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SH GIRL.jpg

該片導演是之前拍過「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和「悲慘世界」的湯姆霍伯(Tom Hooper),風格精準毋庸多言。選角也好,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簡直是神來之筆,他之前演霍金已經抱得一座小金人,可是這次他演性別倒錯的畫家,更令我驚嘆。演霍金尚且有身形可以造成強烈的印象,但演一個「有女性靈魂在其中的男人」,這層次太多了,再加上導演愛用大特寫,他的眼睛、嘴巴、手指都是戲。不過,仔細看還是看得出技巧,他層層遞進,為使角色真的有種「變成」女性的狀態,不過這點我有不同的意見,如果性別倒錯真的是與生俱來,那應該是被「激發」出來,無須模仿。這可能要請台中一中的老師提供珍貴的意見。

我極為喜歡該片的美術,不張揚,卻很鮮明。該片取景丹麥、法國、德國等地,先是丹麥海岸壯麗的景色,然後是哥本哈根的街景,法國則挑了充滿新藝術風格的室內空間強調出花都的氛圍,而德國則是嚴謹、白淨的空曠空間。這種分野對一般人來講沒有什麼感覺,可是對我來說,這是非常細緻且高明的方式,具體而微的呈現出1920年代多樣而優雅的時代。

要有這種功力並不容易,即便同樣是好萊塢電影,比如大亨小傳,雖然是斑斕得多,但摻入太多當代的東西在其中,反而有點喧賓奪主。時代考據與電影格調的調和,並沒有那麼簡單。導演顯然比較尊重時代,但多少要有點強調,比如新藝術的室內其實在當時已經過氣了,但1920年代出現1900年代的東西沒有問題,這便是導演刻意著墨之處。

這種小眾取向的電影,雖然遠不到「藝術片」的狀態,但絕對不是死侍之類的商業大片。商業片商投資這種電影,一方面是因應電影分眾的趨勢,也展現出某種「古典風格」的傳承。在1930到1950年代的好萊塢商業片,基本上都是走不過不失的路線,劇情要老少咸宜,故事架構要頭尾有序,最好可以皆大歡喜。當然現在這種路線的電影已經不再,但完整的故事架構仍是不可缺少。在這種古典的鋪排下,自然會以聳動的故事為主導。而走這種路線的導演,李安也算一位。這種片子看起來似乎沒什麼特別,但是拍得好不容易。也是這種電影,才能看得到好萊塢真正的底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丹麥女孩 The Danish Girl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