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789.JPG

(唐招提寺)

第三節 受大唐文化影響的奈良時代

奈良時代是指和銅三年(710)平城京(奈良)遷都,到延曆十三年(794)平安京(京都)遷都為止,由於以天平年間(729-749)為中心,又稱為天平時代。

唐朝文化對奈良文化的影響甚鉅,由於奈良文化是直接吸取唐朝文化的精華而達到繁盛的,因此學者也把奈良文化稱之為「唐風文化」,唐朝文化影響的範圍,由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到民間風俗習慣,亦包括了文化思想領域的儒學、佛學、文學、樂舞、書法、繪畫、工藝、建築、醫學、體育、娛樂等,可說是中國文化的翻版,卻也是日本文化史上重要的時期。

雖然奈良文化與唐朝文化有許多相似點,但奈良文化並非完全複製唐文化,奈良王朝在輸入與吸收唐文化過程中,依然遵循著維護日本傳統習俗、文化的原則,而依此對唐文化進行適合其國情的改造與創新。

天平初期為新唐樣式的導入期,到天平盛期為最盛期,而日本攝取優秀的唐古典樣式,產生出日本藝術的特色,進而使天平藝術精華得以發揮。至盛期末由於東大寺造佛的影響下,與佛教有關的物品需求大增,素材、技法亦有多樣,樣式上亦受唐、羅馬至長安之間西域絲路各國的影響。

約在唐招提寺創建時,也就是天平寶字三年(759)至平安京遷都的延曆十三年(794)之間,為唐朝衰退期(日本的天平後期),有神佛合一思想(神道與佛教的綜合思想)的出現,對於佛教亦略有影響。

一、建築

天平時代在日本建築上是最早也是最大的隆盛期,以建設完整持久的平城京為中心,這是以唐朝長安的棋盤式都市計畫為主,同時盛行建造唐式的宮殿、官衙、寺院,皆是結構巨大且富於裝飾性的建築;在地方上也以佛寺、官衙為模範,以同樣的樣式與技術建造,然而細部並不採用唐式,多由白鳳~天平年間的基本型中選擇,整體而言建築仍以佛教建築為主流。

天平時代前期的建築代表遺蹟有四大寺─藥師寺、大安寺(古稱大官大寺或稱百濟大寺)、元興寺(飛鳥寺或法興寺)、法隆寺。藥師寺東塔建於天平二年(730)為三重塔,各重皆有夾層,使之形成六重塔之感,屋頂採大小不同的特殊形式,並採三層斗拱的古樣形式支撐,樣式為受初唐影響的藤原京時代樣式。大安寺則具新的唐風要素,元興寺現已不復存,殘留的只有十分之一縮圖的五重小塔模型與一部份僧房。法隆寺東院傳法堂與西院經藏,為八世紀建造,採「三架梁」式架構。其中藥師寺的二塔一金堂的配置形成日後奈良時代的基本伽藍配置方式。

除上述外,殘存下來同時代建築還有東大寺的法華堂,正倉院寶庫、轉害們,法隆寺的東院夢殿、東大門等;基本上和藥師寺東塔同樣為唐樣式,同時並加入柔和感。依構造而言相當進步,應是盛唐建築之模仿,但樣式上的選擇是以神社建築為主,特別是正倉院採日本固有建築法─三菱形角材建造的高架式倉庫,採用檜木,屋頂為寄棟造(為前後左右形成四坡形的屋頂),上覆瓦,通風性佳,至今仍保存良好。這些特色可說是日本民族本身喜愛簡明的結果吧。

我們可視七~八世紀的奈良時代,是將唐樣式吸收與重編,並普及全國,是日後形成的樣式(日本樣式)的基本。

arrow
arrow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