立起一個民主政治的樣貌,但主要的政治人物仍然貪汙、自私,毫不在乎民瘼。另一本《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家》詳細地提及晚近的柬埔寨政局,以及國際社會如何對柬埔寨的現狀束手無策,該書的作者認為這跟民性應該頗有關聯。無論如何,相較於日韓等國,台灣介紹東南亞的書籍仍是不成比例的少,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地方。台灣應該要對東南亞有更多了解,不僅是基於政經局勢的需要,更要帶有文化與藝術的深度。台灣要脫離大中國主義的夢魘,多了解東南亞,會是很重要的起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