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八旗文化所賜,這陣子密集出了很多東北相關的書籍。我相信這當中有總編輯富察的「偏心」,畢竟在中國的唯一論述當中,滿洲只能是中國的「東北」,滿洲的獨特性被消抹在大一統的論述當中。

現在看似一元的「中國」,各地其實歧異甚多。我深深覺得,如果如果日耳曼(德國)跟高盧(法國)都可以看成是兩個「種族」,甚至是兩種「文明」,為什麼廣東人就要跟北京人合稱為「中國人」?這兩地人文化上的差異,不見得比德國人和法國人的差異要來得小。我曾經寫過「巴蜀共和國」,在文末曾想像,若以文化區來劃分,現在的「中國」實可以畫出十幾個「國家」,其中就包括滿洲。

滿洲在大中國的論述中相當貧乏,雖然這塊區域曾經出現過高句麗、渤海國、遼朝、金朝,甚至是中原最後一個王朝的故土,但很少人將東北獨立看待。少數將東北獨立看待的,是日本,但這背後又有其政治因素,用中國人的政治術語,滿洲論述是戰前日本刻意營造的統戰論點。總之,在中共當政後,這個歷史複雜的地方被刻意掩蓋,先是消抹之前的歷史,再試圖捏塑出另一種歷史。

不過梅英東寫的滿洲不見得有這麼多歷史性的內容,他寫滿洲原因很簡單─這是他妻子的故鄉。而且他長住在滿洲這段期間,其妻子弔詭的不在身邊。而他這本書,就像是紀錄片的鏡頭那樣,將他生活在東北那段時間發生的變化紀錄下來,不見得有什麼代表性,但展示出中國一個當代農村的切面。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其變化之劇烈,也許是歷史僅見。其特殊在於,中國大多是因為戰亂而出現變化,但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變化是中國的和平時期,雖然沒有兵戎相見,但中國地景變化之大,毫不亞於經歷戰爭或天災,人民的生活也發生徹底的轉變。以梅英東看到的東北鄉村為例,農民的種植的作物變了,種植的區域變了,如今又因為中國提倡大規模商業開發的農業發展,東北要從小農經濟,一變而為歐美那樣的企業經營。梅英東提到當地一家以有機農業為標榜的「東福公司」,收購當地農民的土地與住宅,將農民改為替公司工作的員工,原先的農家變成公寓樓,當地人民成為替公司工作的職員,中國的媒體稱之為「就地城鎮化」。

中國千年以來的農業社會,在這三十年急遽都市化,中國的都市化不僅僅是人口往都會區集中,更進一步試圖終結農村文化。在快速導入西方概念的農業發展時,中國正在消滅人與土地、與自然的連結,也正在消滅過去依附在農業社會建立起來的傳統模式。在臺灣,因為急遽都市化所帶來的弊害,促使一些人開始反省,並且開始回流鄉村,試圖重建鄉村的文化根柢。然而,中國不僅尚未能夠反省,甚而進一步要讓農村改造成企業體,將農民改造為雇傭關係。

梅英東沒有對這樣的轉變給出什麼評價,他也沒有對他所挖掘的滿洲過往下什麼結論。他是過客,就算在這裡待的時間不算短,但終究只是一個「老外」。這種疏離的心情,恐怕也只有一個純粹的外國人可以寫出來。不過也因為如此,比起之前如歐逸文(Evan Osnos)或何偉(Peter Hessler)的書,梅英東的書更像是休閒時翻看的書,一切都雲淡風輕,連一點嘆惋或委婉的批評都不見。不過若讀者買此書的初衷確實只是要買來排遣時間,這本書確實很不錯,有種家常的瑣碎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