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蔡英文當選前,台灣就不時會接收到「民進黨當選陸客不再來」的各種放話,除了各種來源不明的官方資訊,還包含許多「血淚見證」,諸如遊覽車生意做不下去、土產店關門、飯店無法經營等等,但與此同時,網路卻又不斷上傳打臉數據,中國觀光客減少,但整體人數卻增加,新聞裡的「業者」哭喊沒有人還快要關門,網友口中的「業者」卻門庭若市,飯店要訂都還訂不到。

無論過與不及,其實都是迷思。說實在,以前台灣尚未三通時,雖然外國觀光客的人數不像現在這麼多,但既有的觀光資源要容納每年國內外的旅遊人口,也不過是勉強可以支應。馬政府八年推廣觀光,廣告本下得很重,但相應的觀光建設卻不見得跟得上,故宮博物院就是一例。陳水扁拖拖拉拉的改建計畫,終於在2007年告竣,雖然空間變大,但也不過就是「足堪應付」與時俱增的觀光客而已。而當台灣開放中國人觀光,瞬間故宮的空間就不夠了,可是他們的解決方案「大故宮計畫」,卻一直到馬英九第一任任期要結束了才提出來,而且語焉不詳。顯然馬政府亟欲衝高數字,卻忘了要加強台灣的觀光設施。

在中國遊客人數不斷創新高的數字下,台灣的觀光景點早已呈現嚴重的排擠效應,許多人直言不去野柳、不去日月潭、不去阿里山,因為那裡中國遊客充斥,就算我們不說中國遊客的水準,光是人數就拉低遊玩的興致,顯見台灣早就不能負荷。所以中國說要減少觀光客來台人數,台灣人額手稱慶,台灣光是國內旅客就已經破壞不殆,實在不需要中國人雪上加霜。

我以前一直以為日本是觀光大國,但後來才發現日本政府對發展海外觀光一向很消極,這幾年台灣人遊日的興致大增,其實是日本政府終於開始要發展海外觀光,所以一直祭出相關的優惠政策。但這兩三年去日本,雖然有明顯感受到外國人在日本更為方便,到處都有中文說明,許多店面出現可以流利中文應答的店員,但另一方面,我也隱隱感受到日本人對此不適應。比如說,在繁華商業街的藥妝店裡,整間店雖然看起來都像是要做外國人生意,但就會有一個櫃台優先服務本國人,務使當地人購物的不快可以降低。果不其然,在中國人去日本「爆買」後沒多久,日本節目就開始報導過多外國遊客(主要是華人遊客)對日本社會造成的困擾,是否要繼續這樣的政策。

當然,日本本來就有較為封閉的偏向,因此我想舉另一個真正的觀光大國:泰國。泰國因為開放領空的政策,很早就成為交通輻輳之地,泰國的國際觀光客一向很多,而且也確實發展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觀光模式,外國人可以在這裡毫無顧忌的吃吃玩玩,卻不會跟當地的社會相互干擾。但饒是這樣老熟的觀光大國,碰到中國人,一樣束手無策。中國人什麼都不做,單是人數,就足以成為問題。

我們以為衝高人數就可以衝高「業績」,但實情卻不是如此。因而拜中國政府不斷放話所賜,無論實情如何,至少我們可以開始想想,真要發展觀光,到底要如何發展才好。「永續發展」是個講到爛的口號,但我們的政府似乎一直僅止於喊喊口號,短視近利才是政府的本質。往好處想,至少在網路上,有某些人已經從數字至上的迷思中解放,知道這不一定對台灣好,而且也帶來「附加效應」:讓中共意識到,諸如此類的威脅,對台灣人已經不再那麼有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