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s Martinez,2014年11月14日,TIME (原文連結)

當俄國人、韓國人跟墨西哥人都走進一間酒吧時,他們要如何溝通呢?

用英文,即便這不是他們的母語。若將這個酒吧代之以本週在中國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參與會議的上述三國首腦仍然得用英文交談:這是亞太經合會唯一的官方語言,即便他們出席的場合在北京。

馬克祖克柏最近在他訪問中國時,因為在演講中用到北京話加了不少分。新聞極力認為中國經濟崛起意味著北京話終將會與英文一樣成為世界語言。別傻了,外國人一口流利的中文當然有助於在中國的生意,就像精通葡萄牙語可以在巴西方便許多。但北京話對英文的世界語言地位並無威脅,或成為雙語人士與異國人士連繫做生意時所用的語言。

拜大英帝國所賜,以英文為母語的人某種程度上可以行遍天下。英文也是大眾文化傳播的母語──音樂、電影,乃至於運動,都基於英文世界的顯著優勢。英文毫無疑問也是科技語言,將我們連結在一起。多數語言不會在意直接挪用「the Internet」、「text」、「hashtag」來當作新詞。

2020年前,預估將會有20億人以英文當做溝通語言,比第二順位的學習語言超過甚鉅。

英文天生是個中性的語言:英文跟其他羅曼語系不一樣,沒有性別之分。也沒有階級或男女用語的分別,相較之下,許多語言會因為使用者身分不同區分出動詞變化─使用敬稱(對老闆、老人或陌生人)或平稱(朋友、下屬或兒童)。英文是徹底平等與現代化的語言,因而它更為簡單且直接。

英文在政治上也比我們想像中中性。即使是伊斯蘭聖戰組織也不得不用英文作宣傳,好方便他們傳播內容。任何想要降低美國世界強權的影響力的人,也不得不依靠英文的國際性,致使英文不但不受削弱,反而使一般人忽略對這個語言的看法,往往也奠基在對美國的看法或其影響。

法文──這個有最後機會變成世界通用語的語言──有著明顯優於英文之處。但即便是法國公司也已經屈服,用英文作為公司內部交流的語言。今日法國流傳著一個笑話,近日法國航空罷工私底下的理由,係因為航空公司工會對英文無法成為全球營運的內部溝通語言的決定感到憤怒。

這個奇怪的中國方言缺乏魅力,使它成為國際語言的路途困難重重,有其語言學上、經濟上、文化上與政治上的原因。對初學者言,這個語言對外行人而言太難學好。而且北京話事實上不太方便,他無法通行整個中國。

的確,對中國語言國際地位抗拒最為嚴重的,是中國的鄰國。這些國家對於中國的企圖感到不安。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國際民調計畫考察顯示,諸如菲律賓、越南、韓國跟日本明顯寧願讓美國成為區域強權,而非中國。因而毫無意外,英文是東協的唯一官方語言。

這個「防鎖線」使中國的文化(可能還帶上軍事)擴充可以控制在今日世界一個次要的地位上,對英語及美國文化的影響力而言是件好事。所有謠言都環繞著中國崛起成為強權地位,使我們看不清事實,這個房產商可能會稱之為「中國鄰區」(或可稱為CAR)的區域──包括環繞周邊的日本、韓國、越南、印尼,與東南亞其他地區,以及印度──其實比中國的人口和經濟力量都強大的多。

所以不需將中文當成與英文角逐的對手。這對我們美國人而言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除了美國人認為自己不需要學第二語言以外──英文的極度國際化將會使愈來愈多人使用多種語言。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講英文,他們將會在國際勞力市場中位居劣勢──因為大家都會講。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第二語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Mandarin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