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冰,2014年6月10日,原文連結

人權與法治是否應該成為實現2015年後聯合國發展目標的核心?在聯合國大會舉行的“人權與法治高級別會議”的辯論中,聯合國會員國對此觀點涇渭分明。歐盟等西方國家認為人權法治是實現發展的必要基礎和保證。但中國、俄羅斯等國反對將人權和法治列入未來聯合國的發展目標內。

秘書長:人權與法治既是發展方法也是發展的目標

星期一,聯合國大會在紐約總部舉行高級別會議,就2015年後聯合國發展目標的制定進行辯論。秘書長潘基文在開幕發言中指出,“我們在消除極端貧困、縮小社會與經濟差別的時候,必須對人與地球的需求進行平衡,”而“人權與法治將是這些努力的核心——它們既是方法又是目標。”他說,聯合國是一個以“所有人生而享有自由平等的尊嚴和權利,”以及“人人都有生命、自由和安全的權利”為其宗旨的國際組織,而“貧困、不平等和不公正則是這些對原則的侮辱。”

中國:人權不屬發展、法治屬於內政

但中國代表對此作出明確反對。中國常駐聯合國參贊姚紹俊在發言中不僅反對將人權列入發展議程內,還反對將法治作任何量化指標。他說“發展是促進人權的基礎”;“人權畢竟不是發展問題,也不屬於發展議程的範疇,不應成為2015年後發展議程的重點。”因此,“沒有必要就人權問題設立具體目標”;他還反對就實現法治設立具體指標。他說,“法治屬於一國內政,一國對本國法治建設享有自主權,有權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法治道路和模式。世界上沒有普適各國的法治道路和模式,”“針對法治設立量化‘參數’或‘指標’是不可取的。”

俄羅斯:法治不可量、發展是內政

俄羅斯代表呼應了中國的發言。他表示,不同意把法治、人權放進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去。他強調,聯合國的發展論壇不適合討論人權和法治。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內政。法治是不可衡量的。每個國家必須選擇基於自己的歷史、文化、宗教和其他特定情況的法治模式。

聯合國在2006年在前秘書長安南主持下制定了千年發展專案,設定2015年將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標,如全球貧困人口減半、實現普及初等教育、實現兩性平等、降低兒童死亡三分之二、產婦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遏制並開始扭轉愛滋病毒及愛滋病的蔓延、確保環境的可持續能力等。顯然這些目標並未完全實現。潘基文說,到2015年全世界仍有10億多人口生活在赤貧狀態。

歐盟:法治對經濟發展、投資、與腐敗和歧視作鬥爭至關重要

歐盟代表、與會代表團團長湯瑪斯•梅伊爾-哈爾亭說:在指定未來發展目標時應“確保每一項(聯合國發展)目標和指標與現存的人權標準、原則和法治原則相一致是很必要的。”他說:“法治與發展密切相連、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必須強調在各層面把善政、民主和法治當作發展的推動者和其重要目標。”他還說:“目前與貧困進行的鬥爭顯示,僅僅提供食物和服務是不夠的。同樣必要的是要有透明和參與決策的過程,以及建立糾錯的機制。”“法治提供了穩定與透明的環境,這對經濟發展、投資、與腐敗和歧視作鬥爭至關重要”。他最後說,歐盟承認聯合國數年來旨在將人權與發展整合在一起的努力。

波蘭:基於法治的政策創造更大可持續發展機會

波蘭外交部副部長亨利卡•莫斯卡-扥戴斯發言指出:“沒有對人權的尊重就沒有民主和真正的社會經濟進展。”“唯有以權利為基礎的發展政策才能進一步削減國與國和國內的不平等。”她說:波蘭“自己的歷史經驗已經告訴我們,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政策創造了更大的可持續發展機會,因此,可以在地區和全球層面上提高政治穩定。”她以一周前波蘭慶祝民主轉型25周年為例表示,回顧過去25年很容易發現“民主改革如何積極地為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她說,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1990年波蘭人均收入為5967美元,20年後,212年增加到22162美元。她說,“這一成就背後的驅動力是對公民對建立在民主與法治原則上的新制度所擁有的信心而釋放出來的熱情、創造力和潛力。”

一整天的辯論於晚六點多結束,美國代表還未輪到發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秋風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